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陀螺

 青梅煮茶 2014-01-14
打陀螺
□ 潘春华

  上了年纪的老镇江人,大多知道打陀螺的游戏。小时候由于物质生活贫乏,没有电视,没有网吧,也没有游戏机,打陀螺成了男孩子们的最爱。

  陀螺,是一种用樟树、榉树、桑树、番石榴树或龙眼木等硬质木料车制成高及直径约1寸半、上圆下尖的圆锥形,用鞭子缠绕将其抛出、抽打,使之以轴心直立旋转的玩具。

  陀螺,古称“千千”,别名“大撵团”,是新石器时代就有的东西,早先古老的陀螺是用石头制成的,山西夏县就发掘了新石器时代石制的陀螺,被称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原生态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后来,陀螺逐渐演变成木制品,明代正式出现陀螺这一名词。明《帝京景物记》载:“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而无竹尺,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则转,无声也。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往。转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顶光旋旋,影不动也。”写这段文字的文人墨客肯定玩过“打陀螺”的游戏,否则不会有如此细腻、传神的记述和描写。

  为了使陀螺坚固耐用及旋转灵活快速,常用二三分长的芝麻铁钉,钉在陀螺下端的尖锥处,以减少陀螺旋转时和地面的摩擦。抽打陀螺的鞭子则要结实,且不易滑动,一般用一根长约1尺半的细竹竿,绑上细麻绳或编织棉绳最合适。玩耍时,最好选择光滑平整的水泥路面,用右手拇指及中指将陀螺顺时针捻动,或用鞭子顺时针缠绕陀螺,用手施力将陀螺抛出,陀螺便以尖部为轴心顺时针旋转。当它旋转时,即用鞭子抽打它。陀螺一边旋转,鞭子一边抽打,使其不停地转动。

  儿时玩的陀螺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机器车制的,腰鼓部车有两道痕,便于鞭子环绕抽之旋转,既精致漂亮,木质又硬,经久耐用,四牌楼、南门大街、电力路临街的车木行有售,每只五分钱(大约一斤鸡蛋价钱);另一种是手工削制的,找一根直径约1寸半左右的圆树棍,截下约1寸半一段,将一头削尖即成。手工削制,关键要掌握陀螺圆度及尖部中心度,否则难以旋转长久。

  过去,大多数家庭生活拮据,哪有闲钱给孩子买陀螺玩耍,都让孩子寻找树棍自己动手制作。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我为了玩陀螺,竟偷偷将一根粗擀面杖给削了,做了五六只陀螺,自己留下两只,其余的都送给了玩伴,挨了母亲一顿骂。当然,手工削制的陀螺,无论外观、质量、旋转远不及机器车制的。因此,儿时只要有一只机器车制的精致陀螺,便会受到玩伴们羡慕。

  冬季玩陀螺最合适,那时随处可见男孩子们抽打陀螺的身影,女孩子们常在四周围观。小伙伴们根本不顾天上雪飘北风紧,趿拉着鞋子,吸溜着鼻涕,人手一只陀螺,一杆鞭,“打”得那叫一个欢。“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往复”,谁的陀螺转得慢了,起手加上几鞭,陀螺就转个不停,转得越欢越开心,寒冷全消了。平时玩伴们也相互比拼,不仅看谁的陀螺旋转的时间长,还比陀螺美观漂亮。大伙儿生怕自己的陀螺逊色,就想方设法地进行装饰、打扮:用彩色蜡笔在陀螺正面密密地画些圈或贴上彩纸,再摁上一只图钉;在陀螺“尖”部钉个芝麻钉子;用水彩颜料涂抹陀螺全身……总之,为了让自己的陀螺更加“顶光旋旋”,简直费尽了心思。

  现在儿童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很少有人打陀螺了,甚至有不少孩子压根儿没有见过陀螺,对陀螺十分陌生。要是有人看了这段文字后能引起兴趣,带孩子出去打打陀螺也算是传承历史文化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