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鼓浪屿——大夫第![]() ![]() 大夫第,海坛路58号,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系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 昔日的大门今已不在。 ![]() 清嘉庆之年,同安石浔人黄旭斋来到鼓浪屿建起二落燕尾式四合院,其子黄昆石官至户部监印,即选知府、盐运使、中宪大夫,生有五子,并领养二子,取义“七贤”。后在大夫第右侧建四落大厝和一座燕尾双曲屋面住宅。这些具有闽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鼓浪屿现有最早的民居。主房为四合院,两侧有护厝,左右拼接。建筑立面处理丰富,用实心砖或空斗砖砌成图案,朴实无华,建筑屋背为燕尾式,内部透雕花饰秀美,绚丽多彩,充分体现闽南民居建筑的传统艺术。 ![]() ![]() ![]() 大厅石门楣上原”大夫第“牌匾的圆形支石。而今牌匾已不在。 ![]() ![]() 淡淡桂花香 ![]() 斑驳的外墙 ![]() ”大夫第“牌匾现悬挂在一街之隔的中华路25号(四落大厝)。该大厝亦建于清嘉庆年间,为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 ![]() |
|
来自: 馱夫 > 《原创--鼓浪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