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九、郁证

 学中医书馆 2014-01-11
三十九、郁证

一.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胸闷少腹或胁肋胀痛。脘痞喛气。妇女月经不调,经前乳胀腹痛。苔薄白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克 醋陈皮6克川芎4.5克白芍4.5克枳壳4.5克(麸炒) 炙甘草1.5克 香附4.5克 麦芽3克 
1.若胁肋疼痛较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
2.;若肝郁化火,口渴舌药,脉象弦数者,酌加山栀子、黄芩、川楝子等以清肝泻火。
加减:
1. 在此方基础上酌情选加旋复花、郁金、青皮、佛手,绿萼梅等、以助解郁。
2. 噫嗳频多,加旋复花、代赭石、陈皮、半夏以平肝和胃降逆。
3. 胸胁刺痛或板痛,舌暗或有紫斑瘀点,加延胡、川栋子、桃仁、归须、旋复花、郁金、降香,赤芍、红花,制乳没,以活血通络止痛。
4. 妇女经血瘀滞,经前乳胀腹痛;加当归、丹参、桃仁、川芎、丹皮、红花、延胡、益母草等,活血调经。
加减:
1. 胁肋胀痛较甚者,可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佛手;
2. 吞酸烧心较重者,可加吴茱萸、黄连;
3. 脘腹痞胀,肠鸣者,可加炒白术、茯苓;
4. 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山楂、炒麦芽等;
5. 女子月事不调,舌暗,脉弦涩者,可加当归、桃仁、红花;
6. 经前乳胀可加当归、橘叶。

二.肝郁化火证:性情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头部烘热。呕恶吞酸口苦。口干便结。胸闷、胁胀。舌红苔黄、脉锡弦数。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3克当归3克白芍3克白术3克茯苓3克炙甘草1.5克煨姜1片(包)丹皮3克、栀子3克 薄荷1.5克
1.火郁较重,加丹皮3克、栀子3克
2.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
3.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
郁证加减:
1. 泛酸嘈杂明显的,可加左金丸、瓦楞子、生牡蛎。
2. 肝火明显的,可酌配夏枯草、龙胆草、黄芩。
3. 旰火伤阴、口干明显的,加生地、麦冬。
4. 失眠,加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便秘,原方加大黄、或配用更衣丸。 、
加减:
1. 若吞酸嘈杂,胃脘灼痛明显者,可加吴茱萸、黄连;
2. 热甚,口苦便秘者,可加龙胆草、生地、大黄;
3. 目赤、头痛者,加菊花、钩藤、天麻;
4. 咳逆、气急、咯血者,可加泻白散合黛蛤散。

三.脾胃气郁  证候  多思善虑,性情抑郁或烦躁易怒,少寐健忘,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濡滑。
越鞠丸加减 ;香附10克 川芎10克 苍术10克 栀子10克 神曲10克 麦牙15克(包) 麦牙6克       
 1.湿郁,加茯苓10克、泽泻、白芷10克
 2.火郁,加青黛10克、黄芩、黄连。
 3.痰郁,加星夏10克、瓜蒌10克、海浮石10克、半夏。
 4.血郁,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
 5.气郁,加木香10克、槟榔10克,枳壳,香附。
 6.食郁,加麦牙10克,山楂10克、砂仁。
 7.挟寒,加吴萸10克。 

四.气结痰阻(梅核气):咽中不适,如有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闷胀。苔白腻,脉弦滑。
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24克  厚朴9克  茯苓12克  生姜15克  干苏叶6克
 1.若气郁较甚者,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行气解郁之功;
 2.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止痛;
 3.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利咽;
 4.痰气郁结化热,心烦失眠者,酌加山栀子、黄芩、连翘以清热除烦。
加减:
1. 气郁为主,可酌配逍遥丸。
2. 痰郁甚者,可加海蛤壳、紫菀,贝母、陈皮。
变证
1.痰、气,湿、热,血互郁,以越鞠丸制汤内服。
2.若湿郁甚,加白术、茯苓。热郁明显,加青黛、黄连、
3.痰郁甚加半夏、海浮石。食郁著,可加枳实,山楂。血郁则加桃仁、肉桂。
4.气郁甚者加木香、砂仁。
5.痰郁化热,用温胆汤加川贝、全瓜蒌。便秘者加礞石滚痰丸。
6.痰阻气滞,膈塞不下食,惊怖者,可用远志散(远志 生干地黄 枳壳 旋复花甘草麦冬半夏 赤茯苓)制汤内服。
加减:
1. 胸胁胀满甚者,可加青皮、枳壳、瓜蒌皮;
2. 食滞腹胀重者,可加砂仁、神曲、麦芽;
3. 兼见呕恶、口苦、苔黄而腻者,属痰郁化热,可于上方去厚朴、紫苏,加竹茹枳实黄芩贝母、瓜蒌壳化痰和胃清热;
4. 若见胸中窒闷,喘息不得卧,咳逆咳痰者,可于上方加枇杷叶、杏仁、瓜萎皮、陈皮,郁金、薤白宽胸散结,。
5.本证主症即《医宗金鉴》中所称之“梅核气”,临床亦可选用痰郁汤治疗。用药注意化痰而不伤正。气郁每多兼痰、
  湿、食郁并见,临证若气郁兼身重、脘闷痞胀、食后腹胀、苔腻等症,可选用解肝煎、湿郁汤、食郁汤化裁治疗。

痰郁化热,
温胆汤加减;半夏6克陈皮15克茯苓4.5克炙甘草3克竹茹6克 枳实6克 川贝5克 全瓜蒌5克 生姜15克 红枣1枚
1.若心中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2.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
3.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痰热而且便秘者
礞石滚痰丸;金礞石6克 酒大黄16克 酒黄芩16克 沉香2克 

五.心神失养证: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志意不定,数欠伸。心烦不得卧,心悸、坐卧不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9克  小麦24克  红枣10枚 
加减。
1. 一般在本方基础上再加枣仁、柏子仁、茯神、合欢花、龙齿、牡蛎,当归,白芍等。
2. 心悸不寐,神疲纳呆,舌淡脉细,可酌合归脾汤。
3. 如心烦易怒,失眠怔仲的,再加珍珠母、磁石等重镇之品。
4. 若心气不足,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精神恍惚,坐卧不宁者,可用人参琥珀丸人参 琥珀 茯苓 石菖蒲 远志 乳香 没药 酸枣仁 朱砂)。
5. 若心气不足,忧郁伤神,心血暗耗,见神志不宁、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弱者,可用安神定志丸。.
 加减:
1. 心悸失眠、舌红少苔等心阴虚的症状较明显者,加百合、柏子仁、酸枣仁、茯神养心安神;
2. 挛搐者,加钩藤、珍珠母、生地、木瓜养阴血以熄风;
3. 大便干结属血少津亏者,加黑芝麻、生何首乌润燥通便;
4. 喘促气逆者,可五磨饮子理气降逆。

若心气不足,忧郁伤神,心血暗耗,见神志不宁、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弱者,
安神定志丸;朱砂0.5克(冲) 茯苓6克 茯神6克 人参6克(焗服) 远志3克 龙齿3克
 1.如兼挟痰热,胸闷苔腻者,加栝蒌、竹茹等,以清热化痰;
 2.如惊悸、失眠较重,加琥珀、牡蛎、磁石等,增强重镇安神之力;
 3.如心中烦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增其清心降火降烦之功。
 3.服药口感好,病情好转,说明给您的药方是对症的。
 
表现喘促气逆者—五磨饮子【组成】木香 沉香 槟榔 枳实 台乌药各等分【用法】白酒磨服。
 
六.心脾两虚证:心悸胆怯、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头晕。食欲不振、便溏神疲。舌淡、脉细弱。
归脾汤;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炒酸枣仁3克 炙甘草1克 炙黄芪3克 远志3克 木香1.5克 当归3克 龙眼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 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加减;
1.阴虚有火,见舌红、口干、心烦,加生地,麦冬、黄连。
2.气郁不伸,加合欢花,广郁金。

若心肝阴血不足,虚烦失眠,惊悸不安者,
真珠母丸;珍珠母2.3克当归4.5克熟地4.5克人参3克炒酸枣仁3克柏子仁3克犀角1.5克茯神1.5克沉香1.5克 薄荷2克 
若惊悸失眠较重者,宜加磁石、牡蛎、龙骨之类,以增其重镇安神之效。

阴虚火旺:
天王补心丹:酸枣仁12 柏子仁10 当归10 天冬9 麦冬10 生地15 人参10 丹参9 玄参  天王补心丹10 云苓12 五味子8 
            远志肉9 桔梗8

合六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若心肾不交,心烦失眠多梦遗精—交泰丸,黄连10克,肉桂1克泡茶

七.阴虚火旺证: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少寐。遗精、腰痠、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脉弦而数。
滋水清肝饮加减;熟地黄10克 山药10克 山茱萸10克 牡丹皮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白芍10克 山栀子10克 
                酸枣仁10克 当归10克 柴胡6克  
1.治疗慢性肾炎时,如见蛋白明显,可加玉米须、料仁根、芡实、鹿衔草等。
2. 血尿明显者,加仙鹤草、茜草、大蓟、小蓟等。
3. 高血压、头晕头痛明显,加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等。 
加减:
1. 神浮少寐、心悸头晕者,加珍珠母、磁石、生铁落等镇摄。
2. 心烦失眠严重的,加服天王补心丹。
3. 口干舌红心烦,阴虚火旺甚者,加黄连、知母,或加服朱砂安神丸。亦可参合百合地黄汤意。
4. 腰酸遗精甚者,加龟版、金樱子、芡实、牡蛎、莲须、或加服金锁固精丸。
5. 月经不调者,加香附、益母草等。
6. 心肾不交,阴血虚少,虚火上扰,症见虚烦不眠,心悸健忘,盗汗梦遗,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用黄连阿胶汤。心
7. 肾不足所致健忘失眠、神志不宁、夜卧多梦,宜参用枕中丹(龟板 龙骨 远志 菖蒲)。
8. 心火亢盛,灼伤阴血而致心神不安、怔忡失眠、胸中烦热,舌红脉细数者,可参用琥珀养心丹

若见虚烦不眠,心悸健忘,盗汗梦遗,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黄连阿胶汤;黄连12克 黄芩3克 白芍6克 鸡子黄2枚(包) 阿胶9克(包)
 1.阴虚严重,津液耗伤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石斛等,增滋阴生津之效;
 2.心火旺,心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竹叶心等,清泻心火;
 3.入眠后惊醒难入眠者,加龙齿、珍珠母等,以镇心安神;
 4.寐而不熟,心神失养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
 5.心悸不宁者,加茯神、柏子仁以养心定悸

八.肝阴亏虚 证候 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模糊,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
一贯煎加减;北沙参9克 麦冬9克 当归9克 生地黄18-45克 枸杞子9-18克 川楝子4.5克 
 1.口苦燥者,加酒炒川连1.5克(粉焗服);
 2.大便秘结,加瓜蒌仁;
 3.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
 4.痰多,加川贝母;
 5.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
 6.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
 7.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
 8.腹痛,加白芍、甘草;
 9.脚弱,加牛膝、薏苡仁;
 10.不寐,加炒酸枣仁。
 11.若胁痛甚者,加合欢花、玫瑰花、白蒺藜等以舒肝调气;
 12.头目昏晕者,加女贞子、桑椹等以补益肝肾。 
加减:

11. 若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症状明显者,可加钩藤、草决明、天麻等;
2. 若兼有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等郁火之象者,可用滋水清肝饮治疗;
3. 若舌红而干,阴亏过甚者,加石斛;
4. 若有虚热或汗多者,加地骨皮;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
5.郁病之虚证,多因气滞日久而致,或素虚又加情志所伤所致,治疗宜调养并用,疗程较长,难求速效。

九.气滞血瘀 证候 精神抑郁,性情急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且痛有定处,头痛,失眠健忘,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4.5克 川芎4.5克牛膝9克
 1.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2.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
 3.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茴香等;
 4.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土鳖虫、九香虫;
 5.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三棱、莪术、大黄或水蛭、土鳖虫等;
 6.血瘀经闭、痛经者,加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加减:
1. 若胀痛明显者,加香附、青皮、郁金;
2. 若纳差脘胀者,加山楂、神曲、陈皮;
3. 若略兼寒象者,加乌药、木香;
4. 兼有热象者,加丹皮、栀子;
5. 若兼气虚之象,可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食疗方
   (1)小麦60g(浸软、碾碎),大枣14枚,甘草20g,共煮1小时,去草,喝汤食枣。用于心脾不足之郁病。
   (2)鲜百合50g,加蜂蜜1~2匙拌合,蒸熟,不拘时服之。
   (3)新鲜鸡蛋黄2枚,灯芯草9g,朱砂3g(研粉)。先将灯芯草加水lOOml,文火煎30分钟,去渣入碗,加蛋黄及朱砂粉        拌匀,隔水蒸后服用,每晚1次,7次为1疗程。用于心肾不交之心烦、抑郁、失眠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