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硎山得名

 苏迷 2014-01-13

                                               支硎山得名

支遁原本是东晋大名士,他想找个地方隐居,看中了苏州城西郊一片山峦中的一座。这座山就是支硎山。不过,支硎山是支遁隐居在此之后才得名的,以前叫什么名字,失传了。为什么叫支硎山呢?这就有一段奇妙的传说。

支遁在这座山上筑了个草庐,天天在草庐里读读书,做做诗,喝喝茶,呷呷酒,很悠闲,很自得其乐。他不知道.无意间已惹恼了这儿的山怪。山怪霸着这座山,花木草虫都对它服服帖帖的,飞禽走兽也对它恭恭敬敬的,它有多神气呵!然而,来了这么一位大名士,喝茶也能喝出一套套的茶经来,呷酒也能品出一套套的酒经来,更莫说书诗礼乐、天文地理了。总之,这是一位满肚子学问的大名士。都说草木无情,其实草木也是有灵性的,天天听大名士的书声,不知不觉就受了熏陶,不免对山怪产生了不满。这个山怪,一味蛮横,真不是个东西!人家支先生温温和和,走路总拣没草的地方走,常说.草虽孱弱,也是生命,采不得踩不得。人家支先生才该受尊敬呢!草木禽兽的这些议论,传到山怪耳中,山怪把支遁恨得咬牙切齿,准备吞吃了他。

一天深夜.山怪窜到草庐正打算扑向秉烛夜读的支遁,忽然一道红光直射过来,把他吓了一跳。原来观音菩萨掐指算出了山怪的企图,赶来保护大名士了。山怪当然不敢跟观音斗法,慌忙摇身一变,变作一块大石,玩起了障眼法。观音慧眼,怎会被它蒙住,一甩手中那柄拂尘,把那大石削掉了上半截。山怪就这样被观音用天刑斩杀了,免得它日后还要害人。

那块大石被削平了,成了一块大平台。支遁常在这平台上读书,习艺。观风景。支遁的好朋友大书法家王羲之、大诗人谢安来此探望,也在这平台上与支遁切磋学问。

因大石受天刑。人们便以"硎"名之。大石受天刑与支遁有关.人们便把"支"和"硎"联起来,替山命名为支硎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