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表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例析

 昵称15221501 2014-01-12

图表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例析  

 

 例:(遂宁市高中四校联考试卷)

材料三         我国与发达国家资源利用情况对比

 

原材料消耗(%

能源利用率(%

钢材

水泥

木材

发达国家

100

100

100

50-84

中国

600-900

3100-7100

500-600

30

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为30%,发达国家为60%。

材料四           我国三大产业和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投资

消费

出口

2002

4.5

49.8

45.7

50.1

50

10.1

2006

5.9

55.5

38.6

40.7

38.9

20.4

2007

11.7

49.2

39.1

37.7

38.6

23.7

注: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三大产业协调带动和三大需求协调拉动。

材料五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8)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材料五与材料三、四有何内在联系?  (8)

(9)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企业“走出去”异常艰难,对此你有何建议?  (12)

 

参考答案:

(8) ①材料三反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源消耗率高、能源利用率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说明我国经济仍然是粗放型发展方式。(3)

②材料四反映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总体下降之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和投资、出口拉动,说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3)

③正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多问题,因而需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2)

(9)①国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3)

②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3)

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

④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创立国际知名品牌。(2)

⑤善于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和当地法律法规,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2)

 

例题分析:

图表类非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掌握这类试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对于考生提高能力,进而提高高考成绩有重要意义。从上述例题不难看出,图表类非选择题有其自身的特点,抓住了这些特点,完全可以找出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图表类非选择题的特点是:

图表一般由“标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坐标、柱状图、曲线图)、“注”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1、表2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问题);  

 2、表1、表2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图表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图表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是:

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阅读材料的目的性、针对性。审题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种是并列关系,每一小问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以前一种题型较为常见。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

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问题,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以“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最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或有什么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观点结合起来,不要只答材料而忽视教材观点,也不要只答教材观点而忽视材料。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往往会用在答案中。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组织答案的主要依据。关键是能从横向或纵向对比中发现问题,看出变化,找出差距。一般说来,纵向对比用来说明某一内容在不同年份发生的变化(如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有时是说明两者的差距,有时是说明不同内容的变化。  

3、读“注”。“注”往往是对图表的解释或补充说明,它使图表的含义得到更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