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丹毒.

 学中医书馆 2014-01-13

丹毒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淋巴管所引起的淋巴管和淋巴管周围急性炎症,亦可由血行感染所致。本病好发于小腿及面部,足癣和鼻炎常是主要诱因。临床特征为发病急剧,常先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继而患部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边界清楚,表面灼热紧张,迅速向四周扩展,严重时损害上可发生大疱,自觉灼热疼痛。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加速,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等。本病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称慢性复发性丹毒;下肢复发性丹毒,日久可继发象皮肿。若发生于颜面部,可形成慢性淋巴水肿样改变。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相区别。本病的病原因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全身治疗以青霉素疗效较好,磺胺类药及其他抗菌素亦可选用。

祖国医学对丹毒早有认识,《素问·至真大论》称之为“丹熛”。《诸病源候论·丹候》曰:“丹者,人身体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并将丹分为十二种,其中“赤丹”与丹毒相似。《千金要方.赤毒》载:“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本病好发于颜面、腿足,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因部位不同而名称亦异:发于头面的重者称大头瘟,轻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腰胯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生于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毒。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内因血分有热,外因火毒侵袭,郁于肌肤而成。或由于皮肤粘膜有破损,毒邪乘隙而入。凡发于头面者,多兼风热;发于腰胯者为肝经火旺,脾经湿热相感而成;发于下肢者为湿热下注,化为火毒;发于小儿者多由内热所致。发于头面宜散风清热解毒;发于腰胯宜清肝泄热利湿为主;发于下肢宜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为治。


1.[处方名称]牛公凉血方


[功能主治]功能散风凉血,清热解毒。主治颜面丹毒,风热上扰症。


[处方组成]牛蒡子10克、蒲公英12克、板蓝根15克、玄参12克、野菊花10克、黄芩6克、银花12克、连翘10克、丹皮6克、赤芍10克、僵蚕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2剂,连服2天。外敷紫草油,每日2-3次。


[辨证加减]发于面部多用紫草油(紫草片30克、黄连3克、冰片O.3克、茶油500克,上药浸泡5天,慢火煮后过滤贮存备用),每日2-3次,用棉花签蘸涂患处。


[疗程疗效]治疗颜面丹毒4例,均获治愈。最短者3天,最长者10天,平均5天。


[处方来源]闽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郑则敏(


2.[处方名称]慢丹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主治下肢慢性丹毒。


[处方组成]苍术90克、当归尾45克,赤芍45克、丹参45克、桃仁45克、红花45克、川牛膝45克、木瓜45克、防已45克、黄柏30克、丝瓜络30克、泽泻30克、槟榔30克,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日2次,每次6-9克。


[辨证加减]除内服本方外,配合熏洗(海桐皮12克、姜黄12克、汉防己12克、当归尾12克、红花12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晚蚕沙12克,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稍凉后,用毛巾湿罨,每日2次,每剂可用2天)。


[疗程疗效]治疗17例。结果痊愈(随访3年以上未见复发)12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偶有复发,发作次数明显减少)4例,无效1例。一般用本方2料,熏洗14剂即愈。


[处方来源]梁诚。


3.[处方名称]商陆五灵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行血止痛。主治下肢丹毒。


[处方组成]商陆9克、五灵脂9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马齿苋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50例,全部治愈,服完4剂达临床治愈者48例。


[处方来源]江苏省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


[处方备注]方中商陆为有毒药物,但只要用量掌握适当,不至引起中毒。成人用量控制在9克以内。有严重心、肝、肾疾患者及孕妇忌用。本方小儿剂量应酌减。


4.[处方名称]神妙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主治下肢丹毒。


[处方组成]银花30克、丹皮30克、地丁30克、生苡米30克、云苓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1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体温39℃以上者顿服紫雪丹3克;红肿明显者加蒲公英30克、野菊花30克;红斑灼热者加生地15克;肿硬疼痛明显者去云苓、牛膝,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忍冬藤15克;肿胀较甚者加滑石30克、木防已10克。

可配合外治法:红肿患部外敷厚0.5厘米的消炎软膏(芙蓉叶300克、生大黄300克、生南星100克、升麻100克。上药研末后用凡士林500克调匀成膏),每日换药1次,患部灼热甚,有水疱者则用紫草油纱布覆盖患部,间日换药,换药前局部清洗1次。


[疗程疗效]本方合用外治法治疗70例,均为有效。


[处方来源]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外科郑彬彬。


[处方备注]本方适用于湿毒热壅型下肢丹毒,即局部红斑灼热明显、肿胀较轻者。(


5.[处方名称]鹿角阳和汤


[功能主治]功能温阳解毒,利湿消肿。主治慢性丹毒。


[处方组成]鹿角霜30克、麻黄5克、熟地30克、肉桂5克、白芥子3克、炮姜1.5克、川椒5克,水煎服。头2煎温服,第3煎熏洗患处。


[辨证加减]局部皮色紫暗加丹皮20克、红花6克、鸡血藤30克;疼痛加乳香6克、没药6克。


[疗程疗效]应用17例,均属慢性丹毒虚寒型,除1例转口腔医院、2例下肢呈慢性水肿样改变而中断治疗外,其余均获良效。


[处方来源]北京市第六医烷郑锦章。


[处方备注]慢性丹毒出现局部漫肿,疼痛不著,患处皮温稍低,皮色苍白或紫暗,自觉木胀感等是虚寒之象,适用本方。方用麻黄开腠,可助解散寒凝;取肉桂壮元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炮姜守而不走,助肉桂温中散寒;白芥子对皮里膜外的寒痰有消散之功。方中重用熟地补血生精填髓,扶正以驱邪。且熟地与麻黄同用,既能缓麻黄发表,又能去熟地腻隔;鹿角霜功力不及鹿角,故用量较大,取其温补肾阳兼能散瘀消肿而治虚寒性疮疡


6.[处方名称]茵陈赤小豆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利湿热,化浊消肿。主治下肢丹毒。


[处方组成]茵陈15克、赤小豆15克、滑石15克、生苡米3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苦参10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防己10克、佩兰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发热、局部红肿者加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水肿明显者去甘草加车前子10克;硬块疼痛者去滑石、木通、佩兰,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鸡血藤30克;水肿晨轻暮重者去滑石、木通、佩兰,加黄芪15克、柴胡10克、升麻6克。

可配合外敷消炎软膏(芙蓉叶300克、生大黄300克、生南星100克、升麻10Q克。上药研末后用凡士林500克调匀成膏),每日换药1次。患部灼热甚、有水疱者,则用紫草油纱布覆盖患部,间日换药,换药前局部清洗1次。


[疗程疗效]本方合用外治法治疗34例,取得满意效果。


[处方来源]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外科郑彬彬。


[处方备注]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型下肢丹毒,即红斑灼热较轻、局部肿胀明显者


7.[处方名称]苍术燥湿膏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主治慢性丹毒。


[处方组成]苍术1000克,煎煮取汁浓缩成稠膏,另加蜂蜜250克,调匀,每日2次,每次1汤匙。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临床上采用本方治疗,多获满意效果。1例右小腿焮红肿痛屡发2年,甚至2月内发作3次。就诊时急性期已过,右小腿皮色黯紫,无灼热,略有触痛,脉细滑,舌红苔薄黄,经服用本方3个月而愈。1年后随访,丹毒未复发。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


[处方备注]本方对防止慢性丹毒的复发疗效显著。若遇上述类似病例,急性发作经处理红肿消退后,即可服本方2-3个月。1料约可服半月。

丹毒

   芙蓉膏
[药物]干木芙蓉花或叶适量。 [用法]上药研极细未,过 120 目筛,在粉中加入凡士林,按 1:4 比 例配方,调匀贮瓶备用。用其涂敷患处,涂敷面宜超过思处边缘 1~2 厘米。 涂后即觉清凉,疼痛减轻,患处明显变软。每天涂敷 3~4 次。 [疗效]此方治疗丹毒 23 例,均痊愈(其中 2 例加服中药)。 [病例]张×\u65292X女,  45 岁。右侧颜面先见铜圆大红斑,肿胀灼痛,迅 速蔓延成 4×\u65301X 厘米一片。高出皮肤表面,边缘清楚突起,掀赤热痛,当即来 院诊治。诊为颜面丹毒,用上方治疗,5 天即愈。 [来源]陶春祥,浙江中医杂志  

一石散   
[药物] 石膏 50~150 克,寒水石 30 克。 [用法] 上药研未,加适量桐油调匀,涂抹患处,每天 1~2 次。 按患面大小,适当增减药量。 [疗效]此方治疗丹毒 10 余例,均获痊愈。 [病例]方×\u65292X女,  18 岁。3 天前自觉右脚面靠外侧部有瘙痒感,如 虫行于肌肤,嗣后皮肤隐现焮红一块 7×\u65302X 厘米大小患面,灼热烫手,体温 38.5℃;某医院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 18.  6×\u65297X09/L,中性 0.82,淋巴 0. 18,诊为足背部丹毒,使用抗生素 3 天效果不佳。后用上方外涂,每天 2 次, 4 天即 愈。 [来源]王永茂,陕西中医   无名肿毒   

郁李皮膏药 [
药物]郁李根皮(干品)1000 克,香油 1000 克。 [用法]用上药煎熬,待煎熬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黄丹 300 克,用桃或 柳枝充分搅拌,凉后成膏,以笋叶卷之备用。用时将药膏摊于布上外贴,5 天换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无名肿毒 100 例,一般 5~15 天即可痊愈。 [病例] 党××,男,17 岁。心窝部有一个 16×\u65356X6 厘米肿块,突出体 表 0.6 厘米,不红不热,自觉疼痛已 2 周,曾用中西药治疗 1 周无效。乃用 郁李皮膏药外贴,3 天后肿块明显缩小,l 周后肿块消失。 [来源]  王明武。四川中医

栀黄膏   
[药物] 大黄 10 克,栀子 5 克,凡士林适量。 [用法]将前 2 药研成细未,用凡士林调成软膏,装瓶备用。用时将药 膏涂于白布上贴患处,每天换药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无名肿毒 20 余例,均在 2~3 天内痊愈。 [来源]  薛威镇 四川中医

治丹毒妙方

1化斑解毒汤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歌诀】化斑解毒人中黄,玄参知母石膏囊,

黄连升麻牛蒡子,连翘甘草与竹叶。

【组成】玄参、知母、生石膏、人中黄、黄连、升麻、连翘、牛蒡子各15克,甘草15克,淡竹叶20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

【方解】本方用于治疗三焦风邪热毒发为丹毒之症,颇效。方中升麻、连翘、牛蒡子散风解毒化斑;石膏、知母、黄连、人中黄清泄胃象实热;玄参滋阴降火、淡竹叶清心除烦;甘草解毒和中。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消风散肿之功。

【主治】丹毒、遍身痒痛、苔薄黄、脉洪数。可用于丹毒、带状疱疹等病症。

【加减】如见发于上部(颈部以上至头面)者,加山羊角、石决明、生地、野菊花;中部(腰腹至胸胁),加延胡索、川楝子、橘叶、陈皮、全瓜蒌;下部(小腹、臀腿部以下),加牛膝、地丁草、黄柏;夜寐不安甚者,加朱茯苓、夜交藤、珍珠母等;带状疱疹,加金银花、大青叶、代赭石、磁石等。

【附记】按症选用下列方药治疗,效果颇佳。一是阳性丹毒,药用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二是阴性丹毒,药用鹿角霜、熟地各30克,麻黄、肉桂、川椒各5克,白芥子3克,炮姜15克。若局部皮色紫暗者,加丹参20克,红花6克,鸡血藤30克;若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丹毒膏

【来源】《程氏医学笔记》

【歌诀】丹毒膏中生大黄,川芎白芷生石膏,

雄黄冰片蜂蜡入,凡士林调始为膏。

【组成】生大黄100克,生石膏150克,川芎50克,白芷50克,蜂蜡50克,雄黄40克,冰片5克,凡士林1000克。

【用法】先将前5味药共研为细末,再拌入冰片和匀,取凡士林、蜂蜡在水浴上加热熔化,过滤后,待温度适宜时加入已和匀的药粉,不断搅匀至冷凝时备用。用时,取药膏涂擦患部,每日换药1次。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方解】方用生大黄清热凉血;生石膏清热泻火;川芎活血;白芷散风消肿;雄黄、冰片清热解毒。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活血,解毒消肿之功。

【主治】丹毒。

【附记】一般用药4~8天即获痊愈。又方用五倍子粉1000克,生大黄粉500克,冰片20克。用大砂锅将黑醋3000毫升,蜂蜜600克,煮沸后,徐徐加入五倍子粉、大黄粉,熬成药膏,趁热加入冰片、搅匀、贮瓶(缸)备用。用时,将药膏涂于敷料上,以大于病灶部位为佳,贴敷患部。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为止。疗效颇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