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同里:同里古镇的古桥

 璇琮坑 2014-01-13
同里古镇的古桥
原文地址:同里古镇的古桥作者:ak-8307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同里思本桥,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同里蒋家桥

江南六大古镇,浙江和江苏各占三处,江苏三处均在苏州境内,分别是昆山的周庄、吴中区的甪直和吴江的同里。浙江三处分别为嘉兴市嘉善县的西塘、桐乡的乌镇和湖州的南浔。去过六大古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大同小异。对一般的游客来说,游了一处就够了,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能从任何一个古镇中“借一斑略知全貌”。

对钟情于古镇旅游和寻访古桥的人来说,任何一个古镇都不会轻易放弃,那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老镇,因为每一个古镇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渊源,更何况是六大古镇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古镇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江南兴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周庄和同里。

同里古镇更有其独特之处,镇中的退思园是其它五镇所不及,它纳入了苏州古建园林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同里的太平、吉利、长庆三桥走桥文化在江南桥文化中更具特色。乌金桥上的桥心石雕刻“马上报喜”,与太平军进驻同里有着历史纪念意义。富观桥的龙门石“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雕刻更有民间传奇色彩。镇西北的思本桥是吴江镜内仅存的宋代石拱桥。

同里古镇的水系走向和桥梁分布图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退思园天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饮马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普安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东溪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东新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中川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泰来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升平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中元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鱼行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泰安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乌金桥及桥心石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会川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上元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蒋家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吉利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长庆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太平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镇区三桥太平、吉利、长庆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三元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永安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玉带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富观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镇北醉枫园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镇西大庙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镇西北思本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镇西大兴桥

[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

思本桥〖思汾桥〗

位于吴江同里辽浜村,跨市河。南宋宝囿年间(1253-1258)诗人叶茵所建,俗称思汾桥。后代曾重建。东西走向,单孔拱型结构,除石阶改为花岗石外,其余均为武康石,拱券以分节并列法砌筑,顶宽1.85米,堍宽1.90米,长22.50米,矢高4.50米,跨泾9米。其矢跨比率恰为1:2,拱圈呈半圆形,与水中倒影虚实相接,合成整圆,波光粼粼,秀丽异常。1995年4月19日公布为省文保单位。

思本桥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周围曾经野草丛生、青藤蔓绕,显现出古朴逸秀,以其800年的桥龄雄居古镇桥祖之位。南宋诗人叶茵因不满朝廷昏聩,告退还乡,捐造“思本桥”以明志,警醒为官者当“万事民为本”。

富观桥

富观桥是同里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建于元至正十三年。在此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传说这条鲤鱼在三月桃花水发的时候,乘风破浪奋力跳跃,想跳过龙门脱去凡胎而进入仙界,可就在它奋力跃出水面的时候,桥上走来一为如花似玉的姑娘,鲤鱼凡心一动,结果已跳过龙门的头部变成了龙头,而龙门外的半身仍旧保留了鱼身。

普安桥〖小东溪桥〗

普安桥,俗名小东溪桥,位于镇东北端,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弘治中里人顾宽、沈达重建。正德元年再建,清道光三十年再行修葺。桥为单孔石拱桥,系花岗石构置,拱圈框边,北侧曾有弘治修建石碑一块,去了几次均未见到,龙门石有轮回石雕一方,桥面东西两侧用石条作栏石。该桥长21.15米,桥宽2.5米,桥堍宽3.5米,矢高3.62米,跨度7米。该桥虽然几百年风雨仍然结构完整,石质上乘,不留维修痕迹,无任何不协调之处,是本镇古桥保存最完美的一座桥。该桥为后港注入同里湖主水道出口处,至湖口之罗星洲仅半里许。后港之北,有创于明弘治间的义学,有建于清乾隆十二年的同川书院,河港之南,有创于清光绪三十二的丽则女学,且元代名画家倪瓒寓居同里时,留有诗句“借书市药时来往,不向居人道姓名”。清代名儒沈德潜曾教授于里中,文风之盛甲于一时,因此里人称该桥为读书桥,此桥至今保存完整,列市级文保单位。该桥桥联,东侧为“古塔摇红迎旭彩,罗星晕碧锁溪光”。西侧为“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泰来桥

泰来桥 跨冲字、秵禾兼两圩,明末(1640年),里人马而锡,出资银五十两,建木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徐焕易石重建,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修,2003年,由镇政府出资,将东西两块石梁置换新石梁。(东石梁于1983年秋断裂,由水泥代替,西石梁于2003年3月断裂),并对桥局部进行维修。该桥是镇中心体形最高大的一座石桥,梁式单孔,桥台为青石,其余为花岗石砌置,东西两侧为木栏,此桥已不作为主要通道,由其东侧中川桥通行。此桥长30.85米,桥面宽3.43米,桥堍宽4.94米,矢高4.35米,跨高10.85米。桥墩南北内侧,均刻有“乾隆丙寅春贞徐焕章氏建”字样,柱石上有对联:东为“垂天螮蝀通兰鹢,夹岸楼台护玉龙。”西为:“题柱客从云表度,涉川人向镜中来。”

东新桥

东新桥跨东禾会禾即、成字两圩,是在成字圩之西北角,东距东溪桥半里许。该处一向无桥,仅有渡船往返。每逢风雨或夜间,则需绕道东溪桥。民国以后,成字圩西部工商业逐渐发展,电气公司、火油公司、电话电报局及米业工会等相继建立,架桥兴市势在必行。终于在民国16年(1927年)由兴业电气公司股东之一薛淦夫组办公益社发起筹资倡捐,桥址南端在成字西北角岸边,北端选在新填地中段一杨姓染坊店后门的旷地处。桥为梯形松木梁式结构,桥梯两侧由两根上下并列的细铁管,紧铆于自南至北的铁柱上以作桥栏。木桥凌空而起,东与东溪桥,西与泰来桥高度相仿,桥洞可容装运百吨米包的驳船通过。该桥之建成。行人称便,商贾欢欣,简称为新桥,因梁式木桥,地处市区要冲,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桥桩逐渐摇晃,铁栏弯曲,桥板脱落,险象丛生,于民国37年(1948年),由桥两岸商贾厂主募资改建成梁式石桥,沿用至今。

升平桥

初建无考,明正统十三年重建,清康熙四十四年里人项祥甫等募资重建

乌金桥〖叹息桥〗

落在镇西北郊,是当年苏州到同里的必经之路,也是古镇的重要入口。那一年古镇百姓为迎接太平军,一夜之间修建了此桥。桥面中心方石上特意刻了一幅 "马上报喜"图,以预祝太平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中元桥

中元桥 跨洪字、冲字两圩,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易石重建,是同里镇唯一的梁式三孔石桥,该桥形制十分独特,两端各用两根斜梁,在斜梁上凿出阶梯槽石级搁在槽上,桥中孔排柱上东侧刻有“奉宪永禁捕鱼”,西侧刻有“放生官河”桥栏板为石条,桥长21.20米,桥面宽2.55米,桥堍宽3.29米,矢高4.50米,中孔跨度6.40米,桥联:南为“中流锁钥通津渡,元气潆洄积庆祥。”北桥联难辩。此桥造型纤细优美,是值得保护的一座古桥。

泰来、中元两桥合称赌气桥,传说以前这里住着两位财主,一位姓徐患有足疾,一位姓钱,眼力不好,有一天他俩一起喝茶,那个姓徐的财主指着茶馆旁的木桥(即泰来桥)说:我要把木桥改为石桥,以后你老兄可托我的福,不必在风雨中扶着桥栏过桥,话声刚落,姓钱的财主发火了,对徐说:“你造你的桥,我走我的路,为什么要托你的福,再说,你能造桥,难道我不能造?事隔半年,两座桥先后落成。因此群众称之为赌气桥,尽管两个财主赌气,却方便了群众。

中元桥上有六六大方的雕刻,估计是湖州德清的桥匝所建。

太平桥

初建无考,清乾隆十二年,里人范景烈等重建。

吉利桥

初建无考,清乾隆十二年,里人范景烈等重建。

长庆桥〖谢家桥、广利桥〗

长庆桥俗名谢家桥,又称广利桥,坐落在江苏省同里镇繁华地段。桥长7米,宽2米,桥孔成圆形。是明代同里人陈镛、谢忱政建。1988年在清理两侧金刚墙上的杂树时,同时对拱面建筑进行了加固整修。长庆桥的桥联是:“共解囊金成利济,好留柱石待标题。” 它与太平桥、吉利桥成为同里人气最旺的“三桥”,千百年来这里一直广为流传“走三桥”的民俗,看作是消灾消难、吉祥幸福的象征。

汤家桥〖上元桥、永兴桥〗

汤家桥又名上元桥,永兴桥,跨西柳、南荒两圩,初建无考,明永乐二年(1404年)重建,正统十三年(1448年)道士戴志渊重建,易名汤家桥,清康熙初(1663年)里人程汝端,乾隆五十五年里人募资重建,嘉庆年间又重修。现在桥梁,两边为条石踏步,中间桥孔为钢筋砼,栏杆为铁栏杆。

大庙桥〖大通桥〗

大庙桥又名大通桥,跨耦字、籍字两圩,明正德初(1506年),里人顾宽等建,清康熙中(1687年)里人顾世美重修。

蒋家桥

蒋家桥在西柳圩,明景泰中(1451~1456年),里人陈让建,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里人朱东发等募资重建。此桥址原是广仁桥,蒋家桥在此桥旁靠南。现浜已填掉。故现桥名为蒋家桥。

大兴桥〖大杠桥〗

大兴桥 位于栅桥村,跨襟字、原字两圩,重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俗称大杠桥,吴江沈敦本、敦震、敦厚捐资重建。拱形单孔,除金刚墙有少数青石外,其余均由花岗石而筑,圈顶中部龙门石有“双龙戏珠”图案,桥面有圆形莲花石刻图案,桥东西侧拱圈顶部各有一方“重建大兴桥”眉额,桥墩东西两侧有“吴江沈敦本、敦震、敦厚捐建”,“中华民国二年冬十月日立”阳刻桥联。桥长16.6米,桥面宽2.4米,桥堍宽2.82米,矢高3.9米,跨度6.4米。此桥桥台残损,眉石残缺,栏石不存,桥阶脱位,长有多棵谷树,影响桥身严重裂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