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阴道炎

 学中医书馆 2014-01-12
阴道炎
阴道炎是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由阴道环境酸碱度改变或局部粘膜变薄、破损、抗病力减低,被滴虫、霉菌或细菌入侵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性交痛、白带增多呈白色乳酪状,如合并有尿道口感染时,可有尿频尿痛。以下三种:①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②霉菌性阴道炎白色念珠菌。③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多为黄色稀薄的泡沫状,有臭味。霉菌性阴道炎的白带典型为灰白色稠厚的豆渣样。
 
1.芦荟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配 方] 芦荟6克,蛇床子、黄柏各15克。
[制用法] 以上3味煎水。用时先用 棉花洗净阴部,后用线扎棉球蘸药水塞人阴道内,病人仰卧,连用3晚,每晚1次。
[功 效] 消炎、杀菌、杀虫。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2.鲜桃叶治疗阴痒
[配 方] 鲜桃叶120克。
[制用法] 将鲜桃叶洗净,煎汤,冲洗阴道。
[功 效]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3.萝卜汁醋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配 方] 白萝卜汁、醋各适量。
[制用法] 用醋冲洗阴道,再用白萝卜汁擦洗及填塞阴道。一般10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清热解毒,杀虫。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
 
4.鸦胆子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配 方] 鸦胆子20个(去皮)。
[制用法] 将鸦胆子用水1杯半,煎至半茶杯,将药汁倒人消毒碗内。用消过毒的大注射器将药注入阴道,每次注20至40毫升。轻者1次,重者2-3次。
[功 效] 杀虫祛湿。治疗滴虫性防道炎。
 
5.桃仁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配 方] 桃仁适量。
[制用法] 将桃仁捣碎为膏状,纱布包,塞人阴道。每日1换,连续数次。
[功 效]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6.蛇床黄柏散治阴道炎
[配 方] 蛇床子、黄柏、苦参各等份。
[制用法] 共研为细粉,过100目筛,灌装胶囊每粒0.5克。早、晚各1粒,塞入阴道。
[功 效] 阴道炎、滴虫病及附件炎、子宫内膜炎。
 
7.龙胆三七散治各种阴道炎
[配 方] 龙胆草、黄连、黄柏各15克,乌贼骨、苦参、枯矾、硼砂各30克,冰片5克、三七粉5克。
[制用法] 先将龙胆草、黄连、黄柏、苦参烘干研粉,装入空心胶囊,每丸0.5克,每晚1粒,塞人阴道深处,7日为1疗程。
[功 效] 治各型阴道炎、慢性宫颈炎。
 
8.矾蛇汤治阴道炎
[配 方] 白矾9克,蛇床子30克,鹤虱,黄柏各9克。
[制用法] 煎汤熏洗,早、晚各1次。
[功 效] 治阴道炎。
 
9.狼毒汤治阴道滴虫
[配 方] 狼毒,苦参各30克。
[制用法] 煎汤冲洗阴道。
[功 效] 治朋道滴虫。
 
10.蛇椒汤治阴道滴虫
[配 方] 蛇床子50克,花椒15克,白矾15克。
[制用法] 煎汤冲洗阴道,每日1次。
[功 效] 治疗阴道滴虫。
 
11.鸦胆子汤治阴道滴虫
[配 方] 鸦胆子20个,去皮。
[制用法] 用水1杯半,煎至半茶杯,倒人消毒碗内,用消过毒的大注射器将药注入阴道,每次注20--40毫升。轻者1次,重者2-3次。
[功 效] 治阴道滴虫。
 
12.苍耳子蒲公英治阴道炎
[配 方] 苍耳子,蒲公英各30克。
[制用法] 煎汤频洗,1日3~4次。
[功 效] 治阴道炎。
 
13.苦参根百部治阴道炎
[配 方] 苦参根,百部各30克,花椒9克。
[制用法] 煎汤熏洗。
[功 效] 治阴道炎。
 
14.蛇床子地肤子治阴道炎
[配 方] 蛇床子15克,地肤子30 克,百部15克,白芷9克。
[制用法] 煎汤洗阴道,分2次洗。
[功 效] 治阴道炎。
 
15.蛇麻子苦参治阴道炎
[配 方] 蛇床子、苦参、川椒、甘草各15克。
[制用法] 煎汤熏洗。
[功 效] 治阴道炎。

10.1 止带固本汤

【来源】彭静山,《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淮山药15克,白芍20克,人参15克,炙黄芪20克,鹿角30克(先煎)、龟板15克(先煎)、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克,五倍子15克,升麻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调理冲任,止带固本。

【方解】白带过多日久与任、督、冲、带四脉关系甚密,名曰“白淫”,久则气血皆虚,元气不固,经络失调,宜用通经活络固本止带之法,以使阴阳平衡,补虚培元。本方以鹿角益气补虚、散瘀活血,亦可制成鹿角胶,其补督脉即补诸阳经也;龟板能通任脉、养心益血、补肾调肝;二味合用,能升提任、督,约束带脉,经络平衡、可助培元固本止带之功也。人参、黄芪两味同用可大补气血,使冲脉旺盛,十二经脉皆随之旺盛也;加以山药、白芍入脾、肝、肾经,涩精气、敛阴血,补敛双施;龙骨、牡蛎、五倍子之强力收敛,可束带脉;升麻之升提中气可固冲脉。诸药合用,其义有三:①补可扶弱;②涩可固脱;③调整经络。如此补、敛、固三法于一方,何患带下之证不止哉。

【主治】妇女白带久而不愈,渐致虚怯。

凡因下元不固,致使白带多而日久耗损气血经络失调者,症见带下清冷量多,质稀薄或如锦丝状,终日淋漓不断,伴小溲清长,夜尿多,腰酸,舌淡、脉沉细者宜用本方。

【加减】如月经先期者,加当归、黄芩、黄连;月经后期者,加香附、丹参;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卓著。



10.2 健脾止带方

【来源】许润三,《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白术50克,泽泻10克,女贞子20克,乌贼骨2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用冷水浸泡后,文火煎两次,共取汁300毫升,日分2次服。

【功用】健脾利湿,养阴止带。

【方解】古人认为带下病成因不离水湿,而湿又由脾虚而生。后世医家大多遵此立法施治。湿多兼寒兼热,而本方施治重点在脾虚之带病,并不兼寒兼热。故方中重用白术以健脾祛湿,复用泽泻以利湿扶脾,辅以女贞子养阴滋肾,乌贼骨固涩止带。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止带之功。

【主治】脾气虚弱(体虚)引起的白带证。

凡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或两足跗肿,舌淡苔白腻、脉缓弱者可投用本方。

【加减】若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者,可加鹿角霜10克;兼水肿者,加益母草30克;兼食欲不振者,加陈皮10克;兼血虚者,可加当归、白芍各10克。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6~15剂可愈。

【附记】本方适用于身体虚弱所引起的白带证,至于生殖器炎症或肿瘤引起的白带多,则不宜用之。



10.3 清肝利湿汤

【来源】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瞿麦、萹蓄各12克,木通3克,车前子、黄芩、牛膝、丹皮、川楝子各9克,柴胡5克,荆芥穗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利湿、升阳除湿、活血化滞。

【方解】赤白带下,月经中期出血以及盆腔炎引起的子宫出血,此因湿热侵入血分所致。所以用完带汤或清肝止淋汤则难以取效。所以方用黄芩苦寒入血分,凉血清肝;瞿麦、萹蓄、木通、车前子苦寒清热利湿;柴胡、荆芥穗、川楝子既能和肝升阳除湿,又能疏解血中之热;丹皮、牛膝活血通经,通因通用以清血中之伏热、导血分之湿热外出。本方清利湿热而不伤正,升阳散湿而不助热,故用之效佳。

【主治】肝经湿热,热入血分所引起的赤白带下,月经中期出血,以及由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宫出血或月经淋漓不止。

【疗效】临床屡用,本方对赤带或赤白带下等证均有较好的疗效。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10.4 赤带方

【来源】朱小南,《朱小南妇科经验选》

【组成】香附炭、合欢皮各9克,生地12克,川黄柏9克,白芷炭3克,焦白术6克,地榆炭12克,土茯苓、侧柏炭、海螵蛸各9克,新会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清热、养血束带。

【方解】病由肝郁而起。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虚失运,致湿热之邪蕴于带脉之间,而肝不藏血,亦渗于带脉之内所致。故方用香附炭疏肝开郁,兼有止血之功;合欢皮开郁健脾、和营安神;川黄柏、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白术、陈皮健脾利湿;海螵蛸固带脉止带下;地榆炭、侧柏炭清热凉血止血。复用少量白芷炭加入清泄药中,不独可以燥湿止血,而且为治带的引经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养血束带之功。待带下治愈后,应随证更方继续调养以复健康。

【主治】赤带。

【疗效】临床屡用,治愈者颇多。



10.5 补肾固带汤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芡实15克,桑螵蛸12克,党参15克,淡附片3克,煅牡蛎30克,赤石脂、煅龙骨、炙白鸡冠花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肾固涩、清热止带。

【方解】肾主精,职司封藏。妇女若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带脉不固而见带下之疾,此属肾虚带下。方中取芡实、桑螵蛸补肾固精,复加党参益气、附子助阳以增强补肾之力;更入龙牡、赤石脂收敛固涩,佐入白鸡冠花清热止带。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固涩、清热止带之功。

【主治】肾虚带下。

【疗效】多年应用,颇有效验。



10.6 益气导水汤

【来源】姚寓晨,《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潞党参30克,焦白术10克,云茯苓12克,川桂枝、莪术、桃仁各10克,瞿麦、泽兰、温六散(包煎)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益气固带、逐瘀导水。

【方解】《张氏医通》云:“赤白带下,积久不愈,必有瘀血留着于内。”脾虚水湿不化,气虚血脉不和,津液不能上达则口干喜饮,水湿夹瘀浊下注则带下赤白。由此说明,带下赤白相兼,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故方用四君以健脾,桂枝以温阳,益母草《新修本草》云:“主浮肿下水。”《本草纲目》谓:“活血破血,治小便不通”,为水血兼治之品;另入莪术专治赤白带下以化瘀消滞,以通为补;与泽兰相伍,分利水湿;更以桃仁泥逐瘀,温六散导水,故收效佳。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圆机活法,方能得心应手。

【疗效】临床屡用,治验颇多,疗效显著。



10.7 固冲止带汤

【来源】赵棻,《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潞党参15克,生黄芪20克,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10克,土茯苓15克,枳壳6克,金樱子7克,苏芡实、连须各15克,桑螵蛸10克,生甘草、制香附各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健脾利湿,固冲止带。

【主治】脾虚湿毒,带下清稀,绵绵难愈,纳少倦怠乏力,或腰膝酸软,舌淡苔薄或苔白厚、脉濡或弱。

【加减】以本方为主,治脾虚湿注为带,病久伤肾,当多服数剂,始能见效。若乏力有重坠感,加升麻6克;若头晕、腰酸、耳鸣,加制首乌15克,川续断12克,去枳壳;有兼黄带者,加苍术6克,川黄柏5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



10.8 苓药芡苡汤

【来源】徐志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土茯苓、淮山药、芡实、薏苡仁、莲须、橹豆衣、樗白皮各9~15克(或随证酌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利湿、解毒涩带。

【方解】带下多与湿有关,且多涉及于脾,故方中用性味甘淡之土茯苓、山药、芡实、苡仁补气健脾、渗湿化浊,为治带下病之主药;莲须、橹豆衣、樗白皮收涩固脱止带。合而用之,共奏补气健脾、渗湿化浊、收涩固脱止带之功。

【主治】带下。

【加减】白带多因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之气下陷所致。故加党参、白术、鸡冠花、银杏仁,以增强补脾益气、收敛化浊之功;黄带多因湿热蕴结下焦、损伤冲任二脉所致。故加苍术、黄柏、萆薢、木通以清热燥湿,分清去浊利湿;若见带下质稠、气腥臭、外阴瘙痒者,可外用苦参洗剂(苦参、百部、蛇床子、花椒、紫槿皮、地肤子各等分)煎汤熏洗坐浴。每日1次,1剂可连用3天。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验之临床,用治黄带、白带,确有佳效。一般服15剂左右即可获愈。

9. 鸡蛋塞胡椒,治疗白带异常  一个鸡蛋打孔,放7粒白胡椒煮熟,每天一次,连续吃七天,治疗白带多有异味,很管用

10.祛湿止带汤

【来源】张又良,《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羌活、防风、白芷、僵蚕、薏苡仁、蛤壳、茯苓、陈皮(剂量可随证酌定。笔者应用一般前四味各用9克),蛤壳、陈皮各6~9克,苡仁、茯苓(改用土茯苓)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祛风化湿、收涩除带。

【方解】带下证多为湿邪所致。本方系张氏积5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修订而成。方用羌活、防风、白芷、僵蚕祛风胜湿;苡仁、茯苓、陈皮健脾渗湿;蛤壳收敛涩带。合而用之,共奏祛风化湿、收涩除带之功。

【主治】带下病。

【加减】临证根据夹风、夹痰、挟瘀,湿从寒化,湿从热化等证型,随证加减:①挟风。风湿滞于胞宫而致带下者,可见带下色白,或微黄,伴有遍体游走酸楚,关节酸重,头胀较甚,重用羌活、防风,加独活;②挟痰。痰湿内盛之带下者,可见带下色白质稠,头胀胸闷,泛恶作呕,舌苔白腻或薄白,或黄腻,脉弦滑,去防风,加制南星、姜半夏、象贝母、前胡;③挟瘀。经期冲任内虚,若此时冒雨涉水,或感受风寒湿邪,外邪乘虚而入,与经血互结胞中,可见带下赤白,腹痛腹胀、四肢酸楚、微恶风寒,舌苔薄腻而白、脉浮濡,去蛤壳、茯苓,加红花、当归、赤芍、泽兰、木香等;④湿从寒化。脾虚失运、湿邪内生而发为带下,可见带下色白,或淡黄而质清稀、肢倦纳少,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大便时溏,舌淡,脉虚细。去防风、白芷、僵蚕,加制附子、干姜、桂枝、焦白术、茵陈等;⑤湿从热化。湿郁化热,蕴结胞中,或肝阳素亢,肝火与脾交合,注于下焦,而致带下,可见带下色黄,或赤白,气甚腥秽、质黏稠,或见发热,下腹隐痛,阴痒,尿短赤或灼热有痛感,舌苔黄腻,脉弦数,减防风、陈皮、僵蚕,加焦山栀、黄芩、车前子、川黄柏等;带下色黄,加茵陈;白带腥秽甚者,加鱼腥草;肝火偏甚,加柴胡、龙胆草。

【疗效】长期使用,颇有效验。

【附记】本方组方与分型,与一般有别,确具特色。本方验之临床,并随症加减得当,确每收良效,一般连服6~10剂左右即愈或显效

妇科阴道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方名】柴胡石膏汤。
【组成】柴胡6克,石膏15克,黄芩6克,荆芥4.5克,前胡6克,茯苓6克,升麻3克,桑白皮6
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火燥,内火郁结不散。
【治法】清热解郁,散火止痒。
【方名】化痒汤。
【组成】炒栀子9克,天花粉9克,柴胡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室秘录》卷四。
中药处方(三)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祛湿,杀虫止痒。
【方名】苦黄蛇皮汤。
【组成】苦参30克,黄柏30克,双花50克,蛇床子30克,白藓皮50克。
【用法】先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左右,再进行煮40分钟左右,去渣,
用药汁先熏洗外阴部,热度适中时再进行坐浴,以不烫伤皮肤为准,每日2次,每次15分
钟。
【出处】王秋侠方<阴道炎>

非特异性阴道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非特异性阴道炎方剂一。
【组成】蛇床子,苦参根,艾叶,明矾。?
【用法】以上药按3∶3∶3∶2的比例研成细末,用纱布袋包装,每包30克,开水冲泡后趁热
先熏阴部,水温后洗阴部,坐洗15分钟。
【治法】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主治】非特异性阴道炎。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非特异性阴道炎方剂二。
【组成一】(1)内服方黄柏15克苍术15克芡实15克白果10克茯苓15克龙胆草12克车前子15克鸡
冠花15克薏苡仁30克焦栀子10克醋柴胡10克淮山药12克。?
【组成二】(2)处洗方蛇床子15克苦参15克百部15克土大黄15克苍术15克川椒10克艾叶10克冰
片1克(后溶)大青盐一撮。?
【治法】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主治】非特异性阴道炎。
【加减】搔破流水者加枯矾10克,黄柏15克,煎水熏洗。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阴道炎>

慢性附件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
【方名】四逆散。
【组成】炙甘草,炒枳实,柴胡,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开水调下,每日3次。



阴道炎


止痒煎剂
[药物] 鲜珍珠菜全草 150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 此方治疗阴道滴虫病 3 例,效果较佳。 [病例]詹××,女,  46 岁。患阴道滴虫病已年余,白带量多腥臭, 阴痒,经期不正常,伴筋骨酸痛,两腿麻木不仁、轻度浮肿。以此方治疗 2 周后诸症稍减,连用 20 天后加服六味地黄丸 2 小瓶(250 克),病愈。 [来源]顾铭康。浙江中医杂志 1990;  (3)  :  129 注:珍珠菜,系报春花科植物虎尾珍珠菜 Lysimachia  c1ethroidesDu 全草。功能行血调经,利水消肿。

杀虫洗剂
[药物] 芸香草(鲜)250 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 1500 毫升煎煮,取药液置盆内,趁热先熏外阴, 待水温接近体温时,可用纱布包手搽洗外阴和阴道。外出患者,可将本药研 未过筛,用纱布包成批把果大,用时放入冷开水中浸湿后塞入阴道深处,每 晚睡前 1 粒。 [疗效]此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41 例,全部治愈。一 般 1~2 次治愈,病程长而顽固者 3~4 次可愈。 [病例]吴×\u65292X女,  46 岁。外阴奇痒多年,常感阴道内灼热疼痛,白 带增多,呈黄色泡沫状,质稀有气味,时而略带脓血样物。曾在某医院诊为 滴虫性阴道炎,虽经多方治疗,但不能根除。用上方治疗 3 次痊愈,随访 10 年未见复发。 [来源]龙锦烺。等,陕西中医

凤仙花洗剂
[药物]鲜凤仙花全草 200 克。 [用法]上药洗净煎水,先熏患部,后坐浴,再以清水冲洗干净。每天 1 次,  15 天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阴道滴虫病 9 例,均告痊愈,治疗时间最长 27 天, 最短 12 天,平均 19 天。 [来源]顾铭康。浙江中医杂志 1988;  (10)'454 注: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小桃红、女儿花,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 Im- patiens boolsamina L.的全草。具活血通经、祛风止痛、软坚消积之功,并 具广谱抗菌之效。    

狼牙汤  
  [药物]狼牙适量。 [用法]将上药洗净晒千,剪碎,用 6 倍、8 倍量的水煎煮 2 次,每次 2 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 1:1 的浓度,加 95%乙醇至含醇量达 70%, 冷藏 24 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蒸馏水调成 1 毫升相当 1 克生药的棕色透明液, 再加 1%苯甲酸钠,调 pH 为 6.0,装入 5 毫升的小 瓶中即成,使用前用消毒干棉签将白带擦干净,然后把狼毒汤灌入阴道,再 用特制带线消毒干棉球塞入阴道,保留 8 小时。每天 1 次,每次 1 支,7 天 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100 例,治愈 74 例,显效 10 例,好转 9 例,无效 7 例。 [来源]赵云芒,等.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鸦胆子方  
  [药物] 鸦胆子 25 克。 [用法]上药加水 2500 毫升,微火煎至 500 毫升,过滤去渣,装瓶压 盖后高压消毒备用。使用时术者戴消毒手套,将鸦胆子洗剂 500 毫升加温后 给患者作阴道冲洗,冲洗后将外阴擦干。每天冲洗 1 次,7 天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各类阴道炎 270 例,痊愈 240 例,无效 15 例,中止 治疗 15 例。 [病例]李××,  45 岁。患音外阴痒,白带多、呈黄绿色,涂片镜检 查到滴虫,脓球(++)。即用此方冲洗阴道,每天 1 次,3 天后外阴痒好 转、白带减少,7 天后复查白带涂片未找到滴虫及脓球。以后复查均正常。 [来源]   王淑贤,等。四川中医


胆蛔汤   
[药物]   榧子肉 15 克,使君子、乌梅各 12 克,雷丸、白蔽各 10 克, 当归 9 克,甘草 5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药后第 2 天开始,每晚睡前用低温清洁水 冲洗阴道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25 例,治愈 21 例,显效 3 例,有效 1 例。 [病例] 陈×\u65292X女,  34 岁。阴道瘙痒反复发作 3 年,白带多、灰黄 色、味臭,时有脓性分泌物,舌红、苔黄,脉弦滑。白带悬滴检查,发现大 量毛滴虫。诊为滴虫性阴道炎,证属下焦湿热,虫蚀阴中。以本方口服并配 合阴道冲洗,3 天后瘙痒明显减轻,白带减少,5 天后痊愈。 [来源」 林武,新中医
 

蒲蛇汤   
[药物]干蒲公英、蛇床子各 100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坐浴,连续洗 10~14 天。 [疗效]  此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有效。 [来源]杜幢,等,中医杂志
 

清阴汤   
[药物]苦参 30 克,黄柏、当归尾各 20 克,土茯苓 50 克,枯矾 10 克, 冰片 9 克。 [用法]先将前 4 味药洗净放入砂罐内,加水 800 毫升煎至 500 毫升, 取滤液,冰片、枯矾溶化后兑入药液中即可。可用阴道冲洗器冲洗,也可用 50 或 100 毫升注射器注入阴道内冲洗。无以上条件者可用其坐浴,即外阴及 肛门洗净后坐于药液中 20~30 分钟,然后以食指裹纱布伸入阴道内抹洗 2 圈。坐浴者药量宜加大一半。均为每天 2 次,连续 1 周。 [疗效]   此方治疗阴道炎 187 例,全部治愈。 [来源]  张俊平,江西中医药 1987;  (4)  :  26 注意:滴虫性阴道炎加蛇床子 15 克,生姜皮 30 克,花椒 10 克,霉菌性 阴道炎加木槿皮、白鲜皮各 30 克。 土参蛇倍汤 [药物]土茯苓 20 克,苦参、五倍子、蛇床子各 15 克,雄黄、白矾、 狼毒、黄柏、川椒、轻粉各 20 克。 [用法]将上药用双层纱布包好,放人面盆内加水 1500~2000 毫升, 煮开后先熏,待水温适度坐浴 5~10 分钟。每天熏洗 1~2 次,每剂药用 2 天。 [疗效]  此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均有良效。 [来源]  王义和,河北中医
注:阴道及外阴糜烂者不用轻粉。

虎杖苦木汤
[药物]  虎杖 100 克,苦参 50 克,木槿皮 50 克。 [用法]上药加水 4500 毫升,煎取药液 4000 毫升。每天坐浴 2 次,每 次取温度适宜的药液 2000 毫升坐浴 10~15 分种,7 天为 1 疗程。 [疗效]  此方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82 例,滴虫性阴道炎 18 例,全部临 床治愈。 [病例]  罗××,女,  50 岁。1 年多来赤白带下量多、质稠、有腥 臭味,阴痒难忍,坐卧不安,服药罔效。妇科检查诊为霉菌性阴道炎。以此 方坐浴,  13 天后痊愈,复查阴道分泌物霉菌阴性。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来源]  吴日良。浙江中医杂志
  

杀滴汤  
  [药物]蛇床子、百部各 30 克,苦参 50 克,明矾 15 克,生大蒜 2~3 头。 [用法]先将生大蒜去皮打破,与他药共装入纱布袋中,水煎,取出药 袋。将药液倾入浴盆,先熏患部,候温坐浴 5~10 分钟,每天 2 次,7 天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86 例,经 1~2 个疗程治疗全部治愈。 [来源]张子惠.陕西中医


苦黄散   
[药物]苦参、黄连、黄柏、百部、苍术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细未混匀,置瓶中备用。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窥 器扩开阴道,以 1‰新洁尔灭液冲洗阴道,然后用灭菌棉签蘸适量苦黄散涂 于阴道后穹窿及两侧壁,外阴痒者于外阴亦涂少许药未,每天 1 次,7 次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阴道炎 63 例,临床治愈 60 例,好转 3 例。 [来源]惠荣华,等。湖北中医杂志


止痒汤   
[药物]透骨草、苦参、地肤子各 30 克,土茯苓 20 克,马齿苋、蛇床 子、白鲜皮各 15 克,白头翁、百部各 10 克。 痒甚者加冰片 1.5 克,伴有大量脓臭带者加鱼腥草 3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外洗阴部,早晚各 1 次。 [病例]王×\u65292X女,  36 岁。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呈 黄色泡沫样、味腥臭,伴心烦少寐,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细 数。妇科检查阴道内大量黄色泡沫样分泌物,宫颈Ⅱ°\u31964X烂;白带涂片示少 量滴虫。诊为滴虫性阴道炎。以此方外洗 6 剂,诸症告愈。 [来源]李湘奇.浙江中医杂志

【出处】《伤寒论》<附件炎>

治阴道炎(带下)妙方

1内补丸

【来源】清·《女科切要》

【歌诀】内补丸中生黄芪,鹿茸菟丝潼蒺藜,

附子肉桂紫菀茸,茯苓桑螵白蒺藜。

【组成】菟丝子120克,鹿茸60克,黄芪90克,潼蒺藜90克,紫菀茸90克,桑螵蛸90克,附子(制)60克,肉桂60克,茯苓90克,白蒺藜9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6克,日服2~3次,饮前温酒送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温补肾阳。

【方解】方用附子、鹿茸、菟丝子、肉桂温阳益肾,填精固涩;配以黄芪、茯苓益气健脾;白蒺藜平肝疏肝;桑螵蛸收敛固涩止带。合而用之,益肾为主,肝脾同调,共奏温补脾肾之功。

【主治】肾阳衰微,症见白带清稀量多、黎明泄泻、形寒怯冷、苔薄白、脉细软无力。可用于白带、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病症。

【加减】若见小便频数、尿色清长者,加益智仁、金樱子;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者,加紫石英、当归;大便溏薄伴腹痛畏寒者,加补骨脂、肉豆菀;耳鸣头晕者,加枸杞子、磁石、五味子。

【附记】凡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白带呈豆腐渣样者,不宜应用。

 

2治带片

【来源】现代·叶显纯《常用中成药》

【歌诀】治带片中用苦参,苍术知母墓头回,

收涩止带金樱子,清热燥湿疗效佳。

【组成】苦参90克,苍术60克,墓头回90克,知母60克,金樱子120克。

【用法】上药研末制成片剂。每服5片,日服3次。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带。

【方解】方用苦参、墓头回清热除湿;配以苍术燥湿;知母清热,金樱子固涩。合而用之,共奏清热燥湿,收涩止带之功。

【主治】湿热带下、稠黏、色黄腥臭。可用于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病症。

 

3完带汤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完带汤中用山药,党参白术生甘草,

柴胡陈皮车前子,苍术芥穗共白芍。

【组成】白术 (土炒) 50克,山药 (炒) 50克,党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9克,苍术9克,甘草3克,陈皮15克,芥黑 (炮黑) 15克,柴胡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健脾舒肝,燥湿束带。

【方解】方中党参、山药、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脾旺则湿无由生;柴胡、白芍舒肝解郁,疏泄正常,则不克脾土;陈皮、车前子、芥穗行气,利湿,止带;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肝脾同治,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升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补益脾土之气,则脾气健旺,何难分消水湿?故其病自愈。

【主治】带下病,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倦怠、便溏、面色灰白、舌淡或正常、苔白、脉缓或弱。可用于阴道炎、附件炎、脾虚带下、慢性子宫颈炎。

【加减】为提高疗效,一般可加入生龙骨、生牡蛎、牛膝、黄柏。若腰酸甚者,加杜仲、菟丝子;腹痛者,加艾叶、香附;兼少腹冷痛加乌药、香附、小茴香;白带清稀如崩者,加鹿角霜、巴戟天、海螵蛸。

 

4健脾祛湿汤

【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陈祖良方)

【歌诀】健脾祛湿带下停,山药芡实土茯苓,

黄柏苍术乌贼骨,薏莲泽泻草金樱。

【组成】山药30克,芡实15克,黄柏10克,薏苡仁25克,泽泻20克,莲须15克,土茯苓30克,苍术10克,金樱子20克,乌贼骨10克(研末兑服),甘草3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健脾除湿,收涩止带。

【方解】本方为自拟方,治疗因脾虚失司,脾阳不振,湿聚下注所致之带下病。方中山药、芡实、莲须性平,健脾除湿;黄柏、苡仁、泽泻、苍术、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金樱子、乌贼骨收涩止带;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健脾祛湿,收涩止带之功。

【主治】脾虚湿郁带下,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有腥臭气、日久不止、头晕乏力、纳差、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腻、脉弦滑。

【加减】临证如兼见气短懒言、肢体无力,可加黄芪、党参、大枣益气健脾;兼面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指甲色淡,可加熟地、白芍、首乌、牡蛎养阴补血;兼见腰痛,可加川续断、怀牛膝、补肝。

【附记】服药期间,忌食辛辣。

 

5易黄汤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易黄汤中用山药,芡实黄柏碎白果,

酒炒车前能利水,补任之虚清肾火。

【组成】山药(炒)30克,芡实(炒)30克,黄柏(盐水炒)6克,车前子(酒炒)3克,白果(碎)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祛湿热,补冲任,清肾火。

【方解】妇人带下色黄,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名曰黄带,多因湿热下注所致。方中山药、芡实健脾益肾固本;黄柏、车前清热化湿解毒;白果固任止带,补中寓通。本方为脾虚湿热带下而设,具有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之功。

【主治】黄带。可用于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等病症。

【加减】如带下量多,伴胸闷口腻、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濡数之湿热较重者,加茵陈、木通、猪苓、茯苓、椿根皮。据报道:此方灵活加减,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病,每收良效。如加萆薢、苡仁、茯苓等分清化浊之品,增强其利湿功能,可治乳糜尿(膏淋);加入石韦、萹蓄、生地、大黄等清热解毒之品,增强其清热功能,可治疗尿路感染(热淋);加入山萸肉、茯苓等补肾填精之品,增强其补脾健肾功能,可治疗蛋白尿。

 

6健脾活血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健脾活血用苡仁,当归川芎知母随,

芡实茜草乌贼骨,补肾助阳桑螵蛸。

【组成】川芎12克,当归10克,知母12克,苡仁30克,芡实20克,乌贼骨15克,桑螵蛸10克,茜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健脾除湿,活血祛瘀。

【方解】白带病因甚多,总以脾虚湿盛及肾虚为主。因湿盛火衰,肝郁气弱,脾土受伤,脾气下陷,水谷精微不能化生为精血,血虚则瘀滞久郁,变生湿热,而发为白带;或因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所致。方中当归、川芎补血活血;知母滋阴清热,补肾;芡实、苡仁健脾补肾,除湿;乌贼骨止带固精;桑螵蛸补肾助阳;茜草行血祛瘀。合奏健脾补肾,活血祛瘀,清热除湿之功。

【主治】白带,症见妇女阴道时时下白色液体如涕如唾、少腹疼痛、或腰部酸痛、或头昏痛、或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或大小便不畅、舌苔白腻或淡黄而润、左脉细弱、右脉濡滞、或关涩而尺俱不足。

【加减】若见腰痛甚者,可选加川断12克,补骨脂12克,菟丝子10克,桑寄生15克;腰不痛者,去桑螵蛸;气虚倦怠无力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热胜于湿、带色黄者加黄柏。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多年应用,每收良效。

 

7清带汤

【来源】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清带汤中用山药,龙骨牡蛎海螵蛸,

活血祛瘀用茜草,固涩止带效堪夸。

【组成】生山药30克,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海螵蛸12克,茜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肾健脾,固涩止带。

【方解】方用生山药益肾健脾以培其本;配以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固涩止带;佐以茜草活血祛瘀。合而用之,共奏益肾健脾,固涩止带之功。

【主治】妇女赤白带下、清冷量多、苔薄、脉细。可用于慢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等病症。

【加减】若见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等肾阳虚证者,可加菟丝子、潼蒺藜、肉桂、制附子;带下赤白、质黏稠、头晕、烦躁等肾阴虚证者,加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

【附记】凡带下量多,质黏有臭气而见苔黄厚腻之湿热证或带下赤白,质黏如脓样之热毒蕴蒸之证,不宜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