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败精阻窍和湿热下注阳痿-
导读:有因嗜食酒浆肥甘,聚湿成热,湿热下注而致;有因局部气滞血淤,败精阻窍,精道失畅而致。这两种分别叫败精阻窍型阳痿和湿热下注型阳痿。此病所涉及脏腑,以肾、肝、胆、脾、心为主。治疗时,应针对不同临床症状而分型治疗。
败精阻窍型
1.临床症状
多见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肇炎病史及有性交时忍精不射习惯者。证见阳痰不举或举而不坚,小腹坠胀,阴茎刺痛,小便涩痛,时有白浊,腰痛头昏。舌质暗,有淤斑,苔薄黄,脉弦涩。
2.病因病机
素有残精败血阻塞精道,或体丰脂腆,痰浊淤滞使精道不利,气血不能荣于阴筋,使阴器失养而不举,不通则痛.故小腹坠痛,阴茎刺痛及小便涩痛;痰湿下注而致白浊;气血亏于下则肾府失养,亏于上则清空不利而致腰痛头昏。舌有淤斑,脉来涩而不畅亦为淤滞不通之象。
3.治疗原则:祛淤血化痰浊。
4.主治方剂及方解
方剂:血府逐淤汤加八正散。
方解:以桃仁、红花、川芍、赤芍活血化淤胡、权壳、桔梗行血中之气;;生地、当归调血养血;柴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加人八正散之利尿清热之品,共起祛淤血利痰湿之功效。
湿热下注型
1.临床症状
多见于形体丰实,又嗜食肥甘厚味者。证见阳物难举,阴囊潮湿,痰痒,小便黄赤,余沥涩痛,下肢酸困沉重,舌苔黄腻,脉细数。
2病因病机
因湿热下困宗筋,阳物难举,湿热下注而致阴囊潮湿,痰痒;湿热猫滞不爽而致小便余沥;郁久化火而致便赤涩痛;湿邪重着,困于肢体而致下肢酸困沉重。舌苔黄腻,脉滑数.亦为湿热之象。
3.治疗原则:清利湿热。
4主治方剂及方解:
方剂:柴胡胜湿汤。
方解:以龙胆草、黄柏、荣胡清利湿热,又利肝胆;防己、茯苓、羌活祛湿;麻黄根、五味子敛汗;升麻升清.泽泻利小便助邪外出,共起清热利湿之功效。
疗效不错的阳痿(勃起功能障碍)治疗常用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