分享

华为身处“创新者的窘境”,而浑然不觉

 风吹日 2014-01-10
任正非的核心问题是: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任总的观点是只要你能成为大公司,你就不一定会死掉。因为任总相信大公司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惰怠保守”。

任总以为特斯拉对宝马的颠覆仅仅是技术的颠覆。特斯拉最大的颠覆是将汽车从功能型变成了智能型,并且在产品、商业模式、营销渠道方面都颠覆了传统汽车模式。

有两种技术,一种叫延续性技术,另外一种叫颠覆性创新(或者叫破坏性创新)。在延续性创新竞争环境之下,领先者总是能保持领先地位;而在破坏性创新的竞争环境之下,领先者总是被后来者掀翻马下。

任总理解的颠覆性创新是能够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技术突破。他说:“满足客户需求的技术创新和积极响应世界科学进步的不懈探索,以这两个车轮子,来推动公司的进步。”这完全是以“延续性技术”为导向的战略。其实颠覆性创新有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产品对产品的颠覆;再进一层是品类对品类的颠覆,或者行业对行业的颠覆;最高意义上的颠覆是时代对时代的颠覆。移动互联网是今天最大的颠覆性创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智能手机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这个物理设备,真正价值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但任总说,我们只允许在主航道上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盲目创新,发散了公司投资与力量。轮值CEO徐直军的年度致辞也总结了2013年的八点成绩,智能手机仅仅被排在最后,只是“在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市场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品牌竞争力”。

任总显然认为只要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华为就可以基业长青。在我看来,中国已经没有第二家公司比华为更擅长管理了,但恰恰是由于华为在工业时代的管理太好了,使得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难以伸展。

华为唯一的生路,是把手机完全独立出去,让管理层MBO,并且去找新的投资来做这件事,但这在华为几乎不能想象。

今天已经变成了时代对时代的颠覆,今天评判一个公司死亡的标准,已经不是指公司亏损或者破产,而是指它收入不再增加,在新兴时代的影响力消失,这就等于死亡,微软正是如此。



(作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创新,所有企业都应顺应这个创新的趋势,也就可以认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要顺应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展开,他还认为华为要突破,就要转移重心,独立发展手机事业,似乎这样就能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可就算独立出去,没有华为狼性,他只不过一个手机产品部门、公司而已。人家小米不仅做手机,也做电视了。目前来看,华为就是追随者。荣耀打红米不就是见证么?要颠覆,模式在哪里?作者有何意见?
这世界很大,可做的事情很多。现实永远是最真切的)

http://www.huxiu.com/article/26191/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