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线教师在课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三)

 玉露清雨 2014-01-13

D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D11课题目标不明确,偏离研究主题。

[问题实例]

《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生活体验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表述为:“学生通过美术课和日常生活的连接,丰富学生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这个表述从结构上讲是正确的。体现了通过某些方法,生某些变化,形成某些认识这样一种研究目标表述上的基本结构。但同时要注意,表述一项课题的研究目标时要要具体,清晰。这里如果能将美术课中通过什么具体方法、生成什么具体变化适地当清晰一下,效果就会好起来。目前的表述在这方面不很明确。

12研究目标过多、过大,超出研究范围。

[问题实例]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化课堂动态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表述为:“构建情感化课堂的新理念、新体系,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通过情感化课堂的构建,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潜力, 创设有利于学生得到实现的教育氛围、教学内容和心理气氛,让学校教育回归自然,让学生能学得更主动, 让教师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服务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一项围绕具体教学活动而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应该具体与深刻。这项课题,试图通过阅读教学中一项具体教学方法的改革,期待目标中所说的新理念、新体系及创设有利的教育氛围、教学内容和心理气氛等都显得过于宏大了。这样一种目标的确定,会便利研究内容体系同样过于庞大,形成研究工作的实际困难。

D1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措施等重复。

[问题实例]

《以政治实践活动促进政治学科教学研究》其研究的目标表述为:

A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政治课整合后的基本教学方法、途径、教学模式,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B.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习利用现代化高新科技手段,特别是在日益便利的因特网上采集信息,资料等素材的方法,并学会整理和利用获取的素材,运用多学科知识撰写调查报告、实践报告和制作展牌、谈话节目、制作网页和网站,将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学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同时增强学生竞争、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D.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E. 总结出多个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政治课整合后成功教学的案例。

这项课题的设计者在研究目标的表述中中涉及到了十分具体的内容,形成事实上讲了研究内容与操作措施,这样导致的结果一是目标表述上复杂,不方便别人理解。更重要的是,将直接造成研究内容与措施的表述上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重复表述。二是无话可说。

D14研究目标表述不当,语言不规范,与研究意义等重复。

[问题实例]

1.《小学英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课题设计者将研究的目标表述为:“课题本课题通过对小学英语课堂游戏化的教学效能研究,研究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实际操作,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支持,同时为理论工作者提供实践依据。”

2.《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其研究的目标表述为:“写话就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是运用书面语言的训练,是写作的一种形式,也是成篇习作的基础。写话有着多方面的功能,比如巩固识字与写字,运用积累的词语,学写句子、段落,养成留心周围事物并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的习惯等等。因此,低年级必须认真抓好写话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情,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及感情。’这段话为低年级的写话指明了方向。”

说明

设计好研究目标的前提是紧密依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认真构思。在具体表述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总体论述式,另一种是分层论述式。前者是直接讲明课题研究中针对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样的变革,追求什么成效。后者是分出层次,加以介绍。中小学的研究通常将研究目标分解成学生培养目标(学生的进步)、工作目标(教师与学校的发展)与科研目标(形成哪些知识、方法技巧、理论与物化的研究成果等。),分别具体表明在这三个方面的措施与变化上的追求。具体表述研究目标时,要与课题研究的措施设计、成果设计相对应。同时要注意,研究目标不能用完成时来表述。

[正确表述实例1

《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在其课题设计中对研究目标表述如下:

“研究的目标是根据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探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自信培养的方法,提高全体学生的自信水平,调整自卑个体的自我评价导向。”

这个表述属于研究目标表达方式中的总体论述式。表明了方法是“运用规律,追求的变化是从群体和个体两个角度提出的,即关注群体的提高全体学生的自信水平,关注个体的调整自卑个体的自我评价导向。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自信培养的方法;这样的表述文字虽然不多,但紧紧围绕主题,清晰明了,表述准确。

[正确表述实例2]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材整合的研究》课题的设计者对研究目标表述如下:

研究目标

培养目标:通过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篇目进行重新排序、适当增删,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完善诗歌鉴赏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赏诗、用诗、作诗的能力。

工作目标:对长期以来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的探索进行反思和提炼,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缜密、严格的工作风格。

科研目标:围绕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重新思考诗歌鉴赏教材的编排体例,形成一套实用性较强的诗歌鉴赏教材。

设计者这样的一种表述,构思全面,层次清晰,便于在研究内容上进一步高质量的分解,也便于措施设计与成效检验。

D21研究内容没有实现对目标的有效分解

[问题实例]

《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课题的设计者将目标与内容表述为:

一、研究的目标

1.总结出低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经验。

2.制定出一套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准则。

3.逐渐地使每个学生都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的内容

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与研究措施的纽带,它应该是对研究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后形成的、可研究的具体问题。在这个研究的设计中,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间的逻辑关系发生了错置,形成了研究目标比研究内容更具体的局面。

D22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不一致,关联性差。

[问题实例]

《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获取有效信息的研究》课题的设计者对研究目标与内容这样表述:

研究目标:一是通过有意识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与技巧,从而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二是探讨在初中物理学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方法、策略。

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

    2)教师课前备课的研究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课堂的研究

    4)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的研究

很明显,这项设计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存在着差异。内容为对某种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而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设计的研究内容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研究目标。

D23研究内容与解决措施混淆。

[问题实例]

课题《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究》的研究内容设计为: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通过阅读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3.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研究内容应是在充分分解研究目标的基础上表明一项课题所要研究的事物,并形成相应的认识,如方法、策略、模式、机制等,而不是确定具体的行动措施。这里的三项表述都是在表明研究过程中想具体做些什么,这样的内容应在研究方案的措施部分加以表述。

D24研究内容表述抽象、模糊。

[问题实例]

课题《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精细化实践研究》其研究内容设计为:

1.班级制度管理

2.学生自主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4.班级活动管理

5.家长与班级

    这项研究内容的设计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研究主题不突出,从字面上只字未提精细化管理;其次表述简单,研究内容应进一步说明,与班级管理精细化的联系,突出目标与内容的总分关系,要避免产生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班级管理精细化平行的错觉;最后,研究内容的第五点家长与班级表述从字面上看已经超出了“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研究范围。

说明

研究内容是回答研究什么的问题,是研究目标的分解与细化,即研究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只有把研究的问题弄清楚了,研究才能开始。通常课题越大,研究内容就越多,研究的难度也越大。研究内容设计时可以围绕研究的核心进行分解,使之成为一系列的能进行操作的具体项目。如提高中学生英语能力的研究英语能力的提升是其核心目标,研究内容也就应据此展开。具体的讲,我们可将英语能力分解成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译八要素,进而可确立八项研究内容,每项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成方法途径策略等。确定研究内容的关键是要紧扣研究目标(主题),做到逻辑对等,切忌内容小于目标或脱离于目标之外。

[正确表述实例]

《优化小学趣味朗读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朗读能力研究》课题的目标与内容设计如下:

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使学生的朗读习惯有较大的改变,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

2)探索出一套适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的朗读教学新思路,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内容 :

1)调查分析入学儿童朗读现状。

2)趣味朗读方法的研究。

3)各种趣味朗读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比较研究。

4)不同文体朗读技巧的研究

5)个性化朗读策略的研究。

 

 

 

E研究的实施

 

E11同时选择了过多的方法,而在具体措施中并没有体现

[问题实例]学科教学摆脱繁多习题的科学有效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方法:

1.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实验研究法

不少方案的设计者在方法选择上选用了过多的研究方法,但在课题实际研究方案的设计中实际并没有真正都用到。在一项课题研究中,“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这两方法总体上通常是不能一并使用的。它们都属于干预性方法,只宜采用其中一种,一般情况下,如果同时采用,“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方法,就会陷入在研究方法细节上的冲突之中。在课题研究中,并不明研究方法罗列越多越好。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的性质与研究的目的。表述上应当是用什么方法,就讲什么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不顾实际罗列的“方法”越多,越显得研究者课题设计上的存在着盲目性。但这种情况在一线教师选题时出现的频率较高。解决的办法是细心理解和把握不同科研方法的不同内涵及适用条件,基于对教育科研方法的全面、准确的理解,科学的选择和运用。

 

(修改至此)

 

E12把任意一种“研究行为”都理解为“科研方法”

 [问题实例]小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

主要利用已有的文献研究“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形成及方法的总结。

2.实践研究法

主要利用实践经验作为形成理论的依据。实践研究中重点要观测学生在实践中的反馈,由学生的反馈进一步修改指导的方法及应用。

3.个案分析法

采取个案分析法,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进行分析,总结他们面对问题一筹莫展的原因及方法对于他们是否适合,是不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该课题研究方法除第3条“个案分析法”属于课题研究方法。其它二条“理论研究法”“ 实践研究法”只能理解为某种研究行为,但不属于课题研究方法。

E13把研究方法等同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教育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公认的有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文献法等。可分为干预性方法(干预或改变研究对象)和描述性方法(描述研究对特征,不改变对象)二大类。干预性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描述性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选择应以一种方法为核心,一二种必要的描述性方法为辅助,进行课题的设计。忌多种干预性方法并行,典型的就是忌将实验研究法同行动研究法并用!缺乏实施设计。

[正确表述实例]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研究”

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

2.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评等);

3.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和评价”三个环节)。

 E21研究过程和措施表述寥寥几字,不具体

E22操作措施针对性差,与研究目标、内容不对应

[问题实例]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实施部分这样描述:

1. 查阅相关报刊、书籍、网络资料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解。

2.通过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学生在培养创新思维和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3.为保证研究的有序进行,在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利用制作的学教篇,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4.课堂的教学模式始终坚持“圆桌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收集、整理、记录效果资料。

上例只是第2条与课题研究题目有关,第134条都与本课题目内容题无关。其中第3条虽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它同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是否有必然联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没有阐明,是模糊的。研究措施失去了针对性,就迷失了研究方向。课题研究措施一定清晰具体,每项措施、作法都要与研究目标、内容紧密相关。

E23用研究的(工作)过程替代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问题实例]

课题《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中研究实施部分这样描述:

1、准备阶段(20106--20109月)

1)建立组织系统。确立领导组织,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

2)设计蓝图,撰写方案。首先明确实验目标和原则,选定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内容、方法和途径。

2、实施阶段(20109月—20117)

这一阶段主要边学习,边实施,边总结.做好前提测试、调查摸底、积累原始资料的工作,实验教师自我学习。

(1)实验教师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开展研究与实验。

(2)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交流实验经验。

    (3)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研究,做到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注意搜集典型案例等资料.

3成果总结阶段(20118--201110月)

建立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并推广,在此期间准备结题,上交研究报告。

上例是一个研究阶段的描述,是课题研究实施的日程安排,属于研究过程,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措施(作法)。课题研究的实施,应该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具体办法。这种问题在研究方案中出现较多。

E24将常规工作纳入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中

E25论文化表述

[问题实例]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研究实施部分这样描述: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已成为现代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由于我国是合作学习研究领域的后来者,目前,这种先进、科学的教学策略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对学生全面成长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将要探讨的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对策思考。

上例只在说明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宏观上解释应该怎样去做,而没有在微观操作层面上说明具体怎样去做,去实施。

另外还存在一种论文化表述情况,表现为教师可能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将一些结论性的观点、认识(很像研究报告中提炼后的结论)作为研究措施,而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使得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变窄,除非是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验证性研究才会使研究有意义。

[正确表述实例一]

《高中生厌学问题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实施部分表述为:

1、从环境和学生自身两方面入手分析厌学学生形成的原因,具体说,就是从四个方面去进行调查和分析,即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学生本人四个具体方面去研究厌学学生形成的原因。

2、由于分类的原则,方法,角度不同,学生可以被分成很多类型。我确定研究的类型是:智力型厌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动力因素型厌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弱,学习态度不好);学习不得法型厌学生(无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无迁移能力等);外因导致型厌学生(学生个体患有疾病,家庭的变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交友出现问题或品德滑坡等原因)。我们将从这四方面进行研究,并且从四种类型中探寻其各自的特点。由于厌学学生的厌学成因和现状是多方面的,所以也带来类型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兼有情况,这就需要在对厌学学生分类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有针对性进行归类。

3、我认为厌学学生的转化不是某一个教师的任务,而且要与班主任工作联系起来,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联系起来。我将本着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原则,从正面引导,抓住闪光点;针对个性特点,选择突破口;针对心理特点,开展工作;长远规划,逐步提高;加强辅导,开发智力;用爱心、信心、耐心去呵护和引导这六个方面研究转化厌学学生的方法和手段,并探寻其转化的规律加以有效的实施。

[正确表述实例二]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化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实施部分表述为:

1、查阅理论材料和相关经验,进一步细化课题实施步骤。

1)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资料,提升理论水平丰富相关经验

2)认真分析学情

3)制定课题实施的具体步骤和策略

2、按时间顺序,运用行动研究法,按照“模式训练”、“自觉实践”两个层面,以“先拆分、再创作,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策略逐步展开研究:

1)开展“教师如何将数学知识框架化,如何将例、习题与知识框架的节点对应起来”的研究。

主要是运用文献资料法,为开展数学知识框架化的教学积累资料和素材,“知识框架化”及“例、习题与知识框架的节点对应”采用“先拆分、再创作(对应)先易后难 先简后繁”的策略。

2)开展“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框架化的作用、意义,如何理解将例、习题与知识框架的节点对应起来的意义”的研究。

采用“呈现 挖空填空、展示”的步骤,让学生在“做中学”。

3)开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框架化,如何指导学生将例、习题与知识框架的节点对应起来”的研究。

采用“先理清学习脉络和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再逐一归纳分类”的策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框架化、将例习题与知识框架的节点对应起来

4)开展“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建构理论”的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建构理论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理论学习。

5)分析、总结本课题摸索阶段形成的课堂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模式在各个课型中的变式。

 

F预期成果

 

F11预期成果设计过于微观化

F12预期成果过于宽泛,不便于检验

[问题实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的研究》的预期成果描述为:

1、加快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2、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构建新型课堂的教学模式

研究成果应该是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整、改进、完善、而形成的智慧和技巧。上例成果描述中23条虽然不够具体,但基本符合要求。1条描述的就有些宽泛,超出了教师个人研究范围。研究成果是与教育目标相对应的,是期望通过研究所获得的教育效果。对一线教师来说,其研究成果一般为教学上的技巧和智慧,当然若能提炼出规律性认识更好。成果表现形式通常有: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教材、软件等。

F13预期成果和研究目、内容不一致

[问题实例]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中预期成果描述为:

1、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音乐活动,提高了学习能力;2、论文;3、研究报告。

首先上例成果描述第1条“提高了学习能力”用了“了”词本身就不合时宜。本来是研究方案一是种未实施的计划,就不能用完成时态,这是一大忌。其次“提高学习能力”这一成果没有与研究目标形成对应,即没有对应研究题目和内容中的“激发兴趣”这一目如何标达成进行预期设计。使研究内容、目标和成果脱离。另外第23条属于成果形式不是具体成果。

[正确表述实例]

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多媒体等)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预期成果描述为:

根据该研究的目标,任务,学生特点,有针对松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形成有价值,高效率的教育策略(思路,方法,步骤),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发展。

教学系统中由于“信息技术”要素的介入,使“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改变了原来的地位。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学习者;使教材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资源总和。

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成果表达形式:研究报告、论文、反思、随笔、课件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