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呆若木鸡的境界(作者谢耀龙)

 shujukr 2014-01-11

   呆若木鸡是什麼意思?受到惊吓的后遗症?痴呆无反应?还是大勇的表现?让我们先来看《庄子》中有关呆若木鸡的故事。《庄子˙达生篇》是这麼记载的:
  周宣王姬静是个好大喜功的君主,他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看斗鸡。他听说齐国有个叫纪渻子的人,是位驯鸡能手,就派人把他请到镐京(西周都城),要他尽快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来。十天以后,他问纪渻子:"鸡可以斗了吗?"纪渻子说:"不行,它还非常骄傲恃气。"又过了十天,再去问,纪渻子说:"不行,它听到声音,或看到什么影像,还会敏捷地作出反应。"又过了十天,纪渻子仍然说:"不行,这鸡还会怒视而盛气。"又过了十天,纪渻子主动跑来对宣王说:"差不多了。现在这只鸡听到其他鸡的叫声,已经毫无反应,精神处于高度凝寂的状态,看上去就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这就是呆若木鸡,是一种修养的境界。根据《庄子》的建议,呆若木鸡的境界不是一蹴可几的,它必须经厉以下几个过程:
  一、虚妄、骄傲及任性
  对于一个井底之蛙、闭门造车或在温室中长大的人,最容易产生的现象便是:虚妄、骄傲及任性。要帮助这样的人成长,就必须拆除与他人隔绝的藩篱,将他们丢入充满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挫折与困顿的大千世界。
  二、惊慌
  由于初次独自面对花花世界,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一旦遇上外来人、事、时、地、物的刺激,总会引起当事者的惊慌。有的人在惊慌中退缩、也因此一蹶不振。其他人则成功地接纳了各方的挑战。
  三、目光锐利、盛气凌人

  成功接纳各方挑战的人,就是物竞天择的胜利者,也往往因此养成目光锐利、盛气凌人的态势。由于屡次地战胜他人,因此他们逐渐地目中无人,也开始无法冷静、全盘地思考。等到他们逐渐被孤立、排挤或尝到失败的结果之后,如果没有因此倒地不起,他们就会开始学习收敛。
  四、呆若木鸡
  一个学会收敛锐利锋芒与盛气的人,就能了解得与失的因果关係,也能体会后退原来是向前的道理。心中坦荡荡,自能参透循环理,得以无惧也无忧,当然望之呆若木鸡。因此,呆若木鸡不但是一种大智、也是大勇的表现,它更是大彻大悟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