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茵陈蒿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茵陈蒿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茵陈9克 栀子9克 生大黄9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尽黄、色鲜明,腹微满,小便短赤不利,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比,胆囊炎,胆石症;又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蚕豆病等病症。例如: (1)急性传染性肝炎 本方加味,以大剂量茵陈为主,治疗84例。结果,治愈72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治疗及时,一般均在3周恢复正常(《吉林中医药》1984年第3期)。本方加板蓝根、龙胆草、鸡骨草、车前子等,治疗29例。其中肝区疼痛者24例,巩膜,皮肤黄染29例,肝脏肿大者29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5例,好转3例;一般在服药 3一10天后黄疸消失,消退肘间平均为7.6天;肝肿大治疗后恢复正常者18例,虽缩小但未达到正常者7例(《广西中医药》1980年第3期)。本方加减,治疗有明显黄疸者20例。结果:黄疸消退时间最短5天,最长21天;服药剂数最少11剂,最多43剂(《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年第8期)。本方合茵陈肖苓汤,治疗18例。结果:症状消失时间平均9.1 天,黄疸消退时间平均14.S天;3/4病例治疗2周后肝功能恢复近于正常,另以12例作为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比中药组长(《武汉医学院学报}1959年第1期)。本方合金黄丸,治疗120例。结果;治愈116例,好转3例,恶化死亡1例.住院时间平均为30天(《人民保健》1959年第 2期)。本方加味,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249例。结果;一般只需1— 2周即恢复,各种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相继恢复正常(《中华儿科杂志)1958年第6期)。本方加味,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30例。结果:痊愈27例,好转2例,不明1例。疗程最短5天,最长10天(《哈尔滨,卜医》1959年第12期)。 (2)中毒性肝炎 本方治疗锑剂引起的中毒性肝炎4例。其中配合泻心汤、小柴胡汤治疗者3例。结果获得良效(《福建中医药》1958 年第2期)。 (3)黄疽 本方加味,治疗5例。其中4例为传染性肝炎,1例为胆囊神经性疾病。结果:均在10--2 0天内恢复(《中华医学杂志}1956 年第10期)。本方制成注射液,治疗25例重度黄疽。结果,有效13例.无效12例。本方合小陷胸汤治疗9例。结果:有效7例,无效2例,与其他方法比较,显示本方加味退黄有效.无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第2期)。 (4)胆汁性肝硬化 本方加四君子汤治疗。患者肝肿大在剑突下 9厘米,黄疸指数190单位。结果。服药65剂,治愈出院(《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年第4期)。 (5)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本方加减,治疗32例。其中男14 例,女18例;以青壮年为最多。均有反复发作之胆道感染或胆道结石手术史,此次发病急剧,出现不同程度休克,伴高热、寒战等.结果, 治愈29例,因合并肝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 (6)钧端螺旋体病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全身疲乏,继而高烧,右上腹疼痛,巩膜黄染,皮肤粘膜见出血点,病原体分离找到钩端螺旋体。结果;服药5剂,黄疸稍退;随症变化加茅根、生地等连服10余剂,痊愈出院(《广西中医药》1980年第2期)。 (7)胆石症 治疗50例。对其中属肝胆湿热者,加金钱草、郁金、虎杖等.结果;显效7例,好转39例,无效4例(《中医杂志》1983年绵 11期)。 (8)杜.约氏综合征 本方加减,治疗2例。恙因湿热蕴结,肝失条达,胆失疏泄,郁而发黄,或脾阳不足,湿从寒化,寒湿中阻,胆汁排泄受阻发黄。前者加黄芩、栀子、旱莲草;后者加附子、干姜。结果均获愈 (《广西中医药)1986年第4期)。 (9)蚕豆病 本方加减,治疗1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 ]5例在蚕豆成熟季节发病,1例因食用发芽蚕豆而于6月份发病。每剂3煎合液,于1日内分次服完。结果:均黄疸消退、热退神静、肝肿回缩至正常大小((云南中医杂志}1983年第5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之证。方用茵陈为君药,专用于清利湿热以退黄,配以栀子清泻肝胆之火,使湿热从小便而山,大黄既能清化湿热,又能泻热逐瘀,使湿热从大便而下;三药合用,使湿热瘀滞从二便分消,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周身面目俱黄、色鲜如橘色,小便黄赤,舌苔黄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和解退热;大便秘结,重用大黄,并加枳实以泻热通便;胁痛腹胀,加郁金、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黄疸甚,加田基黄、泽泻、车前子利湿退黄。 茵陈四逆汤 (《玉机微义》),即本方去栀子、生大黄,加附子、干姜、甘草组成,功能温阳退黄,主治阴黄色晦,手足逆冷,脉沉微细者。茵陈四苓汤(《济生方》),即本方去栀子、大黄.加白术、猪苓、赤茯苓,泽泻组成,功能清热利水,主治黄疸,小便深黄。大便溏薄。茵陈术附汤(《医学 心悟》),即本方去栀子、大黄,加炙甘草、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组成,功能温阳化湿;主治寒湿阻滞,发为阴黄,身目熏黄,身冷不渴,小便自利,脉沉细。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证治准绳》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芒硝、木通、寒水石组成,功能清热退黄;主治小儿发黄,身如橘色。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降低小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的死亡率。茵陈蒿汤及其醇提取物,能促进大鼠胆汁的分泌,但作用不够明显。本方还有解热以及降低血中胆红素的作用。对接受药物治疗的动物,肝脏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有一定的恢复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的能力。并使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