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三.外感发热

 学中医书馆 2014-01-10
五十三.外感发热

1.卫表证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身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痛,或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克 连翘15克 荆芥6克 淡豆豉7.5克 薄荷9克 淡竹叶6克 牛蒡子9克桔梗9克生甘草7.5克芦根15克
加减:
1. 热甚者,加黄芩、板蓝根清热解毒;
2. 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3. 风寒束表,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以荆防败毒散加减;
4. 咳嗽者,加杏仁、贝母宣肺化痰止咳;
5. 暑湿在表,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者,当解暑化湿,以新加香薷饮加减。

风寒束表,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
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5克柴胡5克前胡5克独活5克枳壳5克茯苓5克荆芥5克 防风5克 桔更5克 川芎5克 甘草3克

暑湿在表,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者,当解暑化湿,
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6克 银花9克 鲜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1.暑热重者,加青蒿、滑石以清热解毒;
2.里热炽盛者,可加大黄以清热泻火;
3.湿偏重者,加藿香、茯苓以化湿利水。

2.肺热证 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克 石膏18克
1.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
2.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减石膏,加薄荷、苏叶、桑叶。
3.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
4.痰黄稠、胸痛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
5.若属麻疹内陷,加连翘、银花、黄芩、赤芍等。
6.麻疹未透出,或出而隐没时,加薄荷、荆芥、牛蒡子。
7.若麻疹色暗红,加丹皮、紫草。
 
加减:
1. 热甚者,加黄芩、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
2. 胸痛,咳吐脓痰者,加金荞麦、葶苈子泻肺涤痰。
3.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腑气不通,当泻下通便,可用生大黄粉1.5~3.Og顿服,或冲入汤药服。

3.气分证 壮热,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白虎汤加减;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1.热甚而津气耗损,背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
 2.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
 3.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
 4.胃火识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不识人,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      力者,加大黄、玄明粉。
 5.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
 6.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去甘草、粳米,加半夏、竹茹。
 7.白虎证,不恶寒但恶热,自汗不解,心烦口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    荷、荷叶、益元散、鲜竹叶、桑枝。
 8.消渴证而见烦渴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加减:
1. 卫气同病者,加金银花、连翘卫气同治;
2. 体弱脉虚大者,加太子参益气生津;
3.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泄热通便;
4. 若发斑隐隐者,加水牛角、玄参清热凉血。

4.肠腑实证 发热,日晡热甚,腹胀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有芒刺,脉沉实有力。
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2克(包) 厚朴24克 枳实5克  芒硝8克(包)
 1.若腑实兼见口唇干燥,舌苔焦黄而干,脉细数者,为腑实兼阴津不足之证,可加玄参、麦冬、生地等。
 2.若腑实兼见至夜发热,舌质紫,脉沉涩等瘀血证,宜加桃仁、赤芍、当归。 
加减:
 1. 热结阴亏,燥屎不行者,加生地、玄参、麦冬以增液通便;
 2. 邪热炽盛,胸膈烦热,口舌生疮者,加栀子、黄柏、连翘、竹叶清热解毒,泻火除烦。
 
5.肝胆湿热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目身发黄,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大柴胡汤加减;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生姜15克 炙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加减:
1. 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败酱草清热解毒;
2. 胁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
3. 呕吐者,加竹茹降逆止呕;
4.黄疸者,加金钱草、栀子、青蒿利胆退

6.脾胃湿热 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胸腹胀满,纳呆呕恶或身目发黄,大便溏泄,舌苔白黄而厚腻,脉滑数。
王氏连朴饮加减;制厚朴6克 姜川连3克 石菖蒲3克 制半夏3克 炒香豉9克 焦栀子9克 芦根60克
1.若腹泻较著,加炒车前子、薏苡仁以利湿止泻;
2.胸腹胀满者,加草果、白蔻仁以理气消胀;
3.大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以凉血止血。 
加减:
1` 热甚者,加黄柏、黄芩苦寒清热;
2` 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3` 身目发黄者,加茵陈利湿退黄。

7.大肠湿热 发热,腹痛,泄泻或利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2克(包)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1.腹痛者,加炒白芍以缓急止痛;
 2.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3.便血者,加白头翁、秦皮以凉血止痢;
 4.兼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
 5.兼食滞者,加焦山楂、焦神曲以消食。 
加减:
1. 热甚者,加金银花、贯众、黄柏清热解毒;
2. 小便短赤者,加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
3. 气滞腹痛者。加木香、槟榔以理气化滞。

8.膀胱湿热 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黄赤,腰部或少腹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八正散加减;车前子10克 瞿麦10克 萹蓄10克 滑石10克 山栀子10克 炙甘草10克 木通10克 大黄10克 
           (加入木香10克更佳)
 1.血淋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石韦以凉血止血。
 2.石淋涩痛,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以化石通淋。
 3.膏淋小便混浊,可加萆薢、石菖蒲以分清化浊。
 4.热毒炽盛,发热寒战宜加蒲公英、金银花以清热解毒。
 5.腰痛者,可加牛膝补益肝肾兼通淋。
 6.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可加苍术、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 
加减:
1. 热甚者,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2. 小腹坠胀者,加乌药、枳壳行气消滞。
3.本证乃邪热入里,与里湿相合,蕴郁不解,治疗必先治湿邪,否则湿郁则热生,热重则病势又增。

中成药
   (1)卫表证 。
   ①银翘解毒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风热表证。
   ②防风通圣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外寒里热,表里俱实之证。
   ③正柴胡饮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喷嚏清涕,咽痒                                                         咳嗽,四肢酸痛等症。
   ④清咽滴丸:每次4~6粒(1~2粒连续含ilk),每日3次,含服。主治风热喉痹,症见咽痛咽干,口渴,微恶风发热,                                                           咽部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2)气分证
   ①金莲清热冲剂:每次1袋,每日4次,口服。适用于外感热证,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等。
   ②康氏牛黄解毒丸:每次2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肝肺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疼,暴发火眼,皮                                                                 肤刺痒。
   ⑧瓜霜退热灵: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镇静之功。用于热瘀、高烧、惊厥抽搐、咽喉肿                                                                             痛、舌疔等症。
   ④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具有清热泻火,消炎利便之功。用于三焦热盛,口鼻生疮,咽疼齿痛                                                       ,头晕眼红,胃热心烦,肠炎痢疾,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3)营血分证
   ①紫雪散:每次1.59,小儿遵医嘱,口服。用于邪热不解,重感伤寒传入心包,症见神昏谵语,狂躁不安,憎寒                        壮热,颈项强直,头昏脑胀,咽痛口渴,面赤腮肿,大便干燥,小便赤黄,小儿痘疹,急热惊风。
   ②新雪丹:每次1瓶,每日2次,口服。用于各种热性病之。发热(如扁桃腺炎、上呼吸道炎、咽炎、气管炎、感冒等                                                               引起的高热)以及温热病之烦热不解。
   (4)退热针剂
   ①清开灵注射液:每日20至40ml,稀释于lo%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生理盐水100m!中,静脉滴注。用于治疗热病神昏                                                                                     以及中风、肝炎等病证。
   ②穿琥宁注射液:每次40~80mg,每日3次,肌内注射;或每日 400~640mg,稀释于相当于药液5倍量的5%葡萄糖注                    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于流感与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等。
   ⑧柴胡注射液:第1次4ml,以后每次2ml,每日1~2次,肌内注射。,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④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用于风温热邪                                     在肺卫或风热闭肺证,证见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等。 
  ⑤鱼腥革注射液:每次2一--4ml,每日2次,肌内注射;或20~60ml,稀释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                                                                                                      注。
   ⑥生脉注射液:每日40~100ml,稀释于药液量2~4倍的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于高热伤津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