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午后香茗 2014-01-11
    

怎样拍摄风光 (三)

群友们,要想拍摄出理想的风光摄影作品,没有任何诀窍,完全靠自己学习、理解、实践、创意,综合发挥自己掌握的全部摄影技术技巧,在大量摄影采风过程中,发现机遇,拮取成果。
那么,同样一拨人在一起采风,为什么有的人的作品很好,可以获奖,有的人的作品却连入选的机会都没有呢?也就是说,若干天里,吃、住、行几乎都在一起,拍出来的片子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原因可能很多,但是,主要的是谁灵活的理解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   选择合适机位

我不大赞成摄影 “箍堆”现象。也就是说听说哪里、哪个位置拍摄出了好作品,就想办法也去这个位置拍摄。
可能拍出来的作品也不错,但是与人家以前拍过的几乎重复,就很难发表。另外就是在拍摄时,大家都拥挤到一起,东北称作“箍堆”,这时,很难发挥个人优势,很难实现个人创意,很难拍摄出有自己新一的作品。

另外就是在拍摄时,大家都拥挤到一起,东北称作“箍堆”,这时,很难发挥个人优势,很难实现个人创意,很难拍摄出有自己新意的作品。
在拍摄景点时,一旦被拍摄的景物确定以后,如何来表现这一景物,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即拍摄距离,机位高度和拍摄方向。

1. 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可以用镜头来调节,也可以步行找到合适的拍摄距离。比如,拍摄雪山时,大家往往觉得离得越近越好,其实不然,一定要留出一定的距离来,以便安排前景和远景等其他景物。

拍摄距离主要有两种变化,一是拍摄地点与主要景物的距离变化,二是由于变化镜头焦距引起的距离变化
前一种是在不改变视角的情况下的变化,后一种是改变视角的变化。前一种透视感很强,后一种压缩感很强,这就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了。比如,面对前景地面上的景物,远景有山脉、云雾等,用镜头来改变距离就有困难,可以用实际距离来确定取景距离。

 

例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在四川亚丁遇到这场景,我们只能用平摄的角度来表现,否则,整个环境无法表现。用广角镜头把牦牛、树林、山脉、云雾都囊括进来了,表现的是全景摄影效果。这与我之前介绍过的一幅“如诗如画”作品虽然在同一地点,距离却接近了100多米,近景更加明显了,也突出了雪山在画面里的视觉效果。镜头28毫米,F11光圈,速度1/200秒。

如果用镜头改变距离,效果如下: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整个视角发生了变化,树木和雪山被压在了一起,缺少了近景的衬托,缺失了人文气息,远没有了前一张那样广袤和美丽,透视感也变得极其有限了。焦距200毫米,F11光圈,速度1/250秒(三脚架)。

如果我们遇到的事一个较小范围的景物画面,就要观察画面里能够引起观赏者兴趣的光线线条、色彩色调,最后确定拍摄距离。这种情况下,大多用移动拍摄位置来解决。比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在宏村村外遇到这个小景观,雾气把地面罩上了一层白霜,与绿草相间成趣,一小片水洼,自然的红色小树林,只有走进了这个距离才能表现出其应有的本来色彩和良好的质感。镜头50毫米,F11光圈,速度1/15秒(三脚架)。

向后退10米的位置,适当移动镜头方向,改用广角镜头,就出现了全景画面。这时地面显得灰暗,阳光云层与地面行程里较大反差,彩色效果明显降低了,于是用黑白效果来表现。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片子中黑、白、灰色调都出来了,直立的小树林,弧形的水洼,远景淡淡的灰色调,比较和谐,整幅画面体现出由前景黑灰色调向远景灰白色调的转化。镜头16毫米,F11光圈,速度1/30秒(三脚架)

2. 机位高度

 能否拍摄出理想的风光摄影作品与摄影者将相机法治的高度有着直接关系。这种高度体现出的是平摄、仰摄和俯摄。平摄与我们正常看到的景观一致,仰摄可以体现对象的高大,俯摄可以体现广袤。风光摄影大多使用的机位高度是俯摄。

 在无法取得一定高度拍摄时,平摄也可以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例如在宏村村外,遇到了雾气很浓的场景,周边是开阔地,只好选择平摄,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由于周边没有可以登高的拍摄地点,只有平摄来表现眼前这一景观。由于机位较低,河面显得很窄,毕竟雾气效果比较明显,河滩在雾气笼罩下有了一定层次,民宅在画面里若隐若现,较好的表现出了皖南风光特色。焦距35毫米,F8光圈,速度1/30秒(三脚架)。

由于拍摄条件限制或者为了表现高处景物的质感特色,必要时采取仰摄。仰摄能够体现出景物的高大。另外,只有天空作为背景,画面显得简洁,没有其他景物干扰。例如拍摄树枝顶端的雪淞就需要仰摄。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这种仰摄的效果几乎是小品,有时是一种特写效果,用的不多,但也是一种风光摄影方法。焦距80毫米,F16光圈,速度1/250秒。

使用比较多的当然是俯摄。俯摄可以囊括更多的景物融入画面,更容易对景物进行合理的取舍,更方便构图,更能体现风光摄影的魅力。例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来到元阳拍摄梯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梯田修在山上,很高。想俯摄梯田,一定要爬到比周边梯田更高的地方拍摄。在这里可以看到山坡上的梯田以及梯田里的水面,远处的梯田也若隐若现,前景、中景以及远景可以形成较好的对比。

弧形的梯埂、弧形的水面,尤其是一颗红色的小树很是夺目。俯摄使得该画面较好的景深,增加了透视感,左上角弧形水面成了视觉中心,而且恰恰坐落在构图的最佳趣味中心点上。焦距35毫米,F8光圈,速度1/125秒。
俯摄除了可以拍摄大面积景观以外,可以在一个拍摄点拍摄到周边许多个小的画面,可以满足拍摄者不同的构图需求。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站在高处,可以随意地拮取到广袤梯田中某一个很有韵味的小画面。这里,光影勾勒出了无数奇妙的线条,组成了诱人的画面。镜头200毫米,F11光圈,速度1/250秒(三脚架)。
  3. 取景方向

在确定了拍摄距离、找到了合适机位高度以后,很重要的是选择好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如何表现被摄景物,是正面拍摄还是侧面拍摄抑或是剪影拍摄等等。正面拍摄可以较好地表现出景物的全貌,稳重感强,不利的是容易造成画面呆板,过于平衡。侧面表现则能够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和透视感。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这是雪乡比较典型的民居,正面拍摄是的画面稳定,比例均衡,由于使用了侧面光线,画面上雪仍有一定层次。焦距50毫米,F16光圈,速度1/200秒。

接近于正面拍摄时,雪的质感和景物的立体感都得到了强化,尤其炊烟效果比较明显,能够从几乎是统一色调的背景中突出出来,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当时用了侧面拍摄之后,住宅、栅栏、雪堆都出现了较好的立体感,雪的质感、韵味更明显了。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二、   善于描绘风光

我们在摄影采风时会遇到很生疏的景观也可能遇到熟悉的景观。往往遇到生疏的景观时很有兴趣,创作积极性很高,遇到曾经去过、拍摄过的景观时往往不自觉的把时间用于喝酒和闲聊之中浪费了,这就耽误了很好的创作机会。我多次去过雪乡、内蒙、四川等,百摄不厌。再熟悉的环境里更容易想出如何用光线描绘风光的办法。

 拍摄完较大面积的景观以后,我靠近了房子一角,将冰凌作为前景,住宅和远山作为陪衬,效果也很好。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冰凌里面反射出了周边景物的影子,使冰凌质感、层次更好,整幅画面通过冰凌、房屋上面的厚厚积雪,更能表现出雪乡的特色。
遇到云雾较大时,用其磅礴的气势来烘托气氛更是一个好办法。将远山以斜线角度安排在画面里,前景用树来衬托,山上房屋、公路若隐若见,很有天上人间一般的神秘感。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三、合理安排景物

无论遇到什么突如其来的陌生景物,都要考虑到画面的布局,合理安排各自景物在画面里的位置。当然这没有一定的规矩,要根据自己的想法不断调整,只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可以。尤其是拍摄城市景观有一定难度,到处是高楼大厦,很难表现。需要找到合适角度,利用一切曲线、光影等来表现。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这是墨尼黑海滨的一处很普通的景观。选择了海滨一个弧形的转弯处,前景树木、中景公路与远景高楼比较和谐地组合在了一起,云层增加了画面的审美感。

四、 强化视觉效果

无论遇到什么景物,想拍摄哪个景观,都要尽量的选择特殊的角度,独辟蹊径地拍摄出有一定吸引力、冲击力的画面来。当然这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不断寻找机会才行。

 例如,拍摄悉尼大桥,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拍摄悉尼大桥如果距离很远进行拍摄,很难表现出该桥的宏伟特色,当来到近前,用广角镜头表现出大桥高大,用若干个三角形组合成画面,有了一定的视觉吸引力,强化了空间透视感。

 再例如,拍摄悉尼歌剧院,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大家熟悉的悉尼歌剧院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可是走进歌剧院,站在近处的台阶上,从两侧中间的建筑中望出去,这种对称式的结构会给人一种很新颖的视觉感受,左下方两个情侣消除了画面过于平衡的关系,有助于活跃画面。

五、适应拍摄环境

外出拍摄时,会遇到错综复杂的静物画面,遇到那一项项的气候变化,要想坚持拍摄,就要努力适应各种复杂的天气状况。

 1、雾天

经常遇到雾气浓重的天气,然而,用好了雾气的透视作用,有时画面很有韵味。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下图是在雾气更为浓厚的情况下拍摄的。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2、风天

在刮大风的情况下,天空云层变化很快,可以扑捉到奇特的景观,尤其在地面与天空的交界处,色调更加吸引人。比如在四川阿坝州,在大风的作用下,云层几乎是在快速流动着,这个画面就很难的。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下雨中,山涧里绿苔被洗的格外清新,柔和的散射光线有利于表现流水,打着伞拍下了这幅画面。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同样是在雨中拍摄,草叶显得很绿,流水在散射光线下没有更多的高光点,较好的表现出了水的质感。

下面一幅井冈山溪水,也是雨中拍摄的,如下图: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再看几张雨中拍摄的片子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于静涛老师摄影讲座【三】怎样拍摄风光 - geizijiyilvguang - 给自己一缕光的博客

  

怎样拍摄风光摄影就讲到这里了。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构筑和谐画面;激发个人创意;重视光线效果;突出景物质感;巧用摄影技术等,由于前面讲过的,已经基本包含了这些内容,这里就不重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