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无缘春晚,与其说是众口铄金,犯了众怒,不如说是祸从口出,自食其果。 就这件事而言,我觉得央视做的是对的。作为一个被亿万观众瞩目的舞台,当然不能降格为堂会,所选之演员,不仅艺高,还要德馨,且后者是必选项。从这个意义解读,央视放弃的是一个节目,而选择的是道德。 固然,我们讲不能因人废言或因言废人,但作为艺人,郭不仅是一个自然人,而且有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其身上承载的更多的,除了演艺节目,还有教化责任。所谓艺因人彰,德以人传,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一位教授,他的课讲得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大家以争听为荣。但是,倘若他被曝其实是一位萎琐小人,曾多次性侵学生,纵情声色,他是否—下子就让人面目可憎了?我想他大概也不会被允许再站在讲台上了。 尽管网上关于封杀郭的请求得到了业内支持,被质疑为“舆论绑架”,我也不赞成因人废艺,但禁郭德刚上春晚,还是不错的。 中国有句话,亡人为大。按民间习俗,在一个村子或一个圈子里,如果有人定于某日结婚,可同一天突然有长者去世,婚事要么缓行,要么简办,用意就是不让逝者的亲人难堪。试想,人家这厢哭哭啼啼,街坊那边乐乐呵呵,还放鞭炮,实在不搭调,还较劲。除非是不共戴天的仇家。 可即便是仇家,出于礼仪,也会借机表达一份哀思,更有聪明的智者,则会巧借机缘,一悼泯恩仇,干戈化玉帛。比如诸葛亮只身犯险,为临死时尚且痛呼“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吊孝,则不仅是礼仪、谋略,而且是胸襟了。他历数周之丰功伟绩,说得情真意切,声泪俱下,连小乔也被其诚意感动了。所以诸葛缘何被后人誉为神人和伟人,前者是韬略,后者是道德。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古今传唱不绝的佳话《将相和》。 曼德拉去世,全世界的领袖都拨冗前往,前去悼念,既说明了死者为大,更佐证了德高为尊,其间奥巴马借机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世界一握”的花絮,更是亮点中的亮点,让曾经交恶数十年的美古两国的前嫌,瞬间冰释。 对于郭德纲来说,王晓冬的去世,本来是一次媾和的机会,千载难逢,可惜他没意识到,反而借此高调调侃、写诗讽刺、还弄出一个惹人忌讳的大红双喜字,亵渎死者,其心胸之高下,路人皆知。所以央视不让郭上春晚,是晓大义,知廉耻,不关乎艺术,只关乎道德,且是不二的选择。这样不仅避免了口水,更救赎了道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