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暑益气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清暑益气汤 方剂来源 清。<温热经纬)。 组成与用法 西洋参4.5克 石斛9克 麦冬9克 黄连3克竹叶6克 荷梗9克 知母9克 甘草4.5克 粳米工5克 西瓜翠 ` .衣30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伤气阴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夏季热;也有用于治疗肺炎,暑季感冒等病症。例如; (1)小儿夏季热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暑伤肺气,身热持续不退,皮肤灼热无汗,时有烦躁,口唇干燥。结果;服药9剂,热退而愈(《辽宁 中医杂志净1980年第6期)。 (2)老年人夏季热 本方加减,治疗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 17例;55---65岁18例,65--75岁7例,75岁以上工例。老年多属气阴不足,再受暑热耗气伤津和挟湿的影响,加沙参、麦冬、青蒿、地骨皮等药,每能提高疗效。结果均获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第6 期)。 (3)肺炎 本方加减,治疗1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发病均在夏季后,有身热汗出,口渴心烦、气短似喘、咳嗽咯痰等症。结果:治愈工2例,12~72小时热退,24—72小时白细胞数降至正常范围,.8 天一1月肺部炎症完全吸收;无效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8 期)。 (4)暑病 本方加减,治疗27例。其中太阳中暍3例,疰夏1'2例,暑泻8例,伤暑吐衄3例,暑疡1例。结果;服药2天后,二便正常;3 天后,寒热、口渴、自汗消除;4天后,食欲增加;5天后,胸满心烦消失,工0天后,精神倦怠症状改善(《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暑热耗伤气津所致之证。方用黄连、西瓜翠衣、知母清解暑热,配以西洋参、麦冬、石斛等益气养阴,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舌红少苔、脉虚数、病发于暑季者,为其辨证要点。 , , 临床如见暑热偏重者,可加石膏,以增强清暑之功;暑热较轻者,去黄连;气虚甚者,重用西洋参,津伤显著者,加五味子、玄参、生地。 本方因有滋腻养阴之品。故暑热夹湿者不宜使用。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脾胃论》清暑益气汤,由黄芪、苍术、升麻、人参、神曲、橘皮、白术、麦冬、当归身、炙甘草、青皮、黄柏组成;功效清暑益气,除湿健脾,主治平素气虚,感受暑湿,脾湿不化,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