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近,几个青年人约我吃了顿饭。与他们是在某公园晨练时认识的,那里练武术的真多,周末或者节假日还会遇到不少武术界名人在那里活动。都在锻炼,与这几个年轻人见面多了,比较熟悉了,就要求我能不能在业余时间教他们点儿东西。饭桌上,他们讲,自己是真爱武术,也真下功夫学了几年。在别人的眼里,练得挺不错了,经常引来遛早的人们围观、叫好。但自己心里却越来越迷茫了,甚至不想练下去了。原因是除了表演,不知自己长了什么功夫,尤其怀疑自己一旦在社会上遇到坏人,该出手的时候出得了手吗?因此,十分认真地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重新学学形意八卦。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学的也是形意和八卦,但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没有理由拒绝他们,愿意抽点儿时间一块儿探讨探讨。说实话,见到真爱好武术的后生打心眼里喜欢,何况他们几个都是在京有正规营生的好青年呢!但我也在沉思,他们几个人的师承算是正规的,他们那一支在京城很有名望的。入门了,为什么这么失望?是老师太深沉,感觉时间尚短而深藏不露呢,还是压根就会些仅供欣赏、缺乏战力的东西?我们已经开始共同探讨了,他们觉得挺新鲜。希望经过这样的探讨,别使他们更失望,也希望他们背后的老师早点传给他们一些比我所知的更好的东西,别让他们进一步失望。下面附一篇早些年我在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帮助工作期间为本会期刊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观点已是老生常谈了,但涉及到以上几个年轻人身在武林界遇到的问题,许多人都遇到了,究竟能不能解决,怎样解决?通过我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这篇文章,大家一起探讨探讨吧!!——————————————————————————————
fu—————————————————————————————
附:当群众武术被请到武林盛宴的上座
——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交流大会启示录
《燕赵武术文化》杂志开篇语——旅歌
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搞好交流大会作为每年工作的重点,并秉承着“贵在广泛参与,武术属于大众”的活动宗旨。所以,这种活动不仅得到了从政府主管部门到民间武术团体、专业与业余武术人士的共同认可,而且得到了香港天成国际投资集团(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其他出资单位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已使交流大会成为每年按时召开一次、具有“原产地证”的、承载着燕赵武术文化巨大无形资产的英雄大会。这个盛会如同文化艺术品的大型超市,今年召开的第三次交流大会就是从这个超市琳琅满目的陈列架上精选出的珍品,精心制作的一席盛宴,让人饱食珍馐。。-----------------------------------------————
冷兵器时代诞生的武术,就其搏击功能来讲,传承到今天已逐渐式微。但出席第三次交流大会的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幕幕被历史尘封的画面中,面前浮现出古沙场的刀光剑影,旧时擂台比武的掌声和呐喊,昔日乡村社火、节日庙会的武林哨聚……舞台上一个个企业职工、农民、公务员(且不乏高官)、在校学生、离退休人员,用武术这古老的肢体语言执着的告诉人们:中国武术是五千年演变延续的中华文明,如果没有对群众武术这一社会主流力量的认可,则武术传统将有可能随时代的演进而逐步消失。。-------------------------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大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的武林:。----------- 这个武林告诉人们,武术正处于与世界体育文化接轨的进程中。这个过程里,武术不排斥优秀的外国文化。但是人们也担忧,在我们慷慨的为跆拳道等那些来自外国的这个道那个道提供传播阵地时,具有先天优势的中华武术却日益在国人,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间被遗忘和淡化。因此,这次交流大会通过现实的武林告诉我们,绝不能忽略或漠视我们一脉相传的武术文化,不能忽略或漠视使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应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培养爱武习武的精神,把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 武术已成为文学艺术脍炙人口的重要形式和内容,甚至成为人们认识武术的主要途径。这次大会上,这个武林告诉我们,武术不排斥武侠小说、影视节目等文学艺术手段对武术的描绘。但是,这次大会也尽其所能地证明:武术是真实的。不要一讲武术就用超凡脱俗的艺术尺度去衡量,去神化。武术的传承要着眼于现实生活的舞台,真正的武林高手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我们只要遵循武学的内在规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大家都可以象这次大会上的运动员一样,在武林中登堂入室。。———————————————————
这个武林告诉我们,武术不排斥象今年登上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那种“太极拳”。但是,对比这次交流大会,我们感到,一段时期以来,竞技武术的专业队培养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又回去当教员,这种近亲繁殖发展起来的新武术虽到了“高难美新”的意境,但究竟象不象传统武术的面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为数不多的尖子们却几乎占据了所有大小正规比赛的阵地,占用了经费、设施等全部的武术社会资源。而历史悠久、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民间传统武术家及其弟子们,则在规则和标准的门槛前望而却步,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这次大会上,现实的武林告诉我们:多样化的武术竞技内容才能保护多元形态的武术文化体系,才能更好的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的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人们希望传统武术能象这次大会搭建的平台,尽量多给民间武术一席之地,使他们在展现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这个武林告诉我们,武术并不排斥当前以中老年人为主体剧增的武术人口。人们惊喜地看到,这次交流大会台上台下将近半数来自社区、公园的晨练人群,从而认识到,社会逐步进入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注重人的自身发展、自我价值体现的时代。而武术作为娱乐身心,发展友谊,增进健康,挑战自我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很积极、很休闲、很有趣的方式。但是,现实的武林告诉我们:爱武习武的人与日剧增,并不表示传统武术不再流逝。应清醒的看到,审美化和休闲化进程损失了传统武术的原貌。因此,应特别注重向娱乐、休闲武术加注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气质,防止中华武术文化的精髓因民间休闲武术参与人口的增长而缩水,最终使武术成为一种只有当了大叔、大妈的中老年人才去眷顾的健身操。。—————————————— ……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交流大会上,活跃着一个真实的武术人群,他们来自老百姓,他们坐到了这次武林盛晏的上座。他们踊跃参与,使人们越发认识到武术的基础在群众中,武术发展的动力也在群众中。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作为一个武术民间组织,扎根在群众土壤,倾听群众呼声,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以这次大会的成功为契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