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盗汗自汗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汗证(盗汗、自汗)

    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常用的临床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1 .碧桃干红枣汤治盗汗
[方  剂] 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风干,色绿者佳),红枣10枚。
[制用法] 煎汤。每晚1剂,连服3剂。
[功  效] 止汗。
[验  证] 据《中华内科杂志》介绍,碧桃干对肺脓肿、败血症等不同疾病所致的盗汗,都有一定效果,经临床应用无任何副作用。
2 .加味牡蛎散治盗汗
[方  剂]  锻牡蛎100克、生黄芪100克、麻黄根50克、五味子50克。
[加  减]  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克;阴虚燥热加生地10克、白芍10克;心悸眠差加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制用法] 上药研粗末。瓶贮备用。每次10-20 克,用浮小麦巧克同煎,滤去渣热服,1日2次。
[功  效] 治体常自汗,动则益甚,时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神疲者;气虚表弱,卫阳不固之证。
[验  证] 方xx ,男,50岁。就诊日期:1950年10月16日。患者神疲乏力,时易盗汗,动则尤甚,易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 此气虚卫外之阳不固也,予本方每天20克,加人参须6克、浮小麦15克同煎去渣,日2次分服。连服2周,体力好转,自汗亦解。
[备  注]  煅牡蛎潜阳敛汗;生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走表固卫;五味子敛阴止汗;浮小麦滋养心阴,共奏益气固表、潜阳敛阴,养心止汗之功,故自汗盗汗均可随证加减用之。本方对病后体虚之自汗盗汗极为适宜,但对亡阳的大汗淋漓则不能胜任。
3 .五倍子散治盗汗
[方  剂] 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 研极细末,贮瓶备用。每次2-3克,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时敷肚脐窝,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晨除去。
[功  效] 本药味酸涩功专收敛,用于自汗、盗汗有收敛止汗之效。
[验  证] 王xx ,女,35岁。就诊日期:1975年10月5日。患者夜间睡中盗汗,醒后即止,时有燥热感,余无不适。予本方治疗4次,汗止而愈。
[备  注] 脐部有湿疹或皮肤破损者勿用。用5-6次无效者停用。
4 .麦枣汤补气血敛汗
[方  剂] 浮小麦50克,大枣50克。
[制用法] 水煎。日服1剂。
[功  效] 养心神,敛虚汗。用治盗汗。
[验  证] 此方在农村被广泛应用。
5 .黄芪羊肉汤滋养敛汗
[方  剂] 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怀山药15克。
[制用法] 将羊肉用沸水先煮片刻,捞出后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三味中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饮汤吃肉。如小儿无咀嚼能力,可煮成浓汤饮用。
[功  效] 健脾补虚,滋养敛汗。主病后体虚盗汗。
[验  证] 孙xx ,女,15岁,经服3剂盗汗即愈。
[备  注] 阴虚太重的小儿忌用。
6 .猪心黄芪汤治自汗盗汗
[方  剂] 猪心1个,黄芪12克,党参12克,五味子4克。
[制用法] 将黄芪等三味纳人猪心内,加水炖熟。吃肉饮汤。
[功  效] 补气血,安心神。用治体虚所致的自汗、盗汗。
7 .酿羊肝主治体弱盗汗
[方  剂] 羊肝1个,糯米60克,红枣5枚。
[制用法] 将羊肚洗净去污,糯米淘洗干净,同红枣放人羊肚内,用粗线缝口,放锅内隔水炖熟。饭时切开羊肚,调好味,佐餐。
[功  效] 强壮脾胃,补中益气,复元敛汁。主治体虚盗汗、自汗。
[验  证] 据《新中医》介绍,以上2方在治疗的体虚所致盗汗、自汗均有良效。
8 .韭菜根治自汗盗汗
[方  剂] 韭菜根100克。
[制用法] 水煎汤。顿服。
[功  效] 敛汗。用治自汗、盗汗等。
[验  证] 屡用神效。
9 .燕麦米糠治虚汗不止
[方  剂] 燕麦50克,米糠25克,饴糖15克。
[制用法] 将前二味水煎,去渣。分2次服,服时加饴糖调味。
[功  效] 补虚敛汗。用治自汗、盗汗、虚汗不止。
[验  证] 屡用神效。
10 .肉麸汤圆有止汗功效
[方  剂] 小麦麸100克,猪肉末250克,水磨糯米粉250克,葱末、姜末、盐、酱油各少许。
[制用法] 将小麦麸与肉末、葱末、姜末等调料调成肉馅,水磨糯米粉加水适量,拌成软料,再与肉馅包成汤圆。煮熟后可随量食用。
[功  效] 用治虚汗、自汗、盗汗等。
[验  证] 吴xx ,女,35岁,时常夜间人睡即汗出,睡醒后即止,经服上方2剂好转。6剂痊愈。

自汗偏方;
1.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自汗症。

2.生黄芪15克,炒白术6克,浮小麦10克,糯米稻根12克,防风6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自汗症。

3.糯稻根30克,泥鳅鱼90克。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金黄,加水煮糯稻根约15~20分钟,放进泥鳅再煮,起锅前加调料,食鱼喝汤。用于自汗,盗汗症。

4.黑豆100克,红枣20枚,黄芪5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气虚自汗。
5.猪心1个,黄芪、党参各12克,五味子5克。将三药填入猪心,加水炖熟,吃肉饮汤。治体虚自汗,盗汗。

6.百合、太子参、北沙参各25克,饴糖50克,水煎前三药,调入饴糖服。治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

7.乌梅10枚,糯稻根1把,浮小麦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于盗汗症。

8.糯米粉15克,白芷3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温白酒送下,每晚1次,连服5晚,治盗汗症。

9.当归、黄芪、黄芩、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黄连4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盗汗症。

10.冬葵子10克,水煎加糖,每日2次服用。适用于盗汗症。

11.浮小麦30克,水煎服,或加黑豆30克。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盗汗症。

12.带霜桑叶焙干,研细末,空腹每次服6克,每日2~3次。适用于盗汗症。

13.霜打过的桑叶60克,研细末煮粥食用,每日分2次吃完。适用于自汗症。

14.黑豆、浮小麦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盗汗症。

15.韭菜(或韭菜根)60克,水煎,每天临睡前服用。适用于阳虚自汗和阴虚盗汗症。

16.黄芪100克,黑豆30克,和羊肚1个,同煮熟后吃肉吃渣,可加少许盐,分次服完。适用于自汗症。

17.前一日晚用冷开水浸泡5克左右的干桑叶,待次日早晨空腹喝下。隔日1次,一般40天后盗汗可愈。
18.龙眼肉20克,五味子10克,大枣15克,加冰糖适量共放碗内,加白开水适量,放锅内隔水蒸1个小时候即可服用。每日1剂。适用于老年体弱自汗者。

19.大枣、乌梅各10个,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20.泥鳅90~120克,去内脏,油煎至金黄,加水煮汤,汤煮沸至半碗,加盐调味,饮汤吃鱼。每日1次。小儿可分次喝汤不吃鱼。尤其适用于小儿盗汗。
21.黄芪10克,或太子参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适用于体虚自汗。

二、外 治

1.广郁金60克,五倍子18克,共研细末,瓶贮。用时取药末10~15克,用蜂蜜调成药饼两块,贴两乳头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自汗、盗汗症。
2.郁金粉0.24克,牡蛎粉0.06克,和匀以米汤调成2份,放在左右乳中穴,用胶布贴好,1日换1次,连用3~4次即可。用于小儿盗汗有奇效。

3.何首乌30~60克,研末贮瓶。用时取10~15克,用唾液调成糊状,涂于脐眼,外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至汗止为度。用于自汗。

4.五倍子、枯矾、黄柏各等量,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5~20克,以醋调成糊,敷脐,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5.取明矾、五倍子粉各等份,以醋调匀,贴于脐内。适用于盗汗者。

6.五倍子粉30克,滑石粉10克,枯矾粉10克,合在一起。用药粉扑打在手掌、脚掌,可大大减少手足汗出。治手足汗出。

7.王不留行子研细末30克,明矾10克,煮水半盆,趁热浸泡手脚,每次15分钟,每日浸泡2次,每份药可浸泡2天。1~2周为1个疗程。治手足汗出。

11、治盗汗方:

    A、到药店买适量五倍子研成细末,再用酒精或淡盐水将患者肚脐眼及其周围擦洗干净。待自然干后,再取研好的五倍子末填满肚脐眼,外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封贴。然后再用热物熨烫3分钟(用装热水的茶杯底熨烫也可),每隔1—2日换药一次。在贴药的同时,最好晚睡前再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和 B6(或B12)各3片。一般对病因不明的盗汗、自汗(结核病除外)5—7天可治愈。

    B、活泥鳅100克放入淡盐水中养2个小时左右,让泥鳅将肚内的泥吐出,然后洗净放入沙锅内煮汤(可加少量的盐),喝汤吃肉,每天一次,连吃数日可治由肺结核病引起的盗汗。高先生十几年前得过此病,用此方治愈。

    2、治汗脚验方:白萝卜适量切片加水煮,用此水烫脚,每天两次,治汗脚效果好。另外,洗脚时在水中加点藕根、明矾,也可治脚汗。

    3、治自汗方:郁金30克,五倍子9克,共研为细末。每次取细末10克,加适量蜂蜜调成药糊,贴两乳头上,纱布固定,日换药一次。连用3次为一疗程。

    4、治出汗方:桑叶二钱,乘露采摘,烘干或晾干后,用温开水泡开饮服。或待桑叶落了,捡来晾干,用温开水泡开,空腹饮服。每天三次。

    5、治盗汗偏方:百合20克,莲子、冰糖各30克。百合、莲子洗净,加水适量,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再加入冰糖溶化,即可食用。每天1次,连服数天。

    6、白酒治汗脚方:每晚洗脚后,用白酒少许搓揉脚部,并自然风干,坚持一个月,脚可不臭、不湿。

    7、治手脚出汗偏方:明矾5钱,热水2斤。将明矾放在热水里溶解,然后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让其自然晾干。一般患者,日1次,7天一个疗程。

    8、治手脚发热偏方:金橘3—4个,玉米杆的芯、不去壳的麦子、生姜适量,四样放在一起煮水,开后趁热喝下。每天喝几次,连喝五、六天,手脚发热的毛病就治愈了。

治手脚出汗偏方:

     A、干姜15克,白矾15克。将二者放在一起煮热,然后泡手脚。使用此方患者,连洗一周。

     B、白矾、芒硝各25克,匾蓄根30克。将三者水煎2次后,混合在一起,用此水泡手脚,日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为一服,每副药可用2天。洗时,将药温热。一般6天就会见好。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妙方

1黄芪固卫散

【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刘韵远方)

【歌诀】刘氏黄芪固卫散,专治自汗与盗汗,

龙牡黄芪浮小麦,五味甘草炒黄研。

【组成】生黄芪60克,煅龙骨60克,生牡蛎60克,浮小麦60克,五味子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上药用砂锅炒微黄,共研极细面。每次服1~2克,日服2~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服1周即开始见效)。

【功效】益气固卫止汗。

【方解】本方为自拟经验方,具有益气止汗固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之【功效】,为体虚多汗易感,食欲不振患儿而设。方用生黄芪、生甘草益气固卫;配以生牡蛎、煅龙骨、浮小麦、五味子收敛止汗。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固卫止汗之功。

【主治】小儿自汗盗汗。

【加减】如果出现感冒发热者,应暂停服用,待发热消退后再继续使用。该方药性和平,无副作用,依法服用,对缺钙引起的佝偻病服之更宜。

 

2牡蛎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阳虚自汗牡蛎散,黄芪浮麦麻黄根,

扑法芎藁牡蛎粉,或将龙齿牡蛎炒。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浮小麦各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日服2~3次,原与小麦同煎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或剂量减半,水煎服。

【功效】固表敛汗。

【方解】“阳虚不能卫外而固密,则肌表空疏而身常自汗出。若汗出过多,久而不止,必然耗损心之气阴,以致虚火内扰,则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症丛生。治宜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方中牡蛎益阴潜阳、除烦敛汗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专于止汗;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除烦而止汗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气阴得养,肌表得固,心火得清,汗出自止”(乔模)。

【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可用于病后、产后、外科术后、肺结核以及其他慢性疾患出现的自汗或盗汗。

【加减】为加强疗效,本方可加煅龙骨、糯稻根、瘪桃干。若属气虚自汗,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阳虚汗出,加白术、附子以助阳固表;阴虚盗汗,加干地黄、白芍以养阴止汗;血虚多汗,加熟地黄、何首乌以滋养阴血。

【附记】若大汗淋漓不止,见有亡阳虚脱者,本方力缓,殊非所宜。

 

3柏子仁丸

【来源】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歌诀】柏子仁丸术人参,麦麸牡蛎麻黄根,

再加半夏五味子,阴虚盗汗枣丸吞。

【组成】柏子仁60克,人参30克,五味子30克,白术30克,牡蛎30克,麻黄根30克,半夏30克,麦麸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枣肉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米汤送下50丸,1日服3次。

【功效】养心安神,敛阴止汗。

【方解】“阴虚有热则盗汗。汗为心液,汗出过多,会造成心之气阴受伤,虚火内扰。方中首用柏子仁养心清热以安神;又用牡蛎、麦麸的咸寒以清热收敛、宁心除烦;五味子酸敛心气;半夏和胃燥湿;更用人参、白术益气固卫,与麻黄根相合,走肌表,固卫气而止汗;用枣肉做丸,是取其补养脾胃之作用”(乔模)。

【主治】阴虚盗汗、心烦、心悸怔忡。

 

4益气固表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益气固表生黄芪,白术炙草与桂枝,

白芍当归熟附片,防风玉竹姜枣随。

【组成】生黄芪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熟附片10克,桂枝5克,炒白芍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玉竹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

【用法】开水泡药,慢火煨两小时,取汁300~4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功效】扶阳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本方由桂枝加附子汤、玉屏风散、芪附汤、术附汤、补血汤等数方化裁而成。凡人不因劳动或天热衣厚而常自汗出者,谓之自汗。自汗原因甚多,本方所主,乃阳气不足,卫虚不能固表,汗常自出,肢体恶寒之证。故方用生黄芪大补阳气以实卫气,固表而止汗;白术补气血,健脾胃,与黄芪、白芍同用则止汗;白芍安脾肺,固腠理,和血脉,以收阴气而敛汗;玉竹润心肺,治寒热,以补中益气而止自汗;桂枝辛甘而温,气薄属阳,功能解肌,同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则调和营卫而止汗出;熟附片辛甘大热,补命门火,温中补虚而退阴回阳;当归入心肝脾血分,汗为心液,心主血,它能养血和气以助心散寒;防风味辛甘而性升浮走表,为祛风胜湿要药,无论阴虚、阳虚、自汗、盗汗并禁用,但同黄芪、白术、白芍合用则能实表止汗;炙甘草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并能协和诸药;生姜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大枣甘温缓阴血而生津。诸药协同,共奏扶阳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主治】自汗。白日汗常自出,入夜熟睡则汗自止,异常畏寒,虽在盛夏,亦不去衣,甚则闭户塞牖,尤以汗出之后,恶寒更甚。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凡自汗兼恶寒之证,屡用效著,一般连用3~5剂即愈。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

96.1 止汗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生黄芪15克,麻黄根、当归各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炒黄柏6克,炒黄连3克,炒黄芩10克,煅龙牡粉各15克,浮小麦60克,甘草10克,大枣7枚(煨黑打碎)。

【用法】水煎服。两日1剂,分4次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5日为度。汗止停药。

【功用】泻火滋阴,扶阳固表。

【方解】气为阳,血为阴,阳虚则自汗出,阴虚则盗汗出。自汗盗汗并见,为阴阳俱虚,气血两亏。故用《证治准绳》之当归六黄汤,以当归养血和气;生熟地补肾滋阴;黄芩补阳气、泻阴火、固表止汗;黄芪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火泻则阴血自安。又加止汗甚捷,效如桴鼓之麻黄根;涩能固脱、秘精止汗之龙骨、牡蛎;养心、补虚、止自汗、盗汗有显效的浮小麦;性味甘温,补中益气、能协和诸药之甘草、大枣。诸药配伍,共奏泻火滋阴、益气固表之功,故能使自汗盗汗皆止。

【主治】有时日间动则全身汗出、静则不出;有时夜间睡中出汗,醒则自止。

【加减】若自汗盗汗重者,可配用外治方:煅五倍子60克,煅枯白矾30克。共研细末,备用,于每晚临睡前,用鸡蛋清或唾液调药末如小荸荠大,干湿适宜,取药丸贴在肚脐上按平,外用布带束缚,不令移动。当夜即能止汗,每日换药1次,7日为度。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96.2 疏渎固表汤

【来源】聂天义,《四川中医》(7)1986年

【组成】杏仁、茯苓各15克,泽泻、黄芪各18克,防风8克,白术15克,仙鹤草24克,煅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固表、宣肺止汗。

【方解】三焦水道不畅,表虚腠理不固,津液势必外泄而为汗证。汗与血同源异流,有深浅层次不同,但能濡血,血可泌津,初汗在津,久汗及血。故止汗药与收敛止血药同用,其止汗之效弥彰。方用杏仁宣肺降气,启上源以通水道;茯苓健脾化湿以运中;泽泻开下闸以利下,更似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仙鹤草、煅牡蛎专肆止汗;加肉桂、淫羊藿者,以助肾行“主水”之令。迨表固截断津液外泄之路,三焦决渎有权,则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水液无妄溢之势,致多汗之证可除。

【主治】顽固性多汗症。

【加减】若肾阳虚者,加肉桂、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山药;湿热盛者,去白术,增泽泻之量,并加桂枝、滑石。

【疗效】临床屡用,每能应手取效。

 

96.3 黄芪龙牡汤

【来源】陈达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浮小麦18克,五味子9克,地骨皮20克,炒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敛阴,和营止汗。

【方解】方用黄芪、芍药敛阴和营;地骨皮清虚热、除烦;五味子收敛心气;龙骨、牡蛎、浮小麦潜阳敛液。诸药相伍,共奏益气敛阴、和营止汗之功。

【主治】盗汗。

【加减】气虚重者,加党参30克或北沙参30克;舌红、热象明显者,加生地15克,知母12克,黄芩9克;便秘,苔黄腻者,加大黄6克,茯苓12克;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30克。

【疗效】治疗60例,痊愈44例,好转16例,服药最多为22剂,最少为4剂。

 

96.4 五郁散

【来源】程爵棠,《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广郁金30克,五倍子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取本散10~15克,用蜂蜜调和成稠膏状(以不流动为度),做成两药饼,贴敷于两乳头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用】疏肝解郁,收敛止汗。

【方解】自汗之因虽多,但主要是肝失调节、营卫失和所致。方用广郁金,疏肝气,散血瘀,故尤以疏解气血之郁见长,气舒则复,卫气司体表开合之功;入五倍子收敛止汗,汗止以防津液外泄之弊。且药外敷乳头,而两乳为肝胃二经之经脉循行之地,俾药力直达病所,入肝以复气机调节之用;入胃以助卫气生化之源。药仅两味,力专效宏,共奏疏肝解郁,收敛止汗之功。

【主治】自汗,症见一身汗出,上部尤多,动则自汗加重,或日久不愈,或伴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昏头痛等症。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以一次总结用本方外敷治疗自汗45例资料为例,其中痊愈4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100%。一般用药1次,最多15次即效。

【附记】据临床观察,凡自汗,日久不愈,与情绪变化有关的,用之无不立验。若连续用药5次,汗减而未止者,可调整各药量,广郁金15克,五倍子30克,如上法继续外敷,自汗必止。

 

96.5 养阴止汗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生地15~25克,炒酸枣仁9克,大红枣6~12枚、陈浮小麦、生牡蛎(先煎30分钟)各15~30克。或加霜桑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其中临睡前服1次。

【功用】养阴敛汗,镇静安神。

【方解】古谓:“汗为心液,本乎于阴”。人入睡则汗,汗为心肺所藏,若邪不干扰则静而不动,扰之则动而外泄。阳为阴守,阴为阳之宅,故盗汗者,发于阴而出于阳是也。盖阴中之营气、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也。营卫调和,何汗之有?寐则卫气入于阴、阴虚则阳失所守,阳必凑之,阳蒸阴分,则血热而致津液外泄,此盗汗之所由起矣。笔者认为,盗汗属阴虚者居多,此亦因阴虚火旺所致也。然阴虚日久必损及阳,故前人云:“……灼而不已,阳能久存而不破损乎。是阳虚亦可致盗汗,不独阴虚也。”治宜养阴敛汗,镇静安神。方中君以生地凉血清热养阴以拒动汗之源;臣以浮小麦、生牡蛎、酸枣仁,养阴潜阳敛汗,镇静安神;佐以红枣益气健脾生津、并能协调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养阴敛汗、镇静安神之功。

【主治】盗汗。症见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或心烦不寐,多梦纷纭、头晕、神疲乏力等。

【加减】若阴虚偏甚者,加银柴胡、白薇、北沙参、麦冬各9克;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各9克;畏寒肢冷者加黄芪9克,制附子6克;兼湿热者,加茵陈、川黄柏各9克;若盗汗重、日久不止者,配用止汗散(自拟方)外敷,方用五倍子30克,枯矾、煅牡蛎各9克,共研细末。每取10克,用人乳汁(适量)调和成软膏状,搓成药饼,贴敷肚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隔3~5日换药1次。或用本散干扑之(汗出部位),每日3次。

【疗效】总结用本方加减治疗盗汗195例资料,其中133例单纯性盗汗均获痊愈,兼宿疾(如肺结核、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等)盗汗62例中,痊愈36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8%。

【附记】临床观察,本方止盗汗效果确切,无论阴虚或阳虚盗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能辅以外治,则奏效尤捷。本方是治疗盗汗的有效良方。若宿疾兼盗汗,必须更方治疗宿疾,方能根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