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hjmhjmhjmm 2014-01-12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译文] 可惜啊,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壮志未酬,衰鬓先斑。

 [出典]  南宋  陆游 《书愤》其一

 注:

 1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注释:

  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战舰。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名世:名传后世

  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空自许:白白地自许

  堪:能够。

  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不相上下。这是作者赞颂诸葛亮。


3、译文1:

  年青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中原北望,幻想着收复失地,豪气如山。曾记得,瓜洲古渡,飞雪洒满大宋的楼船;大散关头,铁甲骑兵在秋风中飒爽酣战。可惜啊,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壮志未酬,衰鬓先斑。《出师表》真足以万古流传,试问千载之下,谁能和诸葛亮并立比肩?!

   译文2: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赞赏刘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译文3:

  年轻时候,哪知道世事坎坷多艰难,北望中原,那胸际愤气上涌竟如山!曾记得,夜色飞雪中,战船游移过瓜洲渡口,金秋烈风中,铁马驰骋在大散险关。暗暗自许呵身如长城,今成一桩空愿,曾几何时呵镜里鬓发,忽已点点斑斑!盛名卓著的诸葛《出师表》呵,举世交赞,千年万代还有谁能与它比肩?


 4陆游生平见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书愤》两首诗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两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闲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见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史载南朝名将檀道济曾自比为“万里长城”,唐代名将李靖也曾被唐太宗比作“长城”,陆游年青时也以可以捍卫国家,防御强敌的“塞上长城”自比,许:期望。衰鬓:衰老的鬓角。斑:斑白,花白。这两句大意是:我白白地期望自己成为保卫国家的名将,现在功业未就,镜中衰老的鬓角已经先斑白了。

    这首诗是陆游六十二岁时的作品,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官,已在家乡山阴闲居了六年。壮志成“空”,两鬓“先”斑,这正是作者“愤”之所在。 一个“空”字,一个“先”字,作者内心的悲怆可见。


  7、南宋统治者苟安一隅,只想在临安求得临时的安逸,不求恢复国土。在主降派冰封朝政,爱国之花纷纷遭到霜欺冰摧的险恶的环境下,“犹有花枝俏”。陆游、辛弃疾就是其中仍迎冰开放的两枝。

    陆游、辛弃疾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渴望抗金报国,恢复国土,实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陆游在《书愤》中表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虽然“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政治黑暗,但心中的爱国之花永不会枯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结,一句“凭谁问?”虽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悲哀,但主要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为国效力的忠心。

   在阴冷的政治环境中,二人都是壮志难酬,雄才大略难以施展,但二人的爱国之心并未因逆境而减弱,反而更加强烈,虽是悬崖百丈冰,爱国之花仍俏立枝头。

   这些士大夫所生活的时代已永远地过去了。在人尽其才的二十一世纪,想想古人,还有什么逆境是我们不能克服的呢?


   8、回望历史,我们总可以看到无数文人墨客都在笑.

    苏轼总在笑.笑声中满是对自己未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忧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老天啊,为何公瑾年轻有为,而我东坡到老还郁郁不得志?这如梦的人生,可笑至极!

   李白总在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笑声中带着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笑声中更是对自己前途的自信和无比豁达的思想情怀.一身傲骨,千古诗才,谁堪与我谪仙人比?

   蒲松龄总在笑."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笑声里藏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才华横溢,"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他的笑声中更是对封建礼教,程朱理学的痛恨.他张扬的笑着,只为追求着个性的解放.

   翻开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学多诗人学者都在哭.

   李清照总在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哭声中满载着她因思念亲人而引起的愁苦,悲痛.可怜我易安,到如今家破人亡,孤苦凄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煜总在哭.哭声中深怀着他对故国朱颜已改的悲哀.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好似那春花秋月一般数不胜数.那未更变的雕栏玉砌,"别时容易见时难"啊!

   陆游总在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哭声中他的悲愤之情无比强烈.他满怀报国的激情和抗金杀敌的雄心.虽壮志未酬,却至死也惦念着天下的太平,惦念着江山一统之日.好一个为天下而老泪纵横的陆游,大哉!

   我终于明白,原来在这数不尽的笑声与哭声中,竟蕴藏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这笑声与哭声,将永远飘荡在历史的天空!


  9、说到愁,煞伤了多少人。

   李白愁,无限的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居易愁,无言的愁,"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李后主愁,无尽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们,都何其的愁.他们为何愁?为流逝的时间愁,李商隐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为失去的容颜愁;陆游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为流离的亲情愁,苏轼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为不平的曲折愁,李白言,"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0、纵观沈从文先生一生,无论是编刊物、写东西,还是教书、搞历史研究,所干的都是读书人的营生,所以不管称沈先生作家、批评家也好,学者、教授也罢,都不如“书生”俩字准确。除却文章无嗜好,依然白发老书生,沈先生“为书所生、以书为生、生于书中、书伴终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而沈先生最初的理想是当兵。1917年,他高小毕业后,入伍参加地方土著部队,随部队移防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殊不知文人论武事,大多纸上谈兵,沈先生部队当的是握笔杆子的兵,一介书生,在靠拳头和枪杆子吃饭的部队,处境可想而知。琴心剑胆江湖梦,仗剑江湖载酒行,是每一个书生的梦想,当兵是沈先生心头一辈子的痛,沈先生在其《从文自传》中不无遗憾地说,我愿意当兵,大家又总以为我不能当兵。

   当兵的念头陪伴了沈先生一生。和沈先生同样出自湘西凤凰的大艺术家黄永玉说,凤凰有两种人,一种像火,一种像水,沈先生大约属于后者。沈先生有个弟弟叫沈荃,一辈子混迹军旅。后沈先生在《从文自传》中对其着墨颇多,除了那一份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外,更多的是沈先生从其弟弟身上看到了金戈铁马,看到了沙场秋点兵,因为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直都是先生永远的梦。

  1956年冬,沈先生回到故乡凤凰,问起弟弟的结局,其表侄黄永前说,只晓得他被打掉了,详细过程不清楚,沈先生听后“哦”了一声,内心一片茫然。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多少未竟的心事,多少未了的心愿,都融在这一声叹息里。

  1923年,21岁的沈先生离开凤凰,到了北京,说是为了找理想,读点书。现在看来,沈先生当初的路是走对了,或许这个世界少了一位能成将军的士兵,但却从此多了一位文学家,我们从此知道了湘西那个叫凤凰的小城,知道了《丈夫》、《菜园》,以及《边城》中善良的翠翠、勤劳的天保傩送兄弟、侠肝义胆的杨马兵……吴立昌在其《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里说,《边城》的诗情画意是人们公认的,这诗情和画意,不只来自于美丽的青山绿水,更主要的是来自于边疆僻地那小小山城的淳厚民风。


  11、为什么诗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凄苦怅然?生时不能遂愿,只待化为消散的烟云后再与世人于精神的星空中心灵相惜,而丝毫无意于未来仰望他们之时的角度。他们,是孤独而又乐道的,是脆弱而又刚健的,是多思而又天真的,是明朗而又隐涩的。他们用尽自己一生的智慧与心力将身体内始终沸腾不已的热血全注入了笔端,于是文字里的隐士鲜活了,而自己却苍白了。对于爱的执着与梦的希冀让他们是何其的有幸,然而内心至爱的高处不胜寒与梦的若即若离又让他们是何其的不幸。他们是锋芒毕露的,可他们同样是顾影自怜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他们是安静闲适的,他们同样是萌动与热烈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他们是与世无争的,可他们同样是踌躇满志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为什么世人的眼睛目睹的都只是他们的才气、声望、高度,而真正用心的余温去体味他们的一颗颗炽热却隐露着冰冷寂寥的心的又有几人?

    如果有来生,我愿意穿越到早已消逝在历史云烟中曾撒满了李后主血泪的南唐,去与这位郁结了多少个春秋的悲悯愁肠、拥有比那一江东去的春水更为明净涌动的纯情的帝王同生死、共进退、醉千秋。唯愿这一方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能够安抚一颗承载了几多思恨悠悠的心。流水落花、天上人间,带不走的是那一脉如梦如酒如歌如诗的切切古情。


  12、春日里柳枝青青,夏日里万树葱茏,秋天桂花飘香,冬天树树梨花,其实我们真的在追逐中忘却了许多,在那个心灵的角落里,我们都渴望着千里流岚,看皎皎月轮,看白露纷飞,水光接天,看漫山遍野的青草,看纷飞飘舞的雪花,然后,就醉在这一天一地的幸福之中,醉在这一片花红柳绿的醉乡里。

   生活不是灰黑色的胶卷,不是熙熙攘攘的人潮。生活是花,是树,是草;是我们把心灵放逐,在悬崖间,在名山上;是我们对一张琴,一坛酒,一片云,觅得的一个最快乐最自然的醉乡。

   寒鸦掠过乱云去,咫尺茫茫是醉乡。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红尘滚滚,名利滔滔,我们的心是人潮中旋转的羽毛,浮浮沉沉,飘飘荡荡,醉了吧,让我们抛开一切的喧嚣,在“高高秋月”下,在“琵琶美酒”中找到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醉乡。

   世人多为名所累,有多少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有多少人“塞上长城空子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又有多少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纷纷世上潮,有多少人在这充溢着酸甜苦辣的潮水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心灵。“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方名山”,何不像李白一样,放一只胸中的鹿,在青崖间,在名山上。


  13、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的灵魂将更加充实和美丽,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双璧,盛唐两宋的诗词雅韵,明清的小说散文,都源源不断地为精神注入营养。“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求贤者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缱绻情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壮志难酬;“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瑰丽风光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处。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一样跟上时代的节奏,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正向世界展示焕然一新的面貌。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加大推广汉语学习的力度,在法国,汉语已将成为第三多的选修语种。那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应更重视母语的学习呢?学习母语,更能促进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更能融入全球的趋势,展望未来,博览古今。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代!拨开浮躁的乌云,母语将展现一片明朗的天空!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朝露般短暂的生命路途中,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屈原追求正道直行、竭忠尽智的幸福;柳永追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幸福;辛弃疾追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幸福。而平凡,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向往良辰孤往,执杖耘耔的闲适;渴求登皋舒啸,乘化归尽的泰然。五柳先生,走出樊笼,复返自然,拥有平凡,得到幸福。金色的秋天,熏风习习,竹篱之下一采菊老人执杖缓行,神态悠然,与峻美的南山一起在夕阳西下的田园中尽显平凡、洋溢幸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抵制利的诱惑,守住幸福;“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抵制名的诱惑,把握幸福。名利非吾愿,平凡才是真幸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和热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那个世事艰难的时代,我要赞美放翁有如山岳般收复失地的豪情。然而,“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以先斑。”他加给了自己无法承载的责任,注定了不平凡的人生。也许这是他想要的幸福,但是只有这样才叫幸福吗?

  都市繁华,灯红酒绿。现代人的价值观极尽扭曲,使我不敢苟同。他们追求腰缠万贯,位高权重,无论最终是否求得,他们注定已不会幸福。无休无止的欲望,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繁霜鬓,白发生,幸福的感觉只会渐行渐远。奔波劳苦的人们啊!停下你们匆匆的脚步,享受片刻的幸福吧!

  十数年寒窗,不为登峰造极,但求无愧我心。功成名就固然是幸福,那平凡一生的人就不幸福吗?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悠然、坦然、泰然,在于以健康的心态去看待人生的起起伏伏、悲悲喜喜。不可能所有的人都风风火火,所以要学会享受平凡,享受平凡带给我们的幸福。

  “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现在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盖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