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颁奖季大热门的《美国骗局》,展示了文艺类的商业片的美好前景;而伍迪·艾伦凭借《蓝色茉莉》,又一次证明了:聪明的男人总是爱嘲讽。
——————————————
文/朱白
又是一年一度的好莱坞颁奖季,除了奥斯卡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金球奖,以及更多的如美国演员工会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独立精神奖、英国独立电影奖、哥谭独立电影奖等等,都在这个时候将提名名单公之于众,越来越多的年度期待之中的作品崭露头角。对于中国内陆观众来说,此时大量的可下载资源也成了年度狂欢盛宴,免费且最高质量,称得上是一次性价比最高的观影季了。
至于各种奖项上同样也大热的《地心引力》、《神偷奶爸2》等,谈不谈论你都会遇见它们,它们不是因为颁奖季,而是在院线观影中就已经处于热度之中了,本文就不多提了。
故事性在《美国骗局》这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已经不重要了。扼要的剧情介绍就是,两个骗子情侣协助美国FBI,骗了一群贪官使他们纷纷落网,所谓钓鱼执法。
但这样一部让人揪心的商业片仍然具有可看性,不仅仅是活色生香地展示了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貌时尚,还有斗艳的美女、浮华的盛宴,以及为了目的不折手段的社会背景。在真正的聪明人那里,世界永远是可以利用的,你要在胜败中总是成为那个胜利者,那么就要战胜异己,甚至加害于人。
艾米·亚当斯在片中扮演的骗子情人,称得上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演出,这不是因为她在演技上多么出色和惊艳,而是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她的浮夸轻佻而迷人诱惑的表演,刚好与之匹配。匹配程度甚至可以让人怀疑,这是一部为之量身定做的影片。
历史上经典的骗子情人角色太多了作为骗子情人,艾米·亚当斯智商很高,尽管言语表情总是透着做作,可你得承认,面对酥胸大白腿,她的做作和浮夸皆可以称之为一种优雅的控制力,以此来丰满骗子情人这一角色。
导演大卫·欧·拉塞尔也不是路人,通过《斗士》和《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两部票房和口碑都出色的作品,这位年纪不轻的导演现已跻身美国最好的文艺类商业片导演之列。没错,文艺类的商业片,换言之,就是用文艺的题材、脉络和故事,适当煽情和加以不同于惯常商业大片的叙事手法,中小成本拍摄和制作的商业性电影。它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在艺术上有所突破或者人性上深挖掘和思考,而是在商业上取得胜算。
至于《美国骗局》混乱的剪接和单调的故事主线,以及浮夸的表现手法,其实正是契合了导演诉求,即,用浮躁夸张的形式表达这个同样浮躁夸张的时代。以此来衡量,《美国骗局》就形式与内容来说,真的称得上是天衣无缝了。
与其说大卫·欧·拉塞尔再次用细节和集中的注意力打动了口碑和票房,不如说美国好莱坞对于这类经典改编片,已经驾轻就熟,所谓题材和形式的惟妙惟肖结合,也越来越没有破绽。基于此,此类好莱坞商业片已经无需我们从艺术手法上和故事逻辑上再去挑刺,只需进入其中,开心领略即可。
(图注:《美国骗局》海报。本片由克里斯蒂安·贝尔、 布莱德利·库珀、艾米·亚当斯主演。)
本片成为颁奖季的大热,当然有其必然因素,除了艾米·亚当斯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精准的表演,还是几位配角的出色帮衬,加上复杂和怀旧的上世纪流行的配乐,一边观望传奇经历,一边还能回到旧日时光,这些都是本片的讨巧之处。它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配角、最佳编剧等多项金球奖提名,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至于伍迪·艾伦每年如央视春晚般准时准点固定节奏的新片,无论题材如何、拍摄地在哪里、启用哪位巨星,都是人们热议和关注的话题。
虽然《蓝色茉莉》只拿下金球奖的亮相提名,但凯特·布兰切特却凭借这个从富人变成穷人的扭曲角色,几乎拿下全美国各大奖项的最佳女主角提名。有人说这是布兰切特一次脱胎换骨的演出,我却觉得人人心底都有一块缺口,只是布兰切特与片中的茉莉拥有同样的那块罢了。
(图注:《蓝色茉莉》海报。本片由伍迪·艾伦导演,凯特·布兰切特主演。)
伍迪·艾伦的标签是什么呢?絮叨、幽默、讽刺,这些都在《蓝色茉莉》里一开始就显露无疑,凯特·布兰切特出场从第一个表情开始,就让人期待,伍迪·艾伦会让她爆发出哪些特质,以及神乎其神的潜力,成了观影者惦记的故事之外的悬念。就像个小品,凯特·布兰切特絮絮叨叨地讲述自己生活,不乏细节,旁边的老太太只是在听,观众搞不清楚她们的关系,但应该很亲近熟悉,可是没想到二人在飞机落地后拿完行李,老太太就迫不及待地走了,她对前来接她的家人说,“在飞机上认识的,她自言自语,她停不下来地说那些关于她的生活的事……”几乎每个被伍迪·艾伦调教过的女演员,都会让人有一种格外的期待,比如《赛末点》中的斯嘉丽·约翰逊。此时凯特·布兰切特当然首先颠覆了她自己,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有点回味的被挖苦形象。
不管是《蓝色茉莉》,还是此前的《爱在罗马》、《遭遇陌生人》、《午夜巴塞罗那》,与其说伍迪·艾伦是一位创造力旺盛的电影导演,不如称之为才华横溢的短篇小说大师,就像契诃夫那种。伍迪·艾伦不屑或者说没精力再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中赋予过多的探索和审美诉求了,他只是要将一个讽刺故事入木三分地表达出来,那些爱慕虚荣的、乏善可陈的、唠叨虚伪的男女主角,他要通过其生活细节将之暴露出来。
聪明的男人总是热爱嘲讽。为此,伍迪·艾伦不惜拖着老迈的躯体凝思苦想,构建碎片般的细节,以便组成这么一部从富人跌至穷人的讽刺故事。
作为去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阿黛尔的生活》自然令人关注,直到有了资源和字幕,大多数影迷才得以观看到,随后这也成为热议作品和最佳外语片热门作品。
少女的情感经历、肉欲体验,在《阿黛尔的生活》中一览无余地展示,可是要总结和评论该片,我又想到了“乏善可陈”这个词。只能说明戛纳作为艺术电影的圣地,近来越来越主流和屈从于大众审美了,这的确是一部几乎完美讲述个体生活的作品,但无论主人公情感还是电影表现手法,都在意料之中,缺了了艺术上的探索和对可能性的挖掘。
(图注:《阿黛尔的生活》海报。本片由伍迪·艾伦导演,凯特·布兰切特主演。)
就题材和品相来说,我倒是更期待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新片《花容月貌》,同样是少女题材,相信经过去年带给人惊奇的《登堂入室》之后,欧容更值得关注了。
(责编: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