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古代表示节日的词语

 陋室书屋2 2014-01-12

 

- 生命里的温暖收集编辑

博客留言

进入主页

我的日志

我的相册

我的微博

  生命里的温暖欢迎您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人日 农历正月初七。“人日题诗寄草堂”(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上元 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的晚上叫“元夜”,还有“元宵”、“元夕”、“灯节”等名称。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朱淑真《生查子》)


寒食 清明前一日有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据说是是为纪念春秋时介子推的。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有功。重耳做了国君后,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人们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 孟云卿《寒食》)


禊日 汉以前定在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三国以后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汉以前人们在巳日去水边祭祀,并且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沫浴,以此祓除不祥,这种礼仪叫“禊”或“祓禊”,这一天就称为“禊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凤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描写了禊日在水边祭祀沐浴的情况。三国以后,禊日变成了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写的就是唐代禊日的盛况。“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社日 “社”是土神,“社日”是我国古代农民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就是写当年社日祭土神的情况。“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写的是当时春社庆祝的景象。


清明 即清明节,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它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我国民间有清明祭坟扫墓的风俗。旧时文人常在清明外出踏青,饮酒赋诗。杜牧的《清明》诗就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日,又叫端阳节。这一天,人们吃粽子,饮雄黄酒,戴香草包,悬艾驱邪,举行龙舟竞赛。据说这些活动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宋代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


伏日 有三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末伏。每个庚日间隔十天,共三十天。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古人在伏日要举行祭祀仪式。“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明代宗臣《报刘一丈书》)“伏”就是伏日。


七夕 “夕”是夜晚的意思,七夕就是农历七月初七日夜晚。据传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镐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所以,七夕又称为少女节或乞巧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中元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有些地方称“鬼节”。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民间习俗是这天晚上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农历的秋季为七、八、九月,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中间,所以叫中秋节。八月十五月圆,月明亮,这一天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以月饼之圆象征合家欢庆,所以又叫团圆节。


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易经》把九列为阳数,月和日都为九,所以叫重阳节,重阳的风俗是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写的就是重阳赏菊的风俗。


腊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又叫腊八节。这个节日跟佛教有关,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每到这一天,群僧集会,诵经演法,喝腊八粥。人们在这一天也举行仪式,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驱邪。“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报刘一丈书》)“腊”就是腊日。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这天晚上就叫“除夕”,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