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七、积聚

 学中医书馆 2014-01-11
二十七、积聚
  A 聚证 
 肝气郁结证 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或不适,脉弦 
逍遥散;柴胡3克 当归3克 白芍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炙甘草1.5克 煨姜1片(包) 薄荷1.5克
1.火郁较重,加丹皮3克、栀子3克
2.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
3.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
积证加减:
1. 若气滞较重,症见胁肋胀痛,喛气,善太息,可加香附、青皮、木香、佛手、枳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2. 若肝郁化火,证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而干,烦躁易怒,胁肋胀痛,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可先加丹皮、栀子、黄芩、龙胆草、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药以清肝泻火。
3. 若肝郁日久,化火伤阴,证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咽喉干燥,心烦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可选加首乌、杞子、玄参、天冬、菊花、合欢皮、夜交藤、生龙骨、生牡蛎以养阴安神。
4. 若肝气横逆犯胃,证见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呃逆喛气,善太息,脉弦,可选加陈皮、半夏、砂仁、麦芽以和胃降逆。
5. 若肝气横逆乘脾,证见两胁胀痛,脘腹满闷,烦躁易怒,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弦缓,可选党参、白术、薏苡仁、车前子以健脾利湿。
6. 若气滞日久,致使血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瘀暗,脉象沉涩,可选加玄胡、莪术、桃仁、丹参、红花、赤芍等以活血。

1肝气郁滞:
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加减;北柴胡3克、木香3克、青皮3克、枳壳3克、厚朴3克、乌药3克、川芎3克、香附3克、
                        生白芍3克、当归3克、炙甘草1.5克
1.火郁较重,加丹皮3克、栀子3克
2.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
3.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 
加减:
1.口苦舌尖红,兼有热象者,加黄芩清泻肝热;
2. 两胁胀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
3. 兼瘀者,可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食滞痰阻证:腹胀或痛,便秘纳呆。腹部时有条状物聚起。舌苔腻,脉弦滑。
六磨汤;木香5克  天台乌药5克 槟榔5克 黑沉香5克 枳实5克 大黄5克 
加减:
1. 若痰湿较盛,可配入二陈汤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功,
2. 若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舌苔腻不化者。可用平胃散加山楂、神曲等以徤脾消导,燥湿化痰。
3. 若患者有经常发作的病史,其病因是蛔虫结聚,阻于肠道,可配服乌梅丸,或驱虫汤。
加减:
1. 若肝气夹痰交阻,咽梗不利者,可加紫苏、半夏、厚朴、茯苓行气化痰;
2. 若兼脾虚便溏纳差者,可加党参、白术、鸡内金、炒麦芽等健脾益胃。

若痰湿较重+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平胃散,苍术9g厚朴6g 陈皮9g炙甘草3g。

 热结腑实 证候腹痛剧烈,辗转不安,便秘纳呆,发热口渴,舌质红,舌苔黄燥或厚腻,脉弦数。
大承气汤;大黄12克(包) 厚朴24克 枳实5克  芒硝8克(包)
一般先试用小承气汤无效后,再用本方。
1.若腑实兼见口唇干燥,舌苔焦黄而干,脉细数者,为腑实兼阴津不足之证,可加玄参、麦冬、生地等。
2.若腑实兼见至夜发热,舌质紫,脉沉涩等瘀血证,宜加桃仁、赤芍、当归。
加减:
1. 津伤甚者,加生地、玄参以养阴凉血;
2. 若腹胀甚者,加槟榔、木香、莱菔子理气消胀;
3. 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等降逆止呕。
 临证参考本证攻下要适度,便通热泻后以养阴益气为主。

 B 积证  
1气滞血阻:
 柴胡舒肝散:柴胡12g,枳壳12 g,白芍15 g,甘草,香附15g,陈皮12g,广木香12g,鸡内金15g,建曲12g,黄连6g。
 加减:若痛甚而暖气呕吐者,加沉香6g,砂仁6g(后下),厚朴,延胡索15 g;兼有神倦乏力,可加南沙参30g,茯苓30g;若痛势急迫,泛酸嘈杂,舌边红,可加焦栀子15 g,乌贼骨15 g。

合失笑散(处方】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2 瘀血内结:
膈下逐瘀汤 ;灵脂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乌药6克 玄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红花9克 枳壳4.5克

合六君子汤:人参(9 克) 白术(9 克) 茯苓(9 克) 炙甘草(6 克) 陈皮(3 克) 半夏(4.5 克) )+石菖蒲、姜汁

若积块大而坚硬作痛+鳖甲煎丸
    人参30g,桃仁60g,射干120g,白芍(麸炒)150g,干姜150g,鼠妇虫90g,大黄150g,黄芩90g,葶苈子30g,石韦150g,蜂房(炒)120g,牡丹皮150g,桂枝150g,瞿麦(炒)120g,厚朴(制)150g,蜣螂虫180g,银硝360g,土鳖虫(炒)150g,凌霄花150g,鳖甲胶300g,柴胡180g,阿胶150g,生半夏(漂洗)150g。 
     
 3 正虚瘀结:
 八珍汤;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化积丸;大黄.. 30克,巴豆6克,高良姜15克。研极细粉,米饭为丸如绿豆大,以灶心土或朱砂上衣, 米泔水送服
外治法.
  1.水红花膏,用水红花或子,每一碗以水三碗,用桑柴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用纸摊贴,以无方为度。 ,
   2.贴痞琥珀膏。大黄,朴硝各一两为末,以大蒜同捣膏贴之。 、
单验方
   (1)甲鱼1只,用黄泥封固,焙黄去泥,研细末。每服6g,每日3次,红糖调冲服。治肝脾肿大。
   (2)醋炒三棱、莪术、黑丑、白丑、槟榔、茵陈各15g,研细末,醋糊为丸。每服5g,每日2次。治腹中积块。
   (3)藤梨根、生薏苡仁、连苗荸荠各30g;或龙葵、黄毛耳草各15g,白花蛇舌草、蜀羊泉各30g;或藤梨根、水杨梅根、虎杖根各30g。均水煎服。用于脘腹积块(胃癌)。
   (4)三棱、莪术各15g;或三白草60g,大蓟、地骨皮各30g;或半边莲、半枝莲、黄毛耳草、薏苡仁各30g,天胡荽60g。均水煎服。可用于右上腹积块(肝癌)。
   (5)苦参9g,生、熟薏苡仁各74g,煅牡蛎、土茯苓各24g,紫参、生地、地榆各12g;或白花蛇舌草、菝葜各60g,垂        盆草、土茯苓各30g;或薄公英、半枝莲各24g,白花蛇舌草、银花藤、野菊花根各30g,露蜂房9g,蜈蚣2条。
        均水煎服。可用于下腹之积块(肠癌)。
  2.外治法均用于治疗积久不散。
   (1)水红花膏用水红花或子,每1碗以水3碗,用桑柴文武火熬成膏,用纸摊贴。
   (2)贴痞琥珀膏大黄、朴硝各309为末,以大蒜同捣膏贴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