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城区市民服务中心的大厅内,一幅目前中国最大的工笔画陈列在这里,吸引着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驻足观看。这幅画就是张策带领铁岭工笔画研究院的画家用半年的时间辛苦创作而成的。
张策,铁岭工笔画研究院院长、铁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5岁开始随父亲学习中国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开始潜心研究中国花鸟画,他的多幅国画作品参加省以上美展并获奖。张策画的工笔鹰画法别具一格,形神兼备,被称为中国当代画鹰第一人。他出版的《跟名家学书画——张策画鹰》、《中国画技法丛书——工笔鹰画法》等多本个人画集备受推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铁岭工笔画开始走向继承传统、大胆创新的阶段。当时以白国文、张策、金明惠、王久兴为代表的铁岭工笔画家作品多次在东南亚及香港、台湾巡回展出,轰动当地美术界,被誉为“关东四杰”,并在全国掀起了“铁岭工笔画热”。铁岭第一届艺术节以后,有些画家被盘锦市重金挖走,张策却不为所动,他毅然留在了家乡担当起了铁岭工笔画再发展的重任。
张策多次组织全市美术家集中进行创作,亲自指导每幅作品,并积极挖掘新人。在他的指导带领下培养出200多位工笔画家,其中20多位工笔画家在全国颇具影响,10位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庞大的画家群支撑起铁岭工笔画的“第二春”。在2006年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上,由我市美术家协会和我市画院组织画家创作的15幅工笔画作品入选,其中张策创作的《天地英雄》、李贵田创作的《五月槐香》、王兰芝创作的《大东北》获优秀作品奖。在全国地级市中,铁岭市入选作品数量排在首位,这在国家级画展史上也是第一次,在全国再度掀起了“铁岭工笔画”热,被称为“铁岭现象”。
张策的工笔画在国外也备受青睐。2008年9月,应马来西亚之邀,我市工笔画研究院在吉隆坡举办了画展,展出了张策等14名铁岭工笔画家的120幅作品。其中张策的《大壑雄风》被3名藏家相中最后以36万元的高价卖出,最终由马来西亚总统收藏。本报记者 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