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个性--内敛

 悟道修行慧能 2014-01-12
本文转载自红荷彩韵《书法个性--内敛》



书法如人,有的张扬,有的内敛,内敛者,精神内守而不外放,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境界。但我们知道,人生在世,如雁留影,一种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是非常正常的,但要做到不积极、不进取的思想状态,不是出家为僧,就是生活饱受打击而退隐,处于一种无为的精神状态。这种无为,实际上也饱尝了人生的各种滋味,不是真的一无所有,而是滋味多多,显得非常丰富,常让人处于一种回味之中。今天首先介绍的就是唐代草书大家怀素和尚,他以《小草千字文》彰显了内敛的文字特点和人生态度。那种青灯黄卷,孤寂衰落的感觉体现得是很深刻也很有味道的,但他的小草技法之功夫也是非常人能达到的,明通达变化之理而能守书法之规矩,达无可无不可之境界。

自我感觉,楷书重在横平竖直,端正以直,而草书则欲达迅速简捷,则必须要能化横平竖直而为斜、圆、弧的笔画特点。而这些方法都可以从《小草千字文》当中学的到,体会的到,有志于草书的朋友则必须要见识一下篇风格内敛、技法精湛的千字文。

u=2773584714,599271138&fm=23&gp=0.jpg

u=2254833045,387952153&fm=23&gp=0.jpg

3c7b7c67627a711cc22ba.jpg

还有一个人物是清代的刘墉,笔画厚实,多用浓墨,人称“墨猪”。用墨多是真,但其厚重的笔画当中,隐藏着精神的内敛和文人独特的精神情怀,一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舒适安闲呈现于纸面。我了解了一下刘墉的资料,与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的人生经历有着本质的不同。

1523005E5Z_small.jpg

15230120bF_small.jpg

3669870746354499797.jpg

3708432818163541952.jpg

4870361522024697887.jpg

4885279695790401335.jpg

电视剧中的刘墉机智、幽默,有岳父的保护常常化险为夷,但现实中的刘墉却是宦海浮沉,饱尝官场凶险,在一次次饱受打击之中,思想变得保守而内敛,但内敛并不是说无所做为,只是不事张扬罢了。


书法个性--清丽 

清丽与挺秀,几乎无多大区别,挺秀重在挺拔而秀气,清丽重在清新而脱俗。如同美人一般,妍媚则多情似水,清丽则庄重而韵淡,一浓一淡,风格迥异,在于生活情态不同耳。

清新则无欲,雅致而焕采,不卑不亢,一副与世无争的生活情态,如周敦颐之爱莲,陶渊明之爱菊,物不同而情态一也,皆爱之脱俗而雅,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风骨。说到不卑,则有独立之思想,足以与众不同,柳公权谏唐穆宗“心正则笔正”,可谓“位卑未敢忘国忧”。说到不亢,则无颜真卿的军事将帅之能,对安禄山的反叛进行积极主动的抵抗,而柳公权则对面当时的蕃镇割剧和宦官弄权,却毫无能力改变,只能安于现状,独善其身,这也是一种脱俗与超然。所以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唐代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

8601a18b87d6277f8c2403f528381f30e824fccc.jpg

故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家中珍藏柳公权的书法字帖不让人看,评价说,“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柳公权传世作品较多,其中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5313e791t698659b9d5f1&690.jpg

5313e791t6986548be031&690.jpg

我们来看此二碑笔画严谨,规范,精神团聚,真是深山道士修养已成,欲成神仙一般,我看周、陶笔下的莲、菊就是书法界的柳体字,也可以说是有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的品格。他在穆宗时官职还不大,但之后的三任皇帝却非常器重柳公权,位高权重,官至太子少师,寿过八十八,不能不说是另外一种胜利与成功。

我们言柳骨者,非只有骨而无肉,肉多则俗,言骨者,只不过言其清健丽质而矣。所以我们以柳体为基,是学其书法之法,严谨而规范;我们再学习柳体,是学其书法之风格面貌,清健而脱俗;我们最终学习柳体字,是学习柳公权的文人品格和处事的态度。柳体字也象征着我们小人物最终成功的道路--进则建功立业,退则独善其身,则进退而不失据,不亦为幸事乎?

宋四家之一的行草书大家黄庭坚书法也非常得益于柳体字,但这是我研究分析的结果,书籍中很少有记载,说黄得益于颜体,有书法作品为证,而我的分析结果同样也以他的名篇《范滂传》为例:

u=3199295433,1392879140&fm=23&gp=0.jpg

u=2494495951,910892519&fm=23&gp=0.jpg

你从上面的书法图片当中,是不是发现了二人书法的共同之处?由此而推想,以柳体字为基,进而到行书、草书,是一条有“前途”的发展道路,不由我们不去深究其联系与理论。


书法个性--颠狂 


书法是人写的,人有个性,书法也随之富有个性,有个性则有味道,于是谁写的字就帖上了谁的标签,现代社会当中的签名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领导签字还具有权力的象征。

若说起书法的个性来,有清秀劲健的,如二王父子;有雄伟大气的,如颜真卿与黄庭坚;有清丽挺拔的,如柳公权与欧阳询;当然也有妍媚的,如赵孟頫与禇遂良;还有个性昂扬不群的,如毛泽东;还有含蓄内斂的,如怀素,怀素草书小楷千字文即是,当然怀素也有颠狂的另一面个性,他的草书《自叙帖》即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个性颠狂的人物,就是米芾,宋代书画博士,是历史上首个博士头衔。

今日单论怀素与米芾的颠狂。二人书法都讲究的是“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痛快”是草书的一个特点,但同时还要沉着,眼下不少练书者,痛快是痛快了,但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沉着”,又做不到“沉着”。这两种特点融为一体就体现了大书法家的风范,也是颠狂的基础。

1.怀素《自叙帖》局部:

w-4.jpg

2012322248673977.jpg

Gucn_2011080368615093625Pic7.jpg

2.米芾书法:

mihu_xshjs_0003.jpg

14May20111345039256.jpg

0J64aF4-0.jpg

怀素用笔,笔笔中锋,章法开张大气离奇夸张而规矩森严。米芾则中锋、偏锋兼用,左颠右倒而不失其整体端正,但后世学者不明,只学其形,不感受整体风格,以偏概全,以讹传讹,拿他的歪斜当书法的个性特点,没有看到他端正秀丽的一面,以成后世丑恶之祖,此风不宜长。擅学书者,择其优点长处而学之,避其短处而审之,能学能审再能变之,扶其不正而改之,则眼明手聪而可教之。如只一味照仿,不加选择,则成后世恶风矣!思之慎之!

二人颠狂,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有宣传自己方面的需要,多种因素所成。但二人基础扎实是不争的事实,熟而明之,明而神之,随心所欲,于是潇洒不群,乃自然之过程。但是书法能练到这种程度,个性当中的偏执应该是有的,正面理解就是毅力。怀素酒后颠狂,而成书法创作激情,但米芾个性确实偏执,有他的不少故事,单表一个,有一次与风同僚坐船,发现同僚有一幅好画,由欣赏而到提出拿自己的画来交换,同僚不允,自己竟以跳江相要胁,最后同僚只得应允。一般人真的做不到这种为艺术而献身的行为。可见二人并非真的痴,而是有目的的痴,是老百姓所说的“精实痴”,名曰颠狂,实是书法界少有的聪明人耳!

我辈性格中正端直,未必可学怀素酒后的创作激情,也未必可学米芾的笔下颠倒世界,学行草书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可试着自成一种风格,这也是由虫及蛹的阶段,是书法练习当中最为薄弱的时期,但由蛹化蝶,缤纷绚丽,才是要达到的目标,这才能写出个性,写出韵味。不经此种脱胎换骨的变化是不可能达到个性目标的。各位不可不细察也。


书法个性——雄健


说到雄健的书法个性显然不是普通文人书法所能达到的境界,文人书法讲究的是雅致、秀丽、韵味,雄健则有英雄好汉的味道,也确实是这样,由字及人,今天我所选取的典型人物就是这样的。一个是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另一位则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u=1784950644,1682592222&fm=23&gp=0.jpg

颜真卿是楷四家之人,本是文人出身,书法雄健伟岸,风格独特,雄健当中不失筋力,所谓“颜筋”是也。雄健之笔力中不失进退,所以不是纯刚,而是以刚柔相济的姿态出现。这样就难得了。在安禄山还未出现造反的时候,我们这位思想超群的官员就看到了安的前面,于是积极备战,所以是一位战略家。之后安反后,积极抵抗,还是一位军事家、将帅。这些经历丰富了文人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所佩服的地方。

u=4053594175,4164524402&fm=23&gp=0.jpg

u=3928079156,3764067378&fm=23&gp=0.jpg

u=3803507758,463288371&fm=23&gp=0.jpg

颜真卿人书俱老,风格也是不断变化和丰富的,但是总体的风格还是明显和一致的。但在学习他的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他书写的字体整体在左倾的姿态,不知颜真卿在书写时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我个人感觉,如能以端正之姿出现,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u=3589311770,1522496270&fm=23&gp=0.jpg

再来看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书法,同样也是雄健之笔,但笔锋不是重按而得,而是粗细得当,粗细对比、大小夸张,使得书法气质雄健当中更显潇洒昂扬,这一点彰显了革命家的精神风貌,但他的字体整体还有右倾的特点,符合我们看字的习惯,显得更加生动和昂扬不群,所以我就写文章说,不学毛泽东书法,不算学了草书。

u=2111421469,2004242487&fm=21&gp=0.jpg

u=2819857005,3494440864&fm=23&gp=0.jpg

u=1215858455,199770686&fm=23&gp=0.jpg

当然笔力雄健的还有元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也是浓墨重笔而刚健秀气。

u=1211387753,252615897&fm=23&gp=0.jpg

u=1622078199,3730702099&fm=23&gp=0.jpg

u=2325810260,2068795898&fm=23&gp=0.jpg

总之,雄健之笔不但要重按,还要保持有按有收,能按能抬,才变化多姿,如果多有按笔则笔画肉多而显丰腴。如康熙大帝的书法。

u=3625612520,2517771030&fm=23&gp=0.jpg

u=1287710993,1148542055&fm=21&gp=0.jpg

u=3457455750,748861420&fm=23&gp=0.jpg

u=3419542002,3076121623&fm=23&gp=0.jpg

雄健之笔要骨力为先,再加以此许肉质,多则肥,少则弱,合适则出雄健之健康本色。


书法个性--挺秀


说到书法风格特点之挺秀,就不得不深究二字的含义,挺者,精神团聚,如白杨树高而直也;秀者,美丽而清韵,雅而不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挺秀者,如气质清雅之处子儒士,又如月宫嫦娥之娇质而不群。总之非凡夫俗子可比,古往今来所尊崇无数,人气之王者当必数晋代王羲之也。其子王献之、宋代四大家之一的蔡襄书法,皆有此特点。


wangxizhix.jpg

220px-Wang_Hsichih.jpg

王羲之,生于晋代王侯将相之家,出身高贵气质不群,能文能武智勇相兼,领卫右军,后世又称王右军,“书圣”是也。“字如其人”,癸丑之春《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也是神品,不光后世之人难以模仿,就是当时,王羲之再书而不及也,为其时应景而情发,天时、地理、人物会聚之宝物,天造地设之佳品。


1200px-LantingXu.jpg

观其字,端正则心安,倾斜则姿丰,精神一致,情态万种,挺拔秀丽而不妍媚,卓而不群是不低俗,是人品气质性情之所发,而提前设计而见长。学书在用,借以达情,非以专事书写为能事耳。

dadao.jpg

htj.jpg

0d338744ebf81a4cd3b81c16d72a6059242dd42a2934865b.jpg

64380cd7912397dd3d6567795982b2b7d1a20cf431ada793.jpg




  其传世诸帖虽风格各异,但其根本是汉字之挺秀特点,这就是汉字的骨法,骨法立而肌肉丰,多则臃肿,少则瘦弱,挺秀则“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不多不少正好。这些内容才是我辈效仿而不及的佳品,非急功近利而能成。

反观当前书风,则是丑为美,而丑则为真丑,东施效颦,自丑而为美,实在不敢上传这样的图片而与书圣书法对比,污染空气,遗臭万年。



由楷入行渐草是学书的一般过程,但从书法的演变过程来看则并非按这个过程进化,我们学习书法应按怎样的进程发展呢?各人有各人的体会,我的体会是:仍以楷书为基础,然后楷与行草循环往复进行,螺旋式前进,最后过渡到行草。楷书如人的骨架,发育初成,身材如何很重要。行草是学习动态变化,或跳或跃,非合理的姿态不可,最初的骨架非常重要。最终达到手舞足蹈的行草自由境界。楷书吃功夫,但久则手上僵力生,习惯了静态的笔画,一但进入行草则乱了分寸,所以这中间的环节就是要化坚硬的笔画而为连贯的笔法,化僵硬的手劲而为柔中有力的方式,凑各个笔画而为整体字,这三者还是相当不同的。但行草之际,手上往往虚浮,写了一阵子就发现行草笔画无力软弱,所以就又回过头来习练楷书。如此循环数年,才能专习行草书。

67f0c764gc39526e2f6b2&690_副本.jpg

这是2009年的一幅仿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但其中有不少的地方用笔虚浮无力,如左数第四行的春字一横,用笔只强调了起笔和收笔,中间过程虚浮无力。还有光和廓字,用笔僵硬,转折不连贯,正是坚硬的笔画没有化开的缘故。这也是我们传统书法临习当中易出现的病处。

无标题5_副本.bmp

这是2010年的大风歌,用的是新买的长锋毛笔,右数第四行的威字一撇,正显得浮滑,笔锋一甩就过长了,滑的意思正在此处。

67f0c764gc395120ea04e&690.jpg

这是2011年夏作品,书写周易名句。其中第三行的“强”字,旋转不灵,僵硬不化,但以其意示其形,勉强送人。

以上都是在学习行草书法路上的不足之处,我想也是初学者易犯之病。不论我是否写得有所进步,但自己心中始终有种空空的感觉,感觉自己学书这么多年,可是临用之时却似无可用。直到我通过学习研究石门颂和黄庭坚的笔法,才算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弯路。不论学习或是创作都感觉心中怅然,吃了葡萄却不知葡萄的滋味,这也正是目前书法所缺失之处。于是才有我结合太极拳内功用力发劲的特点而研究出的内功书法,特别是针对行草书的运笔用力特点而作。此时才感觉书法的学习、创作的味道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