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人笔下的另类中药

 青梅煮茶 2014-01-14
古代文人笔下的
另类中药
□ 刘 锴

  在传统中医手里,中药的主要功用是治病除疴;而在中国文人的笔下,中药则有另一番的功用。

  讲故事。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笔下,中药成了他铺陈故事、渲染情节的道具。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写了一首特殊的《西江月》词——他用中药名描写和叙述了孙悟空摔众猴奋起反击来花果山捣乱猎户的一则故事和一幕场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全词用了9个中药名: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把个打斗场面写得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绘风景。北宋诗人孔平仲,“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在他笔下,中药成了以文绘景的画笔。他任朝廷集贤校理期间,曾写过两首《药名体》诗:“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读罢两首诗,不难发现,诗中竟然嵌进了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种中药名。这16种中药勾勒出了一幅林泉休闲养生图,令人憧憬。

  诉疾苦。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笔下,中药成了他痛陈百姓疾苦、心系万民的意象。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反映农民疾苦的诗《采地黄者》:“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这首诗看似写的是中药地黄的功效,实则他是通过药农采挖地黄的过程,反映的却是药农生活的艰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