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编辑本段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2 翻译编辑本段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3 字词含义编辑本段
2.不逮:不及
3.易之:以之为易,轻视他
4.得先手:指处于有利形势
5.一客数败:数:屡次
6.曾观弈者之不若已: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无有已时:已:停止
8.赧:因羞愧而脸红
9.先手:有利局势
10.是:正确的
11.讳:隐瞒
12.甫:刚刚
13.益:更加
4 分析编辑本段
本文第一自然段生动间洁地叙述了一次观弈、对弈的经历。观弈时,予对客是“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已”;对弈时都是数子失先——局半苦思冥想先竞局惨败。最后落得个“极甚,不能出一言。为什么观弈和对弈时,对自己和客人的棋技判断差距如此之大呢?这引起了作者的深思。“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默坐”正是作者弈败后冷静反思的表现。
由此引出第二段发人深省的议论。以“弈”喻“学”,提出学者应辩证客观地看问题,要象下棋一样,多从对方的角度看乎,冷静地思考问题。本段首先列举“今后学者”不正确的治学态度。“多訾(非议、毁谤)古人之失”,“乐称今人失”“多訾”“乐称”形象地刻划了那些“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的学者的浮躁情态。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看问题应当“易地以处,乎心而度”。
最后一段,进一步指出应如何看待别人之失,批判了那种“彼此相嗤,无有已时”的错误作风。
5 本文的弈喻编辑本段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杂文,以下围棋作为比喻,阐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 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的道理
钱大昕观棋的教训是:为人要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