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其特征是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好发于四肌、躯干肌肉丰厚的深处,并有此处未愈,它处又起的现象。发于夏秋间的名“暑湿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名“余毒流注”;产后瘀露停滞或跌打损伤而引起的名“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名“髂窝流注”。 本病的临床表现,初起在四肢近端或躯干部有一处或数处肌肉疼痛、漫肿,皮色不变、微热,约2-3天后,肿胀焮热疼痛明显,可触及肿块。伴有寒战高热,周身关节疼痛,头痛头胀,食欲不振。发于夏秋兼感暑湿的,伴有胸闷,渴不多饮,因疔疖引起,伴有口渴喜炊;因产后瘀露停滞、跌打损伤的,多发于小腿及大腿等处。约2周左右肿块增大,疼痛加刷,中央微红且软,按之有波动感,溃后流出黄稠或白粘脓水,肿硬疼痛渐消,再2周左右,脓尽疮口愈合。 本病的病因系正气不充,邪气壅滞。由于人体抵抗力减弱,疔、疖、跌打损伤、产后瘀露等形成,邪毒走散,扩入营血,流注于四肢肌肉之间。治疗拟清热解毒、和营消肿。西医采用抗菌素治疗,脓肿形成,则切开排脓。 1.[处方名称]顾氏流注方 [功能主治]功能凉血解毒,清热消肿。主治流注。 [处方组成]鲜生地30克、赤芍9克、丹皮9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30克、紫地丁30克、黄芩9克、黄柏9克、生大黄9克(后下)、生甘草3克、雄黄粉0.3克(吞),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多发性流注1例,经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该病例在四肢躯干共发生肌肉深部脓肿(流注)6枚,经本方治疗2周,5枚消散,l枚切排后收口。此后本方在临床上又治疗数10例,均获痊愈。 [处方来源]沪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外科顾伯华等。 [处方备注]本方由唐汉钧整理。方中鲜生地、赤芍、丹皮具凉血清热作用;黄连、银花、连翘、紫地丁、黄芩、黄柏、生甘草、生大黄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另吞雄黄粉更具解毒消肿之力,协同配合能治流注肿痛 2.[处方名称]荆防流注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风散邪,和营通络,清热化湿。主治髂窝脓肿,肌肉深部脓肿。 [处方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6克、红花6克、桃仁10克、连翘10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银花l5克、炙蜈蚣2条、全蝎5只,水煎服。 [辨证加减]若中期出现身热不畅,消瘦,精神萎顿,肿块不退不消,苔白腻,质淡胖,脉细软无力等阳虚症状,方去荆芥、防风、羌活,加鹿角霜、川桂枝、炙甲片、苡仁、牛膝、巴戟肉、肉苁蓉等;若有酿脓倾向加皂角刺,制乳香、制没药;体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若后期可改用用黄芪、当归、忍冬叶、炙甘草;见阴虚症者加太子参、生地、石斛、麦冬。 [疗程疗效]治疗24例,全部治愈(单纯中医治疗10例,中西结合治疗14例)。疗程最短4天,最长67天。 [处方来源]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外科黄礼等。 [处方备注]本病初期表现为发热恶寒,胯部疼痛,跛行,局部起肿块剧痛等热症,故用疏风散邪,和营通络,化湿清解诸法;中期出现阳虚症状,原方去祛风之品,加温阳益肾之品;对髂窝脓肿严重伴有败血症必须中西结合治疗方为有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忍冬连皂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疏经通络。主治肌肉深部脓肿(针毒流注)。 [处方组成]忍冬藤60克、连翘60克、皂刺10克、当归20克、赤芍10克、水蛭5克、羌活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48例流注(肌肉深部脓肿),痊愈46例,其中24例服药3剂而愈,2l例服药4剂而愈,1例服药5剂而愈。2例无效。 [处方来源]陕西省西安铁路分局西安医院贾佐缠。 [处方备注]肌注后引起臀部感染,部位都较深,本方用大剂量清热解毒之品,又配用清热通络之水蛭,半数病例服药3剂治愈,效果满意,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处方名称]大蒜芒硝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消肿。主治肌肉深部脓肿。 [处方组成]大蒜头120克、芒硝60克、大黄末30克、醋60克。先将大蒜去皮与芒硝同捣成糊状,然后在患处用凡士林涂擦,敷以蒜糊,敷药范围要稍大于患处(高于皮肤约三分厚),周围用纱布围成1圈,略加固定,l小时后去掉敷药,用温水洗净,再用醋和大黄末调成糊状外敷原患处,6-8小时后去敷药,一般敷1次即可。如1次不愈,可再敷1次。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2外科(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