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看云
那天,一书法家来访,坐而论道,谈起做人的姿态。临走时,他送我一条幅,上书“低头看云,云在脚下”。乍看,不合逻辑。细想,做人的道理尽在其中:站到很高的境界,谦逊一低头,不经意间,却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书法家的意思很明确,低调——是很美的生活姿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低调是一种自我放松,自由、随意,犹如松散的泥土,适意且散发芬芳。而高调,则紧张、僵硬,好似绷紧的缆绳,给人断裂的危机和担忧。低调生活是对周围人群的亲善。低调的人,总在根据周围人的情绪和感受,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 低调还是高调,与一个人的能力无关,只和品行、境界有关。世界公认俄总理普京是个牛人,然而他很低调,而且他很反感俄罗斯那些高调的富豪。伊斯梅洛夫花15亿美元在土耳其建豪华酒店,开业庆典时砸重金、请名流,极尽奢华之能事。普京不声不响把该富豪的财源——切尔基佐夫市场关了,一招将其制服。 相对于高调,低调生活虽不风光,却十分惬意。没有独处高处的寒冷,没有随时与人PK的焦虑,没有被人揭穿的担忧。低调的生活,是没有泡沫和水分的生活,自由实在、随心所欲,无须顾忌什么,只需关注生活的本身。 中国圣人说“智者乐水”,而常识又告诉人“水往低处流”。可见,人选择低调如同流水选择低处,是一种智慧。 低调的人,总能收获意外的惊喜。作家二月河说:“人生最底层有个好处,就是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一个低调的人,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向上攀登。这正如一颗星星不会在水沟里呆很久——它的家园在天空。 我感谢书法家送我的这幅字,它使我的意识里常出现一些低矮的树,这些树站在山顶,风过处,谦逊地低头,然而,云却在脚下。(来源:5月24日《徐州日报》) 做人从常识开始 很早以前就听过一个故事,是用来形容法、英、德、中四国人的办事风格的:一个人丢了一根针,如果这是个法国人,会聚众到街上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我们要找到这根针!”如果这是个英国人,他会不露声色地跑到皇家侦探局,秘密请人调查这根针的下落。如果这是个德国人,他会把房间的地板分成一个一个小方格,然后逐格寻找。如果这是个古代的中国人,他会找出一根铁杵来,将它磨成一根针;如果这是个当代的年轻一辈的中国人,则会找出一根特大号的铁杵,在记者的摄像机和围观的群众面前大做铁杵磨针的秀,等到风头出尽之后,再趁人不备设法弄来一根针,以吹嘘自己大功告成。 这个故事并没有故意损我们,是我们血液里的东西暗合了这个故事所说的荒谬逻辑。我们从小时候开始,就被教导说,要学习这种将铁杵磨成针的刻苦精神,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用铁杵来磨针是最笨的方法,它远没有用钱买一根针来得便捷有效。即便你没有钱,也可以用这根铁杵向别人换一根针而省下磨针的时间。 帮老太太过马路、捡到东西交还失主,这些本来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情,是基本的常识,有时却被宣传成了一种了不起的壮举,久而久之,常识就被人们不知不觉地遗忘了。将常识盲目进行精神升华,从而造成真正的常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匿,于是把越来越多的人带到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之中:大家都在期待道德英雄、精神典范,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来做,自己则悄悄地躲避作为一个正常人该尽的基本责任。 常识,就是最基本的、都应该知道的东西。做人的常识,顾名思义,就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时代进步了,但做人的法则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以遵纪守法为己任,以诚恳务实、不弄虚作假、不哗众取宠为根本,这是做人的常识。(来源:《做人与处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