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作文指导系列之十: 表达协调

 紫曦唯幂1 2014-01-13

中考作文指导系列之十:   表达协调  

[佳作回眸]认真阅读下面的几篇美文,领悟一下中考作文的写作方法。  

[满分作文1]       想起那件事,我就骄傲  

每当经过学校门前的小卖部,看见那些各种各样的食品时,刚入学时,我成功地挡住了零食诱惑的事,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那是我入学的第二个星期。每当放学时,就能看见许多同学都围着小卖部买零食吃。我很羡慕他们,也很想吃。  

回到家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我本以为一向疼爱我的妈妈会答应,没想到妈妈却严厉地说:“不准吃零食,那小卖部的东西多脏呐,吃了会拉肚子的。”我知道妈妈的脾气,不敢多说,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我躺在床上生着闷气:他们能吃,我为什么就不能吃?别人吃了不会生病,我吃了还会生病不成?  

又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觉得妈妈说的也对。那是个小卖部,东西的质量不能保证。再说零食吃多了对我们生长也没有好处。我便反复地对自己说:“别想着吃零食,别去想着吃零食……”  

第二天中午放学,几乎每个同学都围着小卖部买这样,买那样。那诱人的食品包装,那喷鼻而来的食品香味,让我有些动摇。就在这时,“别想着吃零食,那会影响你的健康……”这句话又在我耳边不断地响着。我赶紧捂住鼻子,侧过脸,快步向前走去。可喉咙里,却忍不住咽了好几下口水。  

回到家,我放下书包,心里乐滋滋的:我成功了!挡住了诱惑。我决定每天都这样,就一定不会总想着零食了。  

这样坚持了两天。第三天,我照常向前走,突然,一个同学拉住了我的手:“老同学,这'奇多’可好吃了,你不想尝尝吗?”“哦!我……我……”我的心一紧,不知说什么好。说我没钱,万一他说我是穷光蛋,那可不好。说我有钱,我又拿不出来。我转了转眼珠,巧妙地说道;“我不喜欢吃'奇多’。”“哦!那再见!”我向他挥了挥手,继续向前走。  

刚回到家,我准备把书包放在沙发上。在放书包时,我发现沙发上有一元钱硬币。我灵机一动。这一定是妈妈拿衣服时,没留意,从包里掉出来的。我何不把这钱买零食,又能解馋,又能炫耀自己。一举两得。我正准备收好钱时,妈妈常教育我的话“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在我耳边响了起来,我果断地放下了手中的钱。还警告自己:千万不能干这种事。  

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我通过努力,终于挡住了零食的诱惑。看见妈妈丢在沙发上的钱,我会自觉地还给妈妈;再多的人买零食,我也不会动心。到后来,经过小卖部时,我连看也不会看一眼,更不会刻意加快回家的脚步。  

现在,想起这件事,我就感到骄傲。  

   

[点评]  本文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致,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多次挡住了零食的诱惑来表达自己骄傲的心情,真实可信。文章语言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却又清新质朴、实实在在,简洁含蓄、引人深思。  

   

[满分作文2]      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  

  小时候,我常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因为他能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能捏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动物。每天放学,我便骑在父亲的肩上,摇头晃脑活似一个凯旋的小将军。同学们那羡慕的眼光,更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份感情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隐约的自卑和忧伤。这思想起源于中学时填写档案表,当别的同学都在“父亲”一栏潇洒挥笔——厂长、经理、工程师时,我只能怯怯地写上“务农”。交表时,我紧紧地将表捏在手中,生怕别人看见笑话我。啊,父亲,为什么你不是厂长、经理、工程师……  

  天气转凉了,父亲关切地说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猛地抬头,父亲那苍老的脸和那关切的眼神,进入了我的视眼。我的心微微地颤了……  

  夜,还是这样深沉,这样静寂;月儿,还是这样圆,这样亮。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要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地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是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时候一样来接我了……  

  哦,起风了,月亮升高了,月光下,我清楚地看清了父亲的脸:高高的颧骨,深陷的眼睛,干皱的皮肤……忽然之间,我感悟到自己是一个多么不孝的女儿。父亲,这些年,你明显地老了,瘦了,你能原谅女儿的不孝吗?    

  月亮升得更高了,在月光映衬下,父亲那苍老的脸更加清晰。    

  哦,爱在心灵深处……  

    

 [点评]  这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其可贵之处有三:    

  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朴实敦厚的父亲,在瑟瑟寒风中,在苍茫的夜色里静静地等待怕黑怕冷的“我”,平淡之中见真情,可敬可亲!    

  二、描写细腻,语言优美。静谧的夜色,柔和的月光,浮想联翩的“我”,悦耳动听的鼾声,青松翠柏的身影,深深陷入的眼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融合,更给文章添色不少。    

  三、结构严谨,首尾圆合。全文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有自豪有伤感,有责怪有震撼,更有深深的悔悟,层次分明,一气呵成,行文自然,首尾呼应。 

   

[满分作文3]    想起了破茧成蝶  

  当春天的翅膀悄悄地托起绿色的希望,万物萌发滋长,野花们在小草的衬托下绽放出了美丽的笑脸,一群群“百花仙子”在花海中翩翩起舞之时,我的思绪不禁飞回了那次所见的破茧成蝶——震人心弦的一幕。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被妈妈从床上硬拉了出来,叫我和她一起去公园跑步。睡意未消的我和妈妈跑了二圈之后就一屁股坐在了石凳上,看着别人跑。突然,不远处的一个蛹状物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由于好奇,我慢慢地朝那“怪物”走云。仔细一看,果然这是一个茧——蝴蝶重生的地方。更加强烈的好奇心使我决定留在那儿继续观察。  

  大约过了3分钟,我看到了蝴蝶的一根触角破茧而出,渐渐地第二根……就这样,它的两根触角,一只翅膀,半个身体从茧中出来了。我十分欣喜,这是我第一次亲眼所见破茧成蝶。不过,我好像高兴得太早了,我发现它的半个身体与另一只翅膀似乎很难破茧而出。只见它奋力捅着茧,可依然没有使它的剩余部分露出一点点。我的心不禁为它这个小生命而担忧起来,到底要不要帮它的想法在脑海里闪过了许多次,可多次被我否决,最后我决定放弃救助。  

  正当我准备转向离开的时候,奇迹出现了:经过它的不懈努力,它的翅膀从茧中出来了,然后慢慢地,它的身体也露出了一大部分。可就在这时,它的一小部分身体也好像被什么卡住了,不能露出来。它用它那漂亮的羽翼狠狠地敲击茧,色彩艳丽的鳞片落了下来,布满了厚厚的一层,对它而言,生命比美丽更可贵。就这样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它终于破茧而出了。它在茧上停留了一会儿,便挥动着它那残破的羽翼,满意地飞远了,飞去过新生活。  

  望着蝴蝶远去的身影,看着地上那一层厚厚的鳞片,我的心被震动了,被它那永不放弃的求生信念所震动了。每当看到彩蝶纷飞,我都会想起破茧成蝶,为它那美丽的背后所经历的磨难感叹,更对它有不灭的信念产生无限的敬意。  

    

[评语]  八股文式的套文令人生厌,而“豹头”、“虎腹”、“凤尾”的三股文却具有结构完整之美。本文开头“当……之时”中的修饰语“托起……希望”,“绽放……笑脸”,具有大起之气;“静观——担忧——否决——震动——感叹”,环环相扣,饱满而有波澜;结尾“被它那永不放弃的求生信念所震动了”,“对它有不灭的信念产生无限的敬意”,深化了主题,令人回味;“对它而言,生命比美丽更可贵”,具有画龙点睛之神韵。  

   

[满分作文4]         想起了那次醒悟  

  当初的我对老师来说是个问题学生,对父母来说是块心病,对同学来说是位可怕老大。我上课捣蛋,顶撞老师,下课恶作剧。但那次醒悟却使我完全变了样。  

  “××,你不听课别影响其他同学,你要说话到外面去说,没人拦着你。”数学老师又在冲着我喊了,只见他脸上青筋条条勃起。脖子涨得通红。“啪”一声响,我把笔往桌上一摔喊道:“你以为你是谁,稀悍听你的课,你以为你了不起,没水平。”说完我大步流星朝门口走去。这时他的脸由红变白,由白变绿,最后又变成了紫色,身体气得瑟瑟发抖。“当”门关上了。我夺门而出。  

  我慢慢踱回家,知道家里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一次隆重的“洗礼”。因为每次我顶撞老师后,总会有电话通知家长。但我现在练就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功夫,无论他们如何打骂,决不流一滴眼泪。  

  回到家,出乎我意料,家里没人。于是我走回房间,关上门看书,那是我心情不好时唯一会做的事。  

  忽然一段话映入我的眼帘“成熟的麦穗垂着头,那是在教育我们要谦虚了;成群的蚂蚁搬骨头,那是在教育我们要团结;温柔的水滴穿石头,那是在教育我们要坚韧……”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仔细一品味,终于明白了,小小的麦穗、蚂蚁、水都能教育我们这么多,何况是一个老师。他就算水平再低也不会比学生低。学习需靠自己,但也少不了教师的指导……  

  哦!我明白了,不是老师水平低,而是我自身有问题。顶撞老师是我不对,上课捣蛋亦是我不对,恶作剧还是我错了。但坚韧我却做到了,因为我从不流泪。  

  后来,我变得爱学习了,不再顶撞老师,不再令父母头疼,不再让同学畏惧了。许多老师都感叹“浪子回头,孺子可教。”  

  现在成绩好了。我也读懂了那句我从前决不会明白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火昔炬成灰泪始干”!  

    

[点 评]  本文能得高分主要有赖于语言的两大特色:①不乏幽默之处,如“练就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功夫”,“这时他的脸由红变白,由白变绿,最后又变成了紫色”。②引用恰到好处,如“成熟的麦穗垂着头……”“浪子回头,儒子可教”等。  

  其次有赖于精彩的描写,如第二段的语言与神态的描写,第6、7段的心理描写。  

  本文不足之处是①量词运用不当,如“是位可怕老大中的'位’”;②一段“映入我眼帘”的话就使“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以致使“可怕的老大,浪子回头”,稍嫌简单化;③错别字太多,如“稀悍”、“儒子可教”“火昔炬成灰”  

   

表达协调  

【中考凝眸】   

    文章的表达是否协调,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很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写作时随意性很大,结果就带来了表达不协调的问题。  

    一、表达方式单调乏力。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在一种文体的文章里,当然应该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是,如果记叙文中从开头起,一直叙述到结尾;议论文中,从开头起,一直空讲道理到结尾;散文中,抒情不断;如此这般的作法,只会适得其反:带给人的是单调,乏味,表达效果差。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写记叙文,不用描写和适当的议论、抒情。即使用,也不注意与记叙中心保持一致;他们写议论文,不用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者说理与举例两张皮;他们写散文,不写景,不叙事,结果文章毫无生气,呆板沉闷,而且影响主题的表现。对于这些表达不够协调的文章,我们大多判到中等及以下之列。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依照惯性行事:写人,必定要先交待人名,叙写外貌,接着再概述事例来反映他(她)的性格或思想;写事,经常是开头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随后清起因、经过、结果。从表达方法上看,要么平铺直叙,要么空发议论,要么滥发感慨,让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样的表达,可能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但是,肯定存在表达乏力的问题。  

    二、体式要求不闻不问。有些同学爱选用日记、书信、演讲稿、节目直播、人物访谈、寓言、童话、通讯报道、说明书或者实验报告等非常规形式,但是不顾这些文体的基本格式、基本表述方式:比如,标榜是书信,相关的格式却不到位;标榜是剧本,却没有戏剧冲突,等等。  

    三、写作顺序无序转换。有些同学为了增添文章的神秘感,一会儿采用倒叙,写回忆中的事情;一会儿又回到现实中来,写眼前的事情;一会儿又插叙,写不相干的往事。这样一来,一件事可能被写得支离破碎,读起来业很吃力。  

    四、语言风格随意变化。有一篇文章,开头讲究风趣,用了戏谑性的语言,产生了很幽默的效果;中途转为深沉的语言,给人讲了一些哲理。文章的情节、感情基调本来没有什么改变,作者的语言风格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别扭。  

    五、文题配合别扭生硬。比如,面对《小议顶撞父母的现象》一文,你选用形象化的描述性语言,背离了题目要求的议论性风格,这样就会造成文章和题目不相协调的局面。  

   

【感悟升格】   

    下面是《关于掌声是否该吝惜的辩论会实录》一文中的一个片断:  

    反方主辩站起来说:“我们随处随时都能听到掌声。但是课堂上同学发言卡壳时,比赛场上运动员被无情地淘汰出局时,我们也会听到掌声,从掌声中我们不会听到什么。这样的掌声对我们并不重要。”一旁的反方队员都很得意。主辩接着大声说:“我方认为,掌声不可随时随地随便,不需要掌声的时候请不要给掌声。”这时候,下面响起掌声一片。反方主鞭高兴地笑了起来,然后坐下了。辩论越来越精彩了。  

      上文采用一般的叙述方式,写出辩论场上人物发言的过程及其相关人员的表现,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标题是“关于掌声是否该吝惜的辩论会实录”,说明本文只能记录辩论会上的辩论交战双方的语言。至于用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的内容,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应该尽量回避不提。至于作者自己对辩论会的评论,更是大可不必了。修改本文,一是应该删去其中的一般性非人物语言,留下来的非人物语言放在括号中以示附录;二是适当使用一些语气强烈的句式,以增强论辩的力度。下面就是修改稿:   

      反方主辩:诚如对方主辩所言,我们随处随时都能听到掌声。但是请问,课堂上同学发言卡壳时,比赛场上运动员被无情地淘汰出局时,演唱会上看到了让人倒胃口的节目时,我们也会听到掌声,从掌声中我们会听到什么呢?听到敷衍,听到起哄,听到倒喝彩。这样的掌声对被鼓掌者、对你自己也很重要吗?我方认为,掌声不可随时随地随便,不需要掌声的时候请吝惜你的巴掌!   

      (掌声一片。反方主辩面露得意,笑,坐下)  

      修改之后,原文记录了反方主辩的话语,对相关情况的介绍安排在括号里作为附带说明,这样一来,突出了重点,也完全符合“实录”体文章的写法。在论辩语中,增加了一些论辩场上常用的反问句,增强了语气,强化了表达效果。  

   

【精彩回放】   

    1、到接近放早学的时候,太阳出来了。在阳光的照耀下,雪更显得耀眼夺目。可是,雪似乎不适应南国的阳光和人们高昂的热情,竟羞涩地开始隐退了。山上的白色褪去了,屋顶的白帽不见了,树叶尖儿流下了滴滴泪珠,地上留下了一窝窝雪水。到了下午,背着阳光的阴凉处还有一些雪块顽强地活着,久久不肯离去。       ——选自广西百色市中考满分作文《雪》  

    2、自信中成功之。拥有了自信,也就拥有了追求成功的基础。海伦·凯勒说过:自信是命运的主宰。童年的爱因斯坦曾十分自信地交给老师一只非常粗糙的小凳,也骄傲地告诉老师:这是第三只,比起前两只,要精致得多。谁又能否认他们日后的成功与当初的自信有关呢?自信如风帆,为人生这艘驶向成功的船提供着最基本的动力。   

      ——选自江苏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从“头”说起》  

    3、如果你不是草儿,不能用绿色装点大地,那么你就做江河吧,用你的乳汁去哺育一方土地,那么你将是那里最美丽的风景;如果你不是江河,不能用乳汁哺育大地,那么你就做砖石吧,用你的身体去支撑一座大厦,那么你也会成为那里最美的风景。无论你是什么,只要你有所奉献,只要你走出他人的美丽,走进自己的世界,那么,你都可以成为你熟悉的地方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选自广西河池市课改区中考满分作文《云在青山月在天》  

    4、当那刷刷刷的扫地声消失的时候,我打开了阳台的木门,那温暖而柔和的阳光稳稳地落在了我的头上、脸上、身上。好惬意啊!我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便在阳光下做起了健身操。我呼吸着室外新鲜的空气,让胳膊、腿、腰尽量地伸展、放松。顿时,我感到一夜的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   

      ——选自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我有一个好习惯》  

    5、当你坐在云霄飞车上一冲而下,是否感觉到每一根神经都在疯狂叫嚣着的惊险与刺激?当你徜徉于山水之间,是否体会出那份宁静而舒心的恬淡?体验,不可强求,是当你完全融入一个特定的环境,并且其中的某些事物能够触动你的心弦,让你产生共鸣的一瞬间才能获得的心灵感悟。体验,是偶然的,总是和我们不期而遇,它到来时犹如灵光一闪,无比跳脱,而当我们真正获得它之后,又显得深刻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选自甘肃兰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用心体验》  

    6、因为我想看脚下的碧水清流,感受那生命静静流过,让我懂得珍惜时间,奉献自我;我想看到你们在我脚下嬉戏,让我明白生活的欢乐与美好,感受生命的活力;我想看见我深深扎入泥土的根,让我了解我一身的翠绿来自默默无闻地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为我汲取养分的根系,为它的付出而换来我的幸福,报一颗感恩的心。   

      ——选自江苏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从“头”说起》  

    7、我是一撮黏土,在河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时候被一辆卡车装走,经过一系列的“磨难”,我成了一个容器——一个普普通通的容器——甚至有些丑陋。我被安放在一个肃穆的礼堂里,一株白合花扎根于我的心中。   

      ——选自浙江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沟通》  

   

【实用技法】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优秀文章大多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产物,单独运用某一种手法很难写出出众的作文。要实现表达协调的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准确把握文章体裁  

    之所以要先把握未来文章的体裁,是因为一定的文章体裁是与相应的表达方式相配套的。比如,记叙文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说明文必须以说明为主,等等。有时候,拟题者给出的文章题目具有鲜明的文体倾向,比如“××之我见”、“说××”、“××综述”等题目,就必须写成议论文。这时候,我们就要遵循这样的文体导向,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至于文体让我们自选的题目,写作前也要先明确自己准备写什么文体的文章,从而好恰当确定主要的表达方式。  

    二、综合运用表达方式  

    这么做,使得文章有景有物,有人有事,有情有理,能够收到形象感人、意趣盎然的良好效果。一般而言,在记叙文里,除了记叙为主外,一定要以追求形象为目的,运用描写手法写好其中若干片段:比如人物的一连串动作,人物的神态变化,人物活动的场景,等等。同时,必要时要运用议论抒情,通过以情点染,以议升华,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在说明文中,要通过增加议论抒情,适当以议点睛,以情着色。在议论文中辅以叙事和抒情,可收到情理相济、形象生动的效果。对于散文而言,更是要兼用多种表达方式,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启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抒发自己的情怀,做到各展其长。  

    具体到一篇文章里,到底该增加哪种表达方式,这没有定论。一般而言,这需要因文而异,因内容而异,因主题需要而异,因作者的认识而异。也就是说,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表达主题,更能显示你对生活的独特认识,你就增添哪种方式。同时,增加的表达方式在种类上应该多一些,在篇幅上应该少一些,做到简明扼要。  

    三、尝试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以记叙文而言,就有顺叙、倒叙、补叙或插叙等顺序;写议论文,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顺序外,还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顺序。不同的顺序,使得文章的表达具有不同风韵,呈现变换迷人的风采。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交错交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运用过渡句,作出清楚的说明。  

    四、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  

     文章语言风格,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表达习惯、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一旦确定或者轻松活泼、或者形象生动、或者蕴含哲理的语言风格,就应该保持统一,而不要随意变化。  

   

[实战演练] (2007年中考作文浙江宁波。略有改动)  

     人的成长,犹如在沙滩上行走,每前进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人生中的一步,有时至关重要。很多的科学家受益终身的经验,正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亲身历险,走一步,走  

一步,铸就了他一生的成就。  

  请你追溯自己的生活历程,截取一个或几个感受较为深切的片断,写一篇文章。要求真实具体地描述事例,反映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可以是思想认识的,可以是道德修养的,可是  

知识技能的,可以是体质体能的,等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  

     [审题指导]  2007年宁波市的作文题目看起来有些“老”,但实际上与新课标精神是非常吻合的。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成长”是学生每天都在感受的一个词语,学生很容易找到相契合的题材。二是公平性,地域上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家境上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困,思想上不管是成熟还是幼稚都有东西可写,都可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来。三是题目“放”“收”合理。成长看起来是个命题范围很广的话题,但是在第二段文字里命题者又在文体、表达方式和主题上作了适当的限制。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并没有认真地审题,结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离题、偏题现象。仔细读第二段题干信息,你会发现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写成长过程中自己获得的成长和进步的内容;二是要求以叙事为主题,可以适当议论和抒情,如果通篇都是那种议论抒情或者是泛泛而论,那就有离题偏题的危险了;三是在取材的“量”上可以是一件事情,也可以是几件事情,但是主题必须同宗。  

  在前面三个前提下,我们要把文章的着眼点首先要放在立意的深度上,面对成长这样一个熟悉的话题(虽然没有标明,其实这是一个话题作文),我想一般考生都会避开原本意义上物质角度的诸如身高之类的“成长”,都会从思想这个角度寻求“成长”的立意:幡然醒悟,全新蜕变,意外启迪,技能长进,都可以挖掘出深的东西来。其次好马配好鞍,好的题材还需要有靓丽的装饰,所以在文体和结构上可以好好作些文章。这篇文章整体来看应该由两个单元组成:叙事+感悟。大致都这样,至于这个叙事部分你是借用电视访谈让嘉宾来说出来,还是用小小说让故事中的你现身说法,抑或是用日记来解剖独白都没有关系,要注意的是,叙事要厚实集中,这样才能使下文的画龙点睛显得更加水到渠成。感悟也一样,可以选择更加灵动更加新颖的形式来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