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南山,那个禅者(十)

 东方小城 2014-01-10

 终南山,那个禅者(十)

吾妻澄源经常说想和我一起住山,实际上这是她不知住山之苦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她跟我去过几回山里看望止俗禅师,她也在山上住过一两夜,晚上窜动的松鼠和游走的老鼠把她吓的难以入睡,别说常年住山的寂寞。没有心的境界的人,是享受不了寂寞的,就像都市里没有心的境界的人,也享受不了清福,总想找点事做做,以打发寂寞的岁月。那些修行的人,不论禅者,止俗,都是很艰苦的。衣食住行的艰苦不说,一人生活的寂寞不说,自己做饭自己洗碗的繁琐不说,山里的狼虫虎豹的恐吓不说,面对大山时无所事事的不安会毁了你。只怕你住不了几天山就会跑下来。止俗禅师一个人在黄龙洞生活了十五年,苦修了十五年。那份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何况修行中还会遇见一些境界、考验。有一次,她对我说,她在房子里打坐,深夜里感到有大蛇来了,当时她有点紧张。接着,大蛇都缠绕到身上,禅师说,自己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心底很清凉,没有任何敌对的、恐惧的心,她把这看做佛菩萨对她修道心的考验,心里默默想:要是我欠了债要还债,安心还债,死了也无憾无嗔;要是考验诚心的,请不要打扰我的修行了。默默地在心里想过。很快,大蛇就走了。大蛇是黄龙洞之龙的象征。从此,她修行上的恐惧心就破了。我起初以为禅师讲的是境界里的感受,原来不是,是真实的事情,那大蛇不是幻境,不是梦境,是活活的一条大蛇。我很敬佩她的定慧。读南公讲《维摩诘的花雨满天》时先生提到过类似的事情,有人打坐中也遇见了这样的事情,因为那人也没有伤害动物的意思,两者相安无事。南公还专门说,动物很敏感,你一动杀念,动物立马会感应,立马会主动攻击。这样的境界并不是每一个修行人会遇见的,很多修行人会在山里感遇各种心灵上的恐惧的境界。《心经》上说:“菩提萨埵,以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要真地达到内心没有恐怖,没有大智慧(般若)是不行的。要克服生命深层的恐怖,不是靠来自外部的鼓励,也不是靠通常意义上的勇气,而来自心的觉照与安顿,就是般若,来自对生命的觉悟,才能真正破除恐惧。一个不怕鬼、不怕死的大修行人,还会有什么事能恐惧得了他?所有的恐惧的根源是对死亡的恐惧,学佛修道,都说要“了生死”。很多老修行在临终时对死亡是恐惧的,对生活是留恋的。恐惧也来自对所拥有的失去的畏惧、忧患,比如你所有用的生命、身体、财产、亲情、权力……你惧怕失去这些,你内心对失去的不安就是恐惧。学佛,要参透这些。

有些修行者内心的恐惧,来自邪师的不良暗示,那样很麻烦。我看过一本书,讲过心理学上的暗示的道理:有个男子,他要经商办一件事情,她的母亲坚决反对,男子是个孝子。母亲对他说:你不听我的话,你就短命,活不过四十岁你就得死。儿子孝顺,但事业不能不做。他四十岁时死了。心理学家说他的无意识接受了他母亲的心理暗示,他的死就是接受暗示的“自杀”。就说传说中的“被咒死了”。实际上是潜意识接受了一种死亡、灾难的恐怖信息。很多江湖上的术士很善于用这一套心理暗示术,说你将会有某某灾难,只有他能破解,说他能预言你的未来,帮你化解灾难。(有的邪师还说能出神看你的身体里附体者什么邪神正神。全都是扯谈,为的是骗钱。我刚看留言,看到某博友的相关留言,补写这几句。不要接受邪师的暗示,会害苦你的。)

这在佛法看来,两者——暗示者和接受暗示者,都是妄为。学佛的人,应该以正见,以你的空性,以因果的法则,以因缘的道理破去这些妄见,而是你的心从暗示的恐怖中走出来。

当年禅者抛家别子,割舍恩爱,独自住山,内心有很多恐惧,对未来的生活有恐惧,除了生命本身,他一无所有了,他不是叱咤风云的商人了,他要追寻生命的本源,解决他的根本困惑。也许他后悔过离婚修道,但他坚持下来了。我后来遇见过很多因住山修行而发疯的人,遇见过曾经抛家舍业而修行,后来后悔不已的事。我猜想,禅者当年后悔过,但他没有退却。也没有退路。只能奋力冲出一条道路。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经营。多少个难眠的夜晚,多少个刮风下雨的日子,多少个“又见青山青复黄”的日子里,他也许后悔过,也许流过眼泪。今天,我回忆他的教诲,使我和一些朋友受益,朋友们可否想到过他当年的艰难?他写过一些诗,我知记得两句:

又见青山青复黄,满山风雨觉夜长。

我能感觉到他的寂寞。我喜欢古诗词,他也喜欢。偶然唱和,增点乐趣。他写的诗很清奇,诗歌不多,写完自己吟诵,也不记录,诗稿也焚化,让诗篇变纸灰随风而去。原来,这只是为了破除那个我。禅者对我说了一个秘密,现在也是公开的秘密。他说,其实,历史上很多禅家对“名”的看得很重,为了死后留名,设法把自己说法的法语、诗词、公案流传下去,还花钱请人编造法语禅语。禅者说,一些禅师和文人一样,文人最看重自己的文章,你可以骂他为人不好,他能忍,你可以骂他八辈子祖宗不好,他也能忍,但如果你骂他文章不好,他会恨你一辈子,甚至想杀了你。因为,文章关乎他的名,“文章千古事”,很多文人写文章写诗词时就想着像李杜一样要留名千古,他说就像钱钟书的《围城》里方鸿渐的父亲写《遁翁日记》,为的是想出名,自己死后,他的日记能像《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一样出版,流芳百世。这是文人的文执。禅师中也有禅执,想把他的名字留到各种传灯录、语录选里面,也造假。他要我不要迷信那些禅师的话。

我过去崇古不疑古。他的话是我多年后懂得的,不仅禅师有造假的,道门的人中也有不少造假的,假造法脉法本,还不乏历史上有名的道士。

禅者焚稿毁诗,对他而言,也许是破自己对文字的执著相。这是我猜的。我算不上是作家,也珍惜自己的文章,我能理解他的内心。

这样严格修行的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我们没法了解。文人的孤独与寂寞会成为清文;哲学家的孤独与寂寞会成为哲学探索的契机;科学家的孤独与寂寞会使他了解自然的奥秘;而禅者的孤独与寂寞,只与解脱有关,孤独中见证本性,寂寞里享受法喜。

都市里的寺院里有香火,有供养,住山隐修的人没有。生活上的清贫,供养了灵魂的清高,清净与高尚,谓之清高。

禅者早先写文章,像我一样,换两个稿费钱,后来焚稿封笔,稿费也没有了。说来惭愧,我没有供养过他,我当时是个穷汉,经常没有钱,自己在苦中,心量不广,也没有想到应该多挣些钱维持自己的生活,并供养禅者。倒是我打扰他很多。现在想来都遗憾。因此,对于现在住山的止俗禅师,我和朋友们还会供养。

禅者的生活,主要是自己种地,种点土豆、茄子、豆角,晒些灰灰菜,面还是要用药材到村里去换,村民也愿意,山民们经常挖药材。禅者半日劳动,半日打坐。晚上不点灯,为了节省费用。作为农家子弟,劳动对他而言,得心应手。

一个人的生活需求简单了,心自然会净化。作为居士住山,他在戒律上没有出家人那么要求严格,但他还是守着一些戒律,不拿别人的东西,不接受他人的供养,他是在家人,住山修行,自力更生,不接受任何人的供养,以免自己修行不得力而背负业债。他会拿出采来的中药、晒干的柿子饼换些费用,过简单的生活,过百无所求的生活。

我看了《今日说法》上的一则节目,说是上海复旦大学的18名大学生到黄山无人区探险、旅游,结果困在山里,发出求救信号,民警们搜索营救,不幸有位民警战士牺牲了。这事就发生在201012月中旬。我看了那节目,很感慨。想起止俗禅师,有一次我和李先生一起去见宝珠大师,我们从黄龙洞出发,走夜路,打着手电,翻两座大山,道路极其难走,有时看不清路,有时就在悬崖边过,止俗禅师识路,领着我们走,不光识路,还不时说小心脚下,有条虫子。她怕我们不小心踩伤了虫子。

修行就是这样,古人说要有过来人带路才行,禅宗有句话说:“要知上山路,需问过来人”。修行就好比爬山。

那时,我经常和李先生想到更深的山中去。已故的张百姓老人,生前供养过我的皈依师智光禅师,供养过止俗禅师,和我们结下深厚的友谊。我在好多篇文章中写过他和他讲的故事。那时,他多次说后山有不少隐修的人,他见过那些人山居的地方。我和李先生一直想到更深处去,据老张说,要步行三天才行,带上干粮。老张常年在山里采药,山路是熟悉的。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现在,老张死了,我也没有向导了,群山的更深处是去不了了,那些深山里的隐修者也无缘得见了。2000年冬天,止俗禅师想领我们去深山见几位隐修者,那次也是我和李老师入山,我们准备动身的前一夜就下了大雪,“终南阴领秀,积雪浮云端”。我们去不了了。我在山上住了半月,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反省,觉得自己欲情很重,尘念很重,不适合住山,应该到红尘中磨练,山居半月后就下山了。

看了复旦大学的那十八位学生入山的遭遇,我联想到了修道者入山的艰难。用道家的行话说:没有降龙伏虎的本事,不要入山。信然。《西游记》里面写过唐僧师徒万里跋涉,西行取经,孙悟空就是降龙伏虎的好手,荡魔平妖的大圣,一路才是安全的。止俗禅师教了我们很多入山的规程。比如,入山前拜山神,入山后不妄语,不用剑指乱指,不进不熟悉的山洞等等。入山后妄语,说淫邪语,会引起山神土地的不满;剑指是做法的手诀,一用剑指,精气神就外射如箭,山中隐修的精灵就会受惊,受到干扰,无形中“结梁子”而不知;有些山洞里有野兽,也有的有“非人”(如精怪)在洞中修行,随便闯他人的洞府很危险。

这些都是入山修行必须知道的内容。现代的年轻人大多不懂这些入山的道理。急着想入山修道,真是妄想。没有打好基础,冒然入山,那是很危险的。道家真人张伯端也说:

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皆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有位道友受神异的迷惑而放弃大学学业,入山修道,住山不到两年,就后悔了,很痛苦地下山还俗,而韶华已逝,大学的那为他打开过的门,早已关上了。他只好去打工。父亲为这独子出家,伤心忧郁,也患病辞世了。他看到的只是两眼失神的母亲。

居家修行,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