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在似与不似间——趣说谐音字

 中原高考678 2014-01-10
妙在似与不似间——趣说谐音字
 

     在世界文化语林中,汉语和汉字之所以享有独特而崇高地位,其原因之一就是汉语言文字在几千年进化发展史上衍生了妙趣横生的谐音字。 所谓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 谐音字,指字的音相同或相近。可能跟方言有关。秦统一汉字,但是没有统一发音。所以出现谐音字。现在普遍认为韵母相同即为谐音。

    在日常语言交往和文学作品中如果能驾重就轻、生动娴熟地运用谐音字,就会产生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地效果,从而达到文学艺术的完美境界。看完下面的几个小故事,你或许能有所悟:

 

                         一) 七两七

   从前,某地在江的对岸,百姓要外出办事,必须坐船过江。江边上有个码头,县官派衙差守住渡口。百姓带什么东西渡江,都要交税。人们恨透了那个衙差王扒皮。

   农户李二决心要整一整王扒皮。一天,他特意买了七两漆油渡江,王扒皮问他要钱,李二说一分钱也没有。王扒皮便强行拿走了他的七两漆油。

   李二马上到县官跟前告状,说王扒皮勒索他八两银子。县官见王扒皮竟敢私吞“税款”,没有分给自己半点好处,勃然大怒,喝问王扒皮:“我正纳闷近日税款为何越来越少,原来是你这小子在捣鬼!”

   王扒皮连忙叩头道:“大人,小人只拿了他七两漆(七)!”县官一听,更为恼火,大声斥道:“七两七还少啊!来人,重打七十七大板!”老百姓听了,无不拍手称快。

                   

                        二) 甘子布“包”柑

   从前,四川是柑子产地,年年要向皇宫进贡。进贡的柑子个个用纸包裹,既可减少水分蒸发,难能又可避免碰伤,有个地方官认为用纸包,不足于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就改用黄细布包柑子。柑子送走后,他又担心布比纸硬,唯恐柑子布磨坏了柑子外皮,受到朝廷的斥责,因此整天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恰好这时候,御史甘子布奉命出京办事,经过此地,便停下来稍事休息。

   地方官听到“甘子布”三个字,便识误认为是朝廷差人来查问布裹柑子的事情,于是大惊失色。

   御史甘子布到了后,这个地方官连忙前去迎接,反复解释:“请大人明察,我用柑子布裹柑子,是想对皇上表示尊敬,没想到柑子布蹭破了柑子皮。是下官考虑不周到造成的,下官不再用柑子布了,请大人宽恕。”甘子布只听这地方官左一个“柑子布”,右一个“柑子布”,心里很不高兴,就拉长了脸。地方官瞅瞅满脸怒气的御史大人,更是吓得语无伦次:“柑子布是下官出的主意,本意是好的,只是没想到柑子布......”甘子布听了半天,才明白地方官是检讨用布裹柑子进贡的事,不由得哈哈大笑,说:“本御史名叫甘子布,不是来追究你用布裹柑子的事情,你搞错了。”

                   

                      三) 神奇的双关对

     陈洽,明朝江苏武进县人,字叔远,通经史。据说,他八岁时,只见江上两只船同时开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船很快驶到摇橹的前面。

     陈洽的父亲见状,灵感顿生,遂出一联: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仓促间,陈洽难于应对,这时,恰好远处有一个牧童在吹笛,声音悠扬,动人心弦。陈洽智窍大开,对出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陈洽的父亲满意地夸奖儿子:“这小子还真行。”

     陈洽也跟他父亲开了个玩笑:“我老子也不错。”说罢,两人相视而笑。

    上联中,“橹速”谐音东吴著名谋臣的名字“鲁肃”,“帆快”谐音西汉一位大将的名字“樊哙”。下联中,“笛清”谐音“狄青”,北宋名将,“箫和”谐音“萧何”,是西汉开国宰相。

                  

                       四 )侍郎是狗  

    高士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代名相,常识渊博、聪明机敏,深得康熙皇帝的宠信和赏识。

    高士奇在上书房做侍郎时,与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是同僚,三人经常开玩笑。

    一日,三人一起徒步外出办事,行走间突然有一条大狗从胡同蹿出,然后跑远。明珠问了一句:“是狼是狗?”索额图一听,哈哈大笑道:“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你得问江村(高士奇,号江村)”。

    高士奇听出两人是一唱一和地用谐音骂自己,但他不露声色地说:“那是条狗。”两人以为他没听出话中的玄奥,便得意地打趣道:“何以见得?”

    高士奇笑道:“狼、狗区别主要有二:其一看它的尾巴,下垂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其二看它吃什么,狼只吃肉,狗却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这个狼狗之辩顺势而为,毫不费力地回敬了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二人虽然挨了骂,可心里很佩服高士奇的智慧和机敏。 

                 

                    五)临阵脱逃

    清末的时候,山东有个著名画师,名叫李奎元。有一年,慈禧太后为了修建颐和园,传圣旨把他召到京城,要他画一个大屏风,放在仁寿殿里,好为自己歌功颂德。李奎元心里恨死了慈禧,可又不能违抗,只好答应了。

    献画的那一天到了,慈禧带了文武百官来看画,只见屏风上画了一个胖小孩,跪在午门前,手里托着一个大寿桃,后面飘着各国国旗,排列着各国军队。官员们都拍马屁说:“这是仙童祝寿,万国来朝!”慈禧开始还很得意,突然,她想到了什么,大声骂道:“他好大的胆子,竟敢骂我!”。喝令马上去抓李奎元,但李画师早已逃之夭夭,不见踪影。

    原来,各国军队列“阵”,“托桃”寓意“脱逃”,合起来就是讽刺西太后当年“临阵脱逃”落荒西安。

                

                   六)“天下太平”与“天下太贫”

    民国初年,进步文人刘师亮与写《厚黑学》的李宗吾,可算是“四川双杰”。刘师亮当过塾师,讼师,经过商,是一个怀才不遇又疾恶如仇的怪才。

    民国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一贫如洗,官方却常喊“民国万岁”,宣言“天下太平”。

    刘师亮为了讽刺这种现象,写了一幅四字短联,堪称千古绝对: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刘师亮这幅对联取材于两句官方口号,运用谐音手法,将“岁”字改成“税”,“平”字改成“贫”,顿时化褒为贬,一语道破“民国万岁”背后的实质,撕破了“天下太平”的伪装。

 

                     七) 一字用巧,商机无限

    前几年,中国名茶“茉莉花茶”远销欧美,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圈却遭冷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位年轻人经过调查,得知原因在于“茉莉”与“没利”音同形异,当地人很忌讳。那个年轻人建议,给“茉”字加上两点,改成“莱”字,与“来利”谐音,于是销路立即大畅,获得丰厚。

    有个叫“庄暮”的地方,在各大报纸上都登出了大篇招商引资的广告,但长时间无人问津。后来,该地一位有心人将“庄暮”改为“庄慕”,重新刊登广告。这一次收到了意外的效果,货主纷纷上门,很快就做成了几宗大买卖,赢得巨额利润。究其原因,就在于“暮”字有点晦气,谁肯光顾呢?改为“慕”字,不仅没有晦气之义,而且还非常有意境,连庄子都追慕的地方,自然就引人慕名而来了。

                        

                   八)有趣的绕口令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曾写过一篇《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失食。

   可以翻译为:

   从前,有个姓施的文人喜爱作诗,住在石头造成的屋子里面。他喜欢吃狮子肉,发誓要吃十头狮子,所以经常去市场上找狮子。一天上午十点,刚好有十头狮子上市,这时,恰好姓施的也来到市场。他一见这十头狮子,于是拉弓搭箭把十头狮子全射死,然后拖着这些狮子回到石屋。但石屋很潮湿,于是令仆人把石屋揩干,然后饱尝十头狮子的肉。吃时,才发现这十头狮子实际是石头的,不能吃。

   这个故事虽子虚乌有,纯属文字游戏,但表现出作者驾驭汉字的功力,以及汉字视听分离的特色。阅读此文,稍具文言知识的人都可以通晓无误,如果旁人诵读,听的人则可能如坠五里雾中而不知所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