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节风俗三题

 青梅煮茶 2014-01-14
重阳节风俗三题
□ 陈 静

  后天就是重阳节,翻读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九日》中的词句“佳节又重阳”,想起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    

  重阳节的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为何称之“重阳”?因古时“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谓“重阳”。

  重阳节风俗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句。就古城镇江而言,重阳节风俗可谓源远流长,趣味盎然。据元代《至顺镇江志·岁时》记述,重阳节有“登高、饮葡萄、带(茱)萸囊、馈面糕、插彩旗”等俗,并援引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茱萸以系臂、登高、饮酒,祸乃可消。”可见上述风俗,起初是为“避邪”,后来逐渐演进,如“登高”,就成为人们在节日中游山玩水、陶冶情操的野外活动。

  由于九月九日正巧是二九相逢,“九”与长久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时下又定为“老人节”,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在节令风俗中。 

  重阳节的登高

  重阳节自古就有“登高”的风俗,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以重阳相会,登山饮酒,谓登高会。”

  “城市山林”镇江,重阳登高远眺,佳处比比皆是,诸如金山、焦山、北固山、招隐山等,而最佳登高处,当首推北固山多景楼;此楼依山而建,临江屹立,极目长江,波涛万顷,百舸争流,远看焦山峰峦秀丽,近听江水惊涛拍岸,正如清代多景楼楹联所云:“天与雄区,欲游目骋怀,一层更上;地因多景,喜山光水色,四望皆通。”

  至于重阳节登多景楼的诗词,我很欣赏宋代方岳《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其中词云“问讯重阳烟雨,俯仰人间今古”,读来十分熨帖,使人感受到天下第一江山迷人的魅力。   

  重阳节的重阳糕

  重阳节应景的美食是“重阳糕”,吃重阳糕这一风俗最早的记述,见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以糖面蒸糕,上以猪肉羊肉鸭肉为丝簇钉,插小旗,名曰‘重阳糕’。”

  重阳糕的“糕”与“高”同音,口彩是“吃了重阳糕,百事俱高”;小孩子吃了重阳糕,“品学俱升,步步登高”;它迎合了人们的节日心理,故代代相传,沿袭至今。老镇江出售重阳糕的茶食店最有名的是爵禄、福禄全、太平村、一品香等,其制作的各色重阳糕有米粉松糕、青梅蜜糕、松粉糯米糕,这些重阳糕外形美观,质地酥松,美味可口,惹人喜爱。时下有些糕点店制作的重阳糕,糕面加点栗肉和食用红绿丝,比较简单,应景而已。

  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过重阳节,一面啃着重阳糕,一面挥着小彩旗,那嬉逐追奔的情景,虽已过去七十余年,却依然恍如昨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