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现点评沈飞硬笔行书

 我的爱医图书馆 2014-01-11




潘现:

有好多初学者常常会和我讨教字外功的问题,我也在许多书法教程中有关“字外功”的章节中看到:学书法要向其他姐妹艺术学习。但这种学习不是让你机械地去看书,听音乐,学戏剧,然后生硬地将书法和在其中的某一段套上去,而生发出一些新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意境等等。其实听音乐,读书,唱大戏,写文章,你去做这些事的时候,你只须从她本身中间得到乐趣,知识,教益就可以了。她并不会在此时此地马上对你的书法水平的提高产生那怕一丁点的作用!

我们在读书法家的文章时常会读到“浸淫”二字,其意:积渐而扩及。用大白话说就是一个字:渗!

作为人,所有的物质方面的营养均被肠胃吸收,而所有精神方面的营养均为心灵浸淫。不管其来自文学,音乐,美术,乃至生活本身,这些吸收的管道最后都直达心灵,而当你在从事某一件事的时候,心灵中日积月累的滋养会一古脑儿地往你需要的地方去补充。

回到正题。沈飞几年前的字就已经写得蛮有“规模”了,技法的表现我感觉此作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但就象当年我初见到其字的感觉,他的字背后有“东西”,有其他东西在“养”着他的书法。诺大的一张纸上面,慵慵懒懒地摆放着几行字,第一行倒数第二个的“浩”字其中的三点水,象刚从被窝里钻出来,伸着懒腰...而他写字的这种不经意一如我刚才读到他写的日记式随笔《参赛七日》,散散的,碎碎的,但始终有一条线索串着。

沈君还非常年轻,年轻得什么事都能去玩玩,尝试一下,何况又是那么地才情横溢。

但我知道好多老人家,将字写得非常精彩而有味道的老人家,将有法的书法写到无法的写字状态和境界,都经历过严格的“晋墨汉碑”的锤炼,而字中的“火气”是随着岁月和阅历慢慢自然而然地褪去的。(2003-9-23 13:45: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