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祝肇刚讲中医【原创】

 悟道修行慧能 2014-01-11

2013.11.14.(四) 癸巳年十月十二  珠海:18-24℃  阴 北风  湿度74-93%

忘记是哪位来文化大讲堂演讲的中医师说过,养生靠自己,有病看医生。这话鼓励了我学习中医知识的积极性。

112,在文化大讲堂听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副院长祝肇刚先生讲《中医的智慧——养生为本》。虽然如祝肇刚所说,“不是人人都能看看书、听讲座就自己明白了”,但听这样深入浅出的讲座真的很受启发。接受些中医的智慧,了解些中医的知识,听到有些地方自己原来做对了就高兴下,知道有些地方自己原来不对就警醒下,进步就是这样来的呀。

这篇日志,将我的笔记全部整理了放上来,并搜了一些有关中医知识链接在后,备以后用,或许大家也能从中受益。

 

2013.11.02. 祝肇刚:中医的智慧——养生为本  

祝肇刚先生,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的外孙、名医祝谌予教授之子。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副院长。

 

中心思想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一、从吃喝拉撒睡说起

 

(一)吃

·你想吃什么、吃什么舒服,你吃什么合适,就吃什么,不要太刻意,不要别人说什么好、流行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想吃是因为你的身体需要。舒服说明你的身体能接受。每个人都是异类的,别人适合的你不一定适合。

考虑事情从原点从简单去想,不要从末点,不要复杂化。莫让知识支使得晕头转向。

·应季食物最好,又多又便宜,那是大自然的赐予,不要奢求太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地方病总有一种当地的药能治,那是大自然的平衡。

 

(二)喝

·适量饮水,因人而异。

·喝短链活水。医书上讲熬中药用泔澜水,即将容器中的水扬起千百遍而至水珠滚动,就是变长链死水为短链活水。现在普遍用的那种桶装水显然不好。

现在我们提倡喝白开水、淡茶,最好不要喝饮料、瓶装水等。

·饭前喝汤很好,但不同体质者喝一样的汤不妥。

·汤药应数煎后汇而分喝,宜饭后十五分钟饮。

 

(三)拉

五脏-收,六腑-通顺。

便秘是不通顺,与肠结构、肠蠕动、菌群等有关,各人原因不一样,不要随意吃通便药,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便秘严重者可空口喝点香油,润肠而无害。老人可用“桃杏松柏李”方:(桃(桃仁)杏(杏仁)松(松子仁)柏(柏子仁)李(郁李仁))。小儿多日不便+高烧(39°C以上)可用紫雪散。

 

(四)撒

妇女尿漏属肾气虚,慎用药。

中医认为肾病较复杂,可能牵涉先天,牵涉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与多脏器有关。治肾病宜慎,莫乱用药。

 

(五)睡

按时睡,最好晚9:30睡。不论以中医的子午流注说还是西医的生物钟说,按时睡眠都是顺应自然的健康习惯。

 

二、临床实践四十年的一些心得

   

    ·中医与大自然的关系最密切,是大自然的代言人。

    ·中医特别重视人——生病的人,用药的人。

    中医治疗的不是病,是生病的人。所以有辨证论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中医重视的是用药的人。同样的药,不同的医生可以治不同的病,可有不同的用法。

    ·能用简单、便宜的药治病、治大病,才是好医生。治病不一定必得神药奇方。

    ·癌症一定要动手术、放化疗吗?减轻症状,带病延年,可能才是真正提高了生活质量。

    ·中医诊治要求宏观准确,不拘泥于细节。古人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就是此意。

    ·人的身体和健康状况是因人而异、随时而变的。同一个人,可能既有阴虚又有阳虚,今天阴虚不一定天天阴虚。不是人人都能看看书、听讲座就自己明白了,不要轻易拿自己身体做实验。有病要看医生,看好医生。尤其不要有病无病都吃点药。不虚者不必补,补药不可随意吃。防病也不可随便吃药,比如用板蓝根预防感冒,可能伤了阳气导致体寒而致病。顺其自然最好,不要随便干扰身体的平衡。

 

互动(提问十三人,提16个问题)

    ·北方人到珠海生活,该怎样防范适应潮湿环境?

    我在珠海生活工作过多年,我的做法是,1、人体本身有适应能力,不要过于防范。2、出汗能排湿,但不要太多冲凉。3、吃应季食物,吃些薏米、茯苓、茼蒿等。4、按时休息,适当运动。

    ·怎样看待转基因、反季节食品?

非此方面专家,不敢指导。对转基因食品可能我们无选择,可以吃,多品种地吃各种食物,人有适应能力,对不好的可能互相抵消。至于反季节食物,最好吃应季的。

       ·六味地黄丸是长寿药吗?

此药原是治疗小儿先天不足,生下体重不到六斤者、尿床、体弱可用,成人肾阴虚者可用

需求是可以制造的,提高警惕,不要宣传啥就信啥。  

·南方鼻炎尤其鼻咽癌高发,怎防怎治?

找大夫,具体情况具体治疗。一般来说,与免疫力有关,与熬夜、晒太阳少、运动少有关。

·生姜

体寒者常年可吃,感觉热气就不吃了,即可。每个人都应该是异类,不必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吃。

“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有道理的,人体如山洞如深井,与外界温度相比,夏凉冬暖,所以夏天要吃姜,冬天吃萝卜。这是一种相对一种概括。

·生活中怎样做到阴平阳秘?

阴平阳秘是中医的平衡。我想提示一点,很多人太讲究什么东西热气不要吃,寒凉不要吃,限制太多,结果让自己的健康域越来越窄。不要太多限制,要调节得宽一些。

·公司空调开得很凉,总是感冒,不知该怎么办。

现在很多人夏天得冬天的病,空调温度太低是很伤害身体的,不可忽视。从个人来说,可能体质弱,需要提高免疫力,多锻炼,温度低时及时添衣,避免频繁感冒。

 

祝肇刚在《养生堂》演讲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zNjY0Mzcy.html?f=4345575

 

祝肇刚在珠海文化大讲堂的讲演(《珠海特区报》2013.11.03.

    我读此文后有几点想法,如下。

        1、在正文里有一句“中医有一个说法叫“子午留住””,应该是子午流注,作者写错。

        2、在互动里有一句“您提到一个词“阴平阳逆””,应该是阴平阳秘,作者写错。

        3、正文最后一句“中药具有生物活性,这与我们日常所吃的大多食物一致,……西药则是从矿物里提炼出来的,不具有生物活性。”不知此话是否祝肇刚原意(演讲中似未听到此说,可能是记者采访时说的),我想西药很多也提炼自植物吧?中药也有来自矿物中的呀。 

 

有关中医知识:

·关于五脏六腑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妇女加子宫为七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关于子午流注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U9uIn42ZTRG9LifQOBjcOfflFruSCw4Pwu3aDCotHaEZraKYyxOq5qdyMESJG-S

·关于阴平阳秘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kSzdSYAtMEDVl3CSM5FqK1Cw5Tov0cyBCfg3Oi4lnOsNn5sNN_W_Uwh-XNsgcR4

阴平阳秘在中医中的应用

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什么是“阴平阳秘”?这不太简单了吗!不就是“阴阳平衡”吗!是吗?这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上的差异。

“阴阳平衡”是天平思维,是对等、势均力敌的意思,具有绝对性。例如天平要秤320的东西,就必须用320的砝码,多一克少一克天平都不能平衡。平衡只讲了阴阳的一个方面——阴平。阴阳是不能平衡的,例如,一个人体60公斤,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呢?他是由30公斤的阴和30公斤的阳组成的。显然是错误的。人体85%以上是水,就算剩下的15%这些有型的组织,也不是属阳,人体真正的阳就那么“一丁点”,怎么个阴阳平衡呢!

    “阴平阳秘”是杆秤思维,阴代表“衡”,就是秤杆;阳代表“权”,就是秤砣。秤杆(衡)的平与不平,取决于秤砣(权)在秤星(秘)的位置。因此,阴阳的关系是权和衡的关系,就是秤杆和秤砣的关系。阴平阳秘不是绝对的对等,秤杆要平,秤砣要密。是四两拨千斤,用的是巧劲,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思维。 

听祝肇刚讲中医【原创】 - 半支莲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