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赏析

 JM湾湾 2014-01-13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⑴ 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
     ⑵秋韵:即秋声。此谓风吹竹声。
     ⑶攲(qi):倚、依。
     ⑷烬(jin):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译文:

  分别之后,不知亲爱的你已经到了何方?触目凄凉,满心焦虑!你越走越远,渺无音信;山高水長,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
  秋风萧瑟,舞动竹叶,声声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别恨!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花又在秋风中燃烬。

赏析:
     这首词是以代言体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梦中能寻觅到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