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6小儿缺铁性贫血

 学中医书馆 2014-01-13
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贫血。以皮肤、粘膜、唇甲苍白为
特征。属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范畴。
未病先防
(一)合理喂养
及时给出生3~5个月的婴儿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动物
血、大豆、黑木耳、香菇、紫菜、菠菜等。食品种类要多样化,不可养成偏食习惯,并少吃
厚味荤腥,生冷粘腻之物。教育小儿养成爱吃新鲜蔬菜的习惯。乳食要定时、定量、有节。
对早产儿、双胎儿早期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毫克/公斤/日)。
(二)孕母卫生
积极治疗母体疾患,治疗母患缺铁性贫血,加强孕期营养,尤多食含铁食品和新鲜蔬菜水
果。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间可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2或0.3克。积极贯彻计划生育,防止生育过
多。
(三)防治肠道感染性疾病
及时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病变和肠道寄生虫病,积极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对疾病恢复
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
(四)药膳防病
1.红枣6枚、枸杞3克、鸡蛋1个,同煮食,每日1次。
2.芡实、山药、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克,水适量,煎40分钟,
去党参、白术,入大米150克,熬粥,分次调糖食用。可常食。
既病防变

本病虽无生命危险,但会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肝脾肿大或心功能不全。常因乳食
不当,或其它肠道疾患和感染性疾病而加重。
(一)中医治疗
1.脾胃虚弱型,可选异功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
2.气血亏虚型,可选八珍汤化裁,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
白芍等。
3.肝肾阴虚型,宜用左归丸加减,药选枸杞子、山萸肉、龟板、女贞子、旱莲草、熟地、
当归、首乌等。
(二)单验方
1.鸡血藤8~15克,每日一次,水煎服。
2.锻皂矾、炒黄豆以1:2的比例共研细末,以枣汤和丸,每次服2克,每日三次。
3.大麦粉60克、皂矾30克、红糖60克,共研细末,以生公鸡血30克作丸,如绿豆大,每晚服
一次,每次1.5~3克。
4.当归、黄芪、生地、熟地各6克,水煎服。
(三)药膳食疗
1.可选用前文提供的药膳及食物。
2.黄芪5克,水煎半小时,捞去药渣,放入山药片60克,再煮半小时,加白糖适量即可。每
日早晚适量服用。尤其适用于气血亏虚并见腹泻者。
3.蒸鸡蛋羹时加入枸杞5克,每日服食一次。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缺铁性贫血>

治小儿贫血妙方

1补血灵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郭锦章方)

【歌诀】补血灵中鸡血藤,首乌当归熟地黄,

术陈枣味谷麦芽,浓煎取汁制糖浆。

【组成】制首乌、鸡血藤、熟地黄、当归、炒谷、麦芽各30克,炒白术27克,陈皮、五味子各18克,大枣15枚。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取汁500毫升,加白糖及防腐剂适量装瓶。每次服量:1岁以内者10~15毫升,1~3岁者20~30毫升,4~6岁者30~40毫升,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气生血,健脾和胃。

【方解】方中熟地、当归、首乌、鸡血藤均为养血补血之品,且鸡血藤又能活血,使之补而不滞;白术健脾益气以使生化有源;炒谷麦芽有消食化积之功;五味既能安神养血,又能敛汗醒脾胃;又配陈皮理气,以防补中滞腻之弊,大枣和中养胃。合而用之,共奏补气生血,健脾和胃之功。多年应用,疗效满意。

【主治】小儿营养性贫血。

 

2健脾补血汤

【来源】蔡化理《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

【歌诀】健脾补血仙灵脾,党参苓术焦三仙,

丹参熟地生甘草,健脾温肾善生血。

【组成】党参15克,焦三仙15克,仙灵脾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熟地9克,丹参1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饭前分3次服下。3岁以下者用1/3剂,3~6岁者用1/3~2/3剂,6~12岁者用2/3~1剂。

【功效】温肾健脾,补血生血。

【方解】本方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焦三仙开胃消导,以调整胃肠功能,增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丹参、党参、熟地生血补血,能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仙灵脾温肾壮阳,以增强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和旺盛造血器官。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健脾,补血生血之功。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主治】小儿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