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口腔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病损,可单独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两者同时罹患。少数病例还可见于生殖器、指甲 或趾甲。本病因发生于皮肤的损害特点是扁平而有光泽的多角形丘疹,融合后状如苔藓而命名。发生于口腔粘膜的扁平苔 藓因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转归预后等方面均与皮肤扁平苔藓有较大差异,近来也有人认为它是区别于皮肤扁平苔藓的 一种独立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的主要特征是珠光色条纹,其白纹可向各个方向延伸,或交织呈网状、树枝状、环状等不同形态,或呈斑块 状,有时可出现丘疹、水疱、糜烂等多种病损,患者自觉粗糙、牵拉或疼痛。组织病理变化是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粒 层肥厚,基底细胞坏死、液化、变性,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基底细胞间变。加上口腔扁平苔藓有一定 比例的癌变率,尤其是出现长期反复糜烂或萎缩的病例癌变率较高,有人认为本病实质上是一种癌前病变。 西医认为本病病因不明,从临床和基础的研究中发现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遗传、慢性肝炎、胃溃疡等系统疾病,以及 免疫亢进等有关。 本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有:口腔粘膜的白色珠光色条纹或斑块,慢性病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病患者中年女性稍多于 男性。极少自愈。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有:去除口腔内局部刺激因子;局部消炎抗菌;内服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氯化嗪啉、维生素等药物 。 中医认为本病与“口破”、“口糜”相象,也有认为与“口蕈”、“口癣”类似。其发病与内伤七情,外感风热燥邪有关 。例如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温内停,蕴而化热,热则生燥,燥胜则干,可导致粘膜粗糙,白色条纹,渗出 糜烂;外感风热,入里化火,上蒸于口,亦可加重病情。因脾为后天之本,主一身肌肉,开窍于口;肝主疏泄,怒则伤肝 ,肝阳上亢,耗伤阴血,更增内燥,故本病常责之于脾、肝两经。祖国医学对本病有疏肝解郁、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滋 肾补肝等法。
每次4片。饭后口服。2个月为1疗程。
和白纹减少不满2/3者,自觉症状减轻)33例,无效(复发或加剧者)13例。2年后远期疗效观察结果:44例被随访者中显效 由8例提高到29例,有效由29例下降到11例,无效由7例下降到4例。
血;川芎调和气血。诸药并用,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经用本方后,患者微血管内血流加快,流态 趋于正常,并有炎症细胞渗出减少、基础细胞再生等组织学改变,说明本方对消除炎症、促进糜烂愈合和白色斑纹消失确 有效果。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丹皮6克、茜草9克、甘草6克,水煎服。
变范围有缩小,全身症状减轻)12例,无效(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无变化或加剧)4例。
方所用乌蛇有祛风湿、通筋络之功;加之荆芥、防风、蝉衣祛风除邪,巩固营卫,能有效抵御外邪;赤芍、丹参养血活血 ;丹皮、茜草凉血、清血分热;黄连、黄芩、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能清除血毒,活血化瘀。御外兼有清内,异曲同工, 都能起到清除废物、加强供养的作用,使病变部位的代谢活动得以恢复正常,从而萎缩、充血、白纹等症状自除。本方多 寒凉发散药物,故体虚者慎用。本方名及剂量由编者所拟
。
烂全部消失,斑纹如故)3例。
,反复发作而又不易收口。本方用生薏米补脾胃之气,山萸肉补肾气,党参补元气,使先天后天之气均得补益;又用茯苓 健脾利湿,苦参、黄芩清热燥湿,有较强的祛湿功效;为防燥之太过,配以生地、玄参养阴之品,使气有所补,湿有所除 ,阴阳调和,则病情得以缓解。本方所用药物据现代药理研究有调节免疫、增强消化和广谱抑菌作用,因此对促进溃疡糜 烂的治愈有显著效果。使用本方时,若能同时配合以局部用药,则效果更佳。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克、竹叶12克,水煎服。
火;苔藓皮、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土茯苓、赤苓皮通淋利湿,有助清三焦之火。釜底抽薪,使口舌免遭各脏腑积热之熏蒸 ,故能促使糜烂早愈。本方多寒凉,故不宜用于脾胃虚弱者。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附6克、怀牛膝9克、旱莲草12克,水煎服。
充血基本消退或面积缩小,程度减轻,白色条纹部分消失,颜色变浅)20例,无效(局部病损无明显变化)7例。
附、旱莲草力佐,补肾阴,强筋骨,行气血;并用怀牛膝为使,引火归元,引血下行,引药入经。君臣佐使配伍精当,不 仅能改善口腔扁平苔藓局部症状,且可调节阴阳,增强脏腑功能,起到改善患者全身状况的效果。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 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