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浮桥观音寺

 歇山书房 2014-01-13

迎7.1暨庆祝“海都闽南网改名闽南网”系列报道

──泉州浮桥观音寺

41

  在北宋皇佑初年(1049年)时,因行人来往泉州笋江均以舟渡,多有不便,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泉州郡守陆广便造舟为梁,名曰“履坦”,因而此地得名“浮桥”。

  在北宋皇佑初年(1049年)时,因行人来往泉州笋江均以舟渡,多有不便,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泉州郡守陆广便造舟为梁,名曰“履坦”,因而此地得名“浮桥”。南宋绍兴三十年,提刑陈公与弟贺州同谋,枢密口公及僧文会助之,建石桥,长八十丈,翼以扶栏,并在桥头南北两端建寺、石塔,且配有力士守护。桥头其中的一座寺便是远近闻名的观音寺。

  浮桥观音寺历史悠久,距今已800多年,地处浮桥笋江桥桥头,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确是一处修身养性之良地。观音寺远近善信众多,寺庙常年香火鼎盛,加上优美的环境,四季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沧桑岁月,随着时间的流逝,观音寺在风霜雨水的腐蚀下,日显破旧,但信众仍虔诚信仰,香火不绝。到了文革之时,观音寺被毁环于“破四旧”的呼声中。直至改革开放后,周围群众对观音寺诚心备至,决心重修观音寺。于是经过众人捐资、修整,观音寺得以一展新颜,众善信对观音寺的信仰也有了寄托。从此,观音寺香火比以前更为鼎盛。

42

  然而不幸的是,2007年,笋江桥上南侧又修建了一座雄伟的高架桥。由于桥墩下大石不断爆破,加上观音寺年久失修,导致大殿、僧舍震破、破损,每天下雨天,雨水滴漏,住寺僧侣苦不堪言,但仅得到防堤办建桥施工队的一万余元修整赔偿金,杯水车薪。至今,观音寺大殿、僧舍仍是石条建筑物,已属危房。为了安全起见,四方善信纷纷呼吁重建观音寺。在众人的倡议中,浮桥的许多企业家及社会人士,如魏丽霞携二子苏幼泉、苏幼宾慷慨解囊,大力支持观音寺建设,以及社会人士叶建明、曾本生等人均捐资协助观音寺重建工程,以表虔诚之心及拳拳善心。观音寺由住持释法诚大师带领众僧人管理,他们兢兢业业,为了重建观音寺不畏艰辛,四处奔波联系海内外善信,目前已筹得近百万重修善款,并得到了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地区的旅外侨胞的承诺支持。观音寺重建工程的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在住持等人的手上进行着,改变了之前此地脏乱的环境,也为观音寺带来了新的规划。

  观音寺重建后将扩大现有规模,并增建一座露天观音,结合观音寺良好的地理环境,将其构建成集宗教、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点,美化地方环境,增加地区魅力,提升浮桥知名度,也为地方居民,特别是为老年人们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观音寺的重建一举数得,也得到了泉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观音寺秉承佛教兹悲济世之念,行善举,施善德,引导着一方百姓的向善之心。在寺前的公路上,因路口车流量大,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于是观音寺在路前立下醒目石碑,上书:“阿弥陀佛,祝您一路平安”,警醒来往车辆减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无形中,减少了该地段交通事故的发生,功德无量。而农历的初四、十八的礼佛中,观音寺在寺中向来往行人及香客免费供应斋面,以解旅者困乏,让饥者得以饱食,体观观音寺慈悲为怀,救济惠人。观音寺在善信的鼎力支持中,不断自我完善,服务大众,以佛之善性劝导世人,为地方增添了丰富的人文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