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塔区惠农合作社小香葱俏销国外

 七里山人 2014-01-13

红塔区惠农合作社小香葱俏销国外

[玉溪网发布时间:2014-01-10 进入社区 来源:]

  

  采用喷灌技术后,一名工人就可以为100亩小香葱浇水。

  本网讯(记者  李晓兰摄影报道)去年以来,借助红塔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拆除大棚、调优种植结构的机遇,红塔区惠农蔬菜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拆除大棚发展起精品蔬菜规模化种植。目前,以露天小香葱为主的精品蔬菜已经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地,发展势头正好。

  小香葱原产于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和西方一些国家,是一个经济效益非常高的特菜品种,发展前景广阔。

  虽正值冬季,但在北城街道小高桥附近的一片田地里,却丝毫看不到寒冬的萧瑟:成片栽种的小香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穿插在一片绿色中的白色喷灌管中滋滋喷出的水雾,为这片美景再添活力。

  惠农蔬菜合作社依托玉溪祥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里以小香葱为主,春菜、意大利生菜、银丝黄等为插栽种蔬菜。在基地进驻前,这片田地一半都已撂荒,另外一部分,则租给了外地人搞大棚种植。2012年10月,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向高桥小组居民租了260亩土地。去年9月,在红塔区、北城街道组织的拆除大棚过程中,合作社理事长李树祥自掏腰包,拿出5万元补给呈贡农户,把距离昆玉高速200米以外的10亩大棚也拆掉,并将这部分农田流转到公司统一经营。

  土地流转后,合作社用标准化种植模式发展精品蔬菜,主攻出口。投入600多万元安装了5千个喷灌头,一名工人就可以照管100亩田,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基地利用小香葱四季可播种的特性分片种植、分片销售,做到了“天天都在卖,天天都在种”。在这片基地里,每亩产量为4至4.5吨,采摘期为40-50天,可反复轮种、四季采摘。依托公司优势,已经形成了小香葱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2013年,该合作社在红塔区内种植小香葱面积达3千多亩,年产值超过6千万元,产品出口到了东南亚、日本等地。

  李树祥对种植小香葱可谓情有独钟。他说:“9年前,我就开始种小香葱了。那时用大棚种,不光育苗费用高,产品品质还不好。味淡、农药残留高,叶子也容易蔫,根本达不到运输、出口的标准。种了一年后,我就动手把大棚拆了。实事证明,还是让它回归自然、露天栽种才好!”

  附近的农户对这样的种植模式也很认可。小高桥2组村民尹翠华告诉记者,由于人多地少,栽种成本高,自己家的1.7亩田每次栽稻谷都要倒贴钱,后来干脆撂荒了。现在她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在基地上干活,每月能够拿到工资,土地也有租金收入。据了解,在合作社的9个基地里,有1700多个像尹翠华一样的农户。

  “这几年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是大趋势。对于这样规模化种植小香葱的前景,我十分看好。”李树祥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