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里的高大建筑
从3年前打下第一根桩基开始,如今,这里已经初步具备了把上百万个飞机零部件组装、然后喷漆、试飞的基本硬件要求。
2013年12月19日,两名工人腰系安全绳,爬上净高约20米的“天花板”,小心翼翼地安装一个个配件。
这个内部空间巨大的房子,约有6000平方米,不仅大而且高。“天花板”其实是钢制吊顶,重达3000多吨,却没有一根柱子去支撑,完全“中空”。
设计者为何如此追求房子的“大而空”?浦东新区推进大型客机项目工作小组办公室的赵洁告诉记者,因为在这里,必须能容纳我国自主研发大型客机36米的机翼伸展和10多米的高度。或许过不了多久,190座的国产大型客机将在这里完整出库。
这间大房子,是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的工装制造车间。在浦东国际机场南侧靠近海边的大片芦苇地里,十几幢这样高大的建筑,在茫茫滩涂上拔地而起。它们被称作工装制造与设计车间、物流车间、数控车间、钣金车间等。有的外立面还在做修饰,有的内部已经装进制造大飞机所使用的先进设备。
中国人制造国产“大飞机”的梦,正在这片滩涂上展翅欲飞。从3年前打下第一根桩基开始,如今,这里已经初步具备了把上百万个飞机零部件组装、然后喷漆、试飞的基本硬件要求。
记者从基地指挥部获悉工程的进度:“造飞机”所需的硬件建设一期总面积34.5万平方米,目前开工28.32万平方米。其中,工装设计与制造中心、物流中心、钣金加工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总变电站已投入试生产阶段;中央道路及综合管廊完成地下2948米的管廊,即将完工;动力站房正在进行动力设备安装,即将完工;总装厂房、部装厂房、复合材料中心已完成设备基础施工,预计2014年5月完工;整机喷漆厂房正进行结构施工,预计2014年4月完工。
一系列数据表明,今年6月份,我们可以在浦东机场南侧一座座巨大的厂房内,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拼装”大型客机。而数据的后面,是国产大飞机总装制造能力、核心部件制造能力、飞机维修改装能力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与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也表明,中国人已具备摘取“制造业皇冠”的本领。
距祝桥总装制造中心西北方向30公里左右,则是位于张江华夏路、金科路交界的大飞机设计研发中心。这里,一幢幢高大的砖红色建筑也已经拔地而起。15万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室、设计研发大楼、机构功能试验室、客户选型中心等,已建成或投入使用。综合实验楼集聚了来自全球航
空工业人才,负责航电实验、机翼强度实验等与C919相关的小规模实验。
金科路上的两扇大门,保安高度戒备。这里集聚了“造飞机”的聪明脑袋,入驻的2000多人,80%为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而与飞机制造领域相关的17名“两院”院士,还被聘为“智囊团”。航空领域的精英在此汇聚,承担着C919大型客机的设计、试验、预研及关键技术攻关等任务,专业涵盖总体气动、强度、结构、综合航电、电气、飞控、液压等。
在设计研究院内,一个模拟的C919客机“机头”,成为各级领导人视察必去的地方。模拟起飞的感觉,是中国几代航空人追求的梦,而这个梦,正逐渐变得触手可及。
2013年12月30日,C919“铁鸟”试验台在中国商飞设计研究院投入使用。有关负责人透露,C919大型客机已完成第一阶段设计,正进行详细设计、发放全部生产用数据,并开始全面试制。与此同时,围绕机体数据发放和详细设计的适航管理也已进入攻坚期。中国民航局也已正式受理C919大型客机型号适航证申请。
记者还从临港管委会获悉,承担国产大飞机发动机装配生产的中航发动机临港总装试车基地的建设也正加紧推进。该基地占地1200亩,预计2015年完成一期建设。届时,总装试车基地将与设计研发中心相呼应,成为上海两大民用航空发动机核心集聚区。
商飞负责人表示,中国商飞两大中心在浦东的启动,以及临港中航商用发动机项目的推进,预示着国产飞机的飞天梦,已进入起飞跑道。
商飞“一部两中心”布局
“大飞机”项目,不仅仅是国人的梦,对于浦东和整个上海,尤其是周边地区,更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可以预见的昌盛繁华。
祝桥镇党委书记王超还清晰记得,2009年12月28日,承载国家战略的中国商用飞机总装制造中心,在祝桥镇(原南汇东海镇)的滩涂上打下第一根桩。
那天,海风咸热,滩涂泥泞,但现场每一个人都显得尤为兴奋——“大飞机”项目,不仅仅是国人的梦,对于浦东和整个上海,尤其是周边地区,更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可以预见的昌盛繁华。
2012年,浦东把六灶、川沙、祝桥三镇并为两镇,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正是基于大飞机项目落户后的开发。兼并后的祝桥镇,占地达150多平方公里,横跨浦东南北片。南有“大飞机”,北靠空港综合保税区,东临浦东国际机场,西接迪士尼乐园,面对如此得天独厚的临空优势,与中心城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的新祝桥镇,可谓占尽先“机”。
未来几年,位于祝桥的这个基地,将满足ARJ21支线系列飞机、150座级大型客机和双通道大型客机的总装和试飞、交付任务的要求,同时具备相应的民机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和新产品研制的能力和飞机维修功能,形成以飞机总装制造为主,关键零部件制造和飞机改装维修为辅的业务格局。
随着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的打桩,浦东也成为国家发展民用航空的重点区域:商飞总部临时总部入驻位于张杨路25号的中国商飞大厦,2012年2月28日,正式总部基地在世博园区B区开工建设,而研发中心也落子张江,规划用地1200多亩,总体规划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商飞在沪“一部三中心”布局,除了闵行的客服中心,“一部两中心”落子浦东。
飞天梦的浦东实践
对于刘占梅来说,国产大飞机“飞天”,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这个梦,将在他退休之前,在上海浦东实现。
机遇面前,浦东人面临的是抓住机遇的挑战。
中国商飞公司作为国家战略项目,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有精确的时间节点——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关乎“国家制造”的世界影响。而商飞公司在浦东选址建设的总部大楼、总装中心、研发中心都是待开发区域,周边市政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尤其是总装中心,只是一片滩涂围垦而成,没有现成的道路、供电、供气,一切都需要单独立项。
2012年4月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商飞研发中心视察时说,大飞机研发生产是国家战略,放在上海,是中央对上海的信任,是上海的光荣,更是上海的责任。我们要全力以赴为国产大飞机研发生产做好配合和支持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配合中国商飞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共同努力,为民用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作出更大贡献。
2011年9月1日,时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来到中国商飞公司设计研发中心张江基地、总装制造中心祝桥基地现场,询问工程进度。他表示,中国商飞公司两大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为浦东新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浦东将全力以赴为中国商飞公司做好支持和服务等保障性工作。
2013年11月21日,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来到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祝桥基地,察看工装车间、总装车间和总装基地模型,听取建设情况。
之前的2011年11月,浦东新区发布“民用航空产业‘十二五’及远景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浦东发展民用航空产业,不仅有利于落实国家大飞机战略和上海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同时,对于浦东的区域发展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再之前的2009年,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浦东新区经信委成立航空产业处,下设“推进大型客机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大飞办”)。1955年出生,曾任上海飞机制造厂工会主席的刘占梅,于2月1日在“大飞办”上岗。
“大飞办”的工作重点是协调,如民房拆迁、绿化搬迁、河道建设等等。每一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如绿化搬迁会涉及镇政府和环保局;围场河建设实施主体是环保局,而土地的征用又会涉及储备中心和经营单位等等。这些,都需要事先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商飞公司的时间节点要求,与各部门共同探讨确定最终方案。
从川南奉公路盐朝公路往东,路面还有些坑洼,路两旁有农家住宅,再往东,右转,便是商飞总装基地的建设工地。3年多来,“大飞办”的刘占梅和赵洁两位“搭档”,已记不清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个来回,车陷进滩涂,协调会开了又开,与祝桥当地领导一起,啃下了一个个阻碍工程进度的“硬骨头”。
在张江镇,半年时间内完成了600多户居民、40多家企业的动拆迁,创造了浦东新区前所未有的动迁速度,使得设计研发中心这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超常推进。工程刚开工,工地没有门牌号,快递来的重要施工资料难以收到,张江镇立即与交警大队协商,一块临时门牌解了燃眉之急;几十名工人很难吃上新鲜蔬菜,镇里联系农副产品中心,每周三次送货上门……
而在商飞总装基地指挥部,工程人员日夜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年365天,我们只休息两天:大年初一、初二”。
2013年12月30日,能载客70-79人的ARJ21-700新支线飞机首批交付的两架飞机在上海下线,为“大飞机”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元旦,在浦东的中国商飞总装基地,工人们依然在忙碌。门口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在芦苇丛中耸立,一架C919飞机模型昂首腾飞。广告牌上有几个醒目大字: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过不了多久,中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大型客机,
对于刘占梅来说,国产大飞机“飞天”,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这个梦,将在他退休之前,在上海浦东实现。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他颇感欣慰:自己将成为实现这一梦想的实践者之一。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潘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