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氏黑散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侯氏黑散 方剂来源 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 菊花120克 白术30克 细辛10克 茯苓10克牡蛎10克 桔梗30克 防风30克 人参10克 矾石10克 黄芩 20克 当归10克 干姜10克 川芎10克 桂枝10克 上药共研为末。每服3克,日服1次,温酒调服。亦可用饮片作汤 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养血补脾,化痰祛风。主治风邪直中脏腑,邪在心脾,症见四肢烦重、心中恶寒、胸闷短气、身痒瘾疹。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眩晕、荨麻疹;也有用于治疗脱发,麻木,慢性结肠炎等病症。例如: (1)高血压、高血脂 治疗83例。先用本方水煎服,待症状改善后改散剂,一般服用3—6个月。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均值26.35千帕,舒张压均值17.13千帕,血清胆固醇均值7.7毫摩/升,甘油三酯均值 1.8毫摩/升。结果:治疗后收缩压均值21.05千帕,舒张压均值14.61 千帕,血清胆固醇均值5.9毫摩/升,甘油三酯均值1.4毫摩/升(《中医杂志》1989年第3期)。治疗32例高血压症。先服汤剂,症状改善后改散剂。结果;显效13例,血压降至18.66/工1.99千帕以下,临床症状消失,1年未复发;有效主6例,血压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主要症状消失;无效3例(<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治疗高血压53例,其中合并冠心病工例,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2例。 7天为土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治疗中停用一切降压西药,症状突出者日服2剂。结果:显效14例,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并维持6个月以上;有效32例,收缩压比治疗前下降幅度大于5.3千帕,舒张压比治疗前下降幅度大于 2.7千帕,并保持6个月以上;无效7例(《广西中医药》1990年第4 期)。 (2)眩晕 本方治疗。患者外感风寒而致胸闷喘咳,泛泛欲吐,头重晕蒙,不能转侧。结果:服药l剂后,咯痰尚多,胸膈已利,喘息已缓,眩晕已去大半,9剂后诸症全消(《河南中医》1990年第4期)。 (3)荨麻疹 治疗病已8年者。本方加蝉衣、浮萍草水煎服;另将药渣加矾石10克煎,每晚趁热熏洗。结果。服药5剂后,疹块明显减少;共服9剂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河南中医>1990年第4期)。 (4)脱发 本方治疗。患者因情志恚怒,冷水浴头后头发从顶部逐渐向四周扩散性脱发。本方水煎服,每日3次;另用本方研极细末,黄酒送服,每服3克.日服3次。结果;服蓟6剂后,头部见黑色发根, 寐安,身倦减;继服8剂,未再脱落;又服34剂,头部毛发全部长出;再服15剂,巩固疗效。随访未发(<山东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 (5)麻木 本方治疗。患者右上肢酸痛,继则麻木如虫行,手指麻木较甚,触觉减退4天。结果:服药3剂,麻木减半,又服3剂,诸症皆除(《山东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 (6)慢性结肠炎 本方水煎内服,另用矾石5克炼枯,研粉,用馍皮包,分2次吞服。结果:服药5剂后,身有小汗,头身爽快,便泄由原来4—5次/日减少至2—3次/日,但肠鸣腹胀痛、矢气未减;原方加芍药、木香,服5剂,上症已缓;去菊花、细辛,加赤石脂、肉豆蔻,再5 剂,大便成形、日1次;改上方为散剂,早晚各服工次。随访2年未发 (《河南中医)1990年第4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风邪直中心脾之证。方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白术、茯苓、人参补脾益气,防风、菊花、细辛、桂枝、干姜祛风散寒;攻补兼施,既祛风化痰以祛邪外出,又益气养血以资心脾,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胸闷短气、四肢烦重、身痒瘾疹,为其辨证要点。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热象不显,去黄芩,痰涎壅盛、头目眩晕,加白附子、陈胆星,气血不足。加黄芪、熟地、何首乌。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解除血管痉挛,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