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十中 校园如诗
这是一所学校,也是一所园林。教育与文化,都成为气息弥散在那里。历史上叫苏州织造署,今天叫苏州十中。
1699年康熙皇帝下江南,住在苏州织造署,当时的织造署主人曹寅、李煦参与了接待。皇上一时高兴,还为这个园子题了辞“修竹清风”,就是这个时候,康熙皇帝做出了编撰《全唐诗》的决定。曹寅、李煦也都作为主要编撰人参与了此事。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曹雪芹13岁之前在江南长大,有一阵子就住在苏州织造署那儿。 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那一年他已70岁,又一次驻跸苏州织造署。为迎接他,西花园修葺一新,瑞云峰从留园搬到了这个园子里来了,瑞云峰是北宋“花石纲”遗物,被称为中华太湖石三大名石之一,如今成为这个园子的骄傲。 清廷军机处章京王颂蔚是苏州人,其妻子谢长达1906年在十全街自己的家里开办了苏州振华女校,那是全国最早的女校之一。后来,女校搬迁到苏州织造署遗址办学。西花园梅岭上,现在还矗立着1928届毕业生杨绛当年参与建造的毕业纪念物“己巳亭”。 1936年苏州振华女中三十周年庆典的时候,这个园子迎来了蔡元培、张一麐、叶楚伧、竺可桢等名流。他们从西花园草坪,从梧桐树下,走进了振华堂。如今,我们校史上就留下了当年的足迹与话音——他们的演讲稿如今镌刻在校园的墙壁上。 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织造署遗址榜上有名。百年前,名园办名校,名园孕育了名校。今天又由学校彰显了名园。清朝“江南三织造”,只有苏州的还在,为什么?因为是学校。近十多年来,修旧如旧,焕发了青春,被称为“最中国”的校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中华精神。 冬日的西花园,真有不一般的景致与情调。青春气息洋溢着的少年与灿烂的黄叶,融合在一起,给我们的是美的冲击。校园是无限的优雅,金色的阳光照耀在那里,给我们以温馨,也给我们以斑斓的遐想。 □柳袁照 |
|
来自: 苏迷 > 《苏州第十中学(前身为振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