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金华山畅想

 谁与争feng 2014-01-14

   长久以来,市民都习惯说,“上双龙”,而不会提“去金华山”。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大多只知双龙洞,不知金华山。

  双龙洞的盛名,已盖过金华山。

  但双龙洞,不过是金华山上众多风景名胜和旅游资源中一个节点。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徐祝成说,双龙胜景已是一大品牌,双龙风景区以后将要打造的是一个更大更丰富更多内涵的品牌———金华山。

  根据双龙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禀赋、个性特色和文化底蕴,双龙风景名胜区品牌定位为“金华山”后,对外推广将是“金华山·双龙洞”、“金华山·智者禅寺”、“金华山·黄大仙祖宫”等。

  【概念】

  何谓金华山?

  我们这里说的金华山是一个大景区,景区包含双龙洞、黄大仙、尖峰山、赤松山、大盘天等景点。

  在历史上,咱们的金华山就是一座名山。与泰山、华山、恒山、嵩山、衡山五岳齐名,这在史书中有记载。

  金华山的历史,历史文献记载最早的是东汉,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东汉袁康编的《越绝书》,描述金华山“古人所采药也,高且神”;东汉著名方士左慈(字元放),在其所传丹经著作中写道:“可以精思合作仙药者,有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江东名山之可得住者,有霍山,在晋安;长山太白,在东阳。”金华于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为东阳郡,那时的金华山称常山或长山,可见当时金华山已经与华山、泰山等五岳齐名,而被公认为“神山”。

  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金华山在历史上是道教隆兴之地,许多道教名士都曾游历或修炼于此,至宋元右六年婺州太守祈雨北山,从此名声大振,誉为“天下名山”。

  作为一座历史名山,金华山一直受到历代名人的关注。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广泛流传后,双龙洞的概念,深刻而鲜明地印在大家的脑海里,并慢慢变得根深蒂固。于是,作为金华山其中一处胜景的双龙洞,名气越来越大,而金华山的概念,则慢慢被淡忘了。

    

  【文化】

  仙乡灵龙的圣地文化底蕴丰厚

  要说金华山的文化,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帝王文化。传说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先后有16位古代帝王曾为金华山的寺观及高僧、道长、隐士赐匾额,颁封诰或避难、驻跸。

  ———名人文化。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化名人曾在此留下大量诗文书画和摩崖石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朱镕基、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游历过金华双龙景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被载入全国语文教材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金华山在儒家文化中也影响深远,历史上著名的“北山四先生”,是儒学的嫡传弟子、朱学的正传,而北山就是我们所说的金华山。

  ———大仙文化。金华山延续历史最长、流传地域最广、文化内涵最深刻的就是“黄大仙文化”。黄初平经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写进《神仙传》之后,被人们尊为“黄大仙”。历代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顾恺之、李白、苏轼、黄庭坚、文天祥、吴师道、黄宾虹等,都为黄大仙的仙踪、仙迹留下诗篇和以黄大仙仙迹为主题的绘画。黄大仙“扬善惩恶、济困扶贫”的传说不仅在浙、闽、粤等地区,港、澳、东南亚甚至北美、欧洲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休闲文化。民间说,金华人三天不见尖峰山便要流眼泪,如今尖峰山已成为金华市民漫步休闲、健身锻炼的城市后花园。另外,在金华山即将建成的徐霞客游步道上走一走,在观景平台上看看风景,呼吸山林里的新鲜空气,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休闲方式。

  ———溶洞文化。金华山的碳酸盐带发育一系列溶洞,比较著名的有金华三洞,即朝真洞、冰壶洞和双龙洞。

 

  【未来】

  “金华山”品牌呼之欲出

  双龙正在争创省级名牌景区和国家5A级景区,与此同时,要打响历史名山“金华山”这个品牌,努力建成金义都市区休闲、旅游、度假的后花园。

  如何打响“金华山”品牌,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徐祝成说,管委会正在落点细处,一步步进行,金华山品牌呼之欲出:按照“漫步尖峰山、参禅智者寺、观景双龙洞、祈福黄大仙、避暑浙中凉都”的精品游线,实行金华山旅游整合提升,加大旅游新产品、新项目开发与建设力度。

  

  金华山还有哪些需要建设?

  黄大仙景区要大力发展道教养生活动,吸引海内外道教信徒来修身养性、朝觐朝拜,把金华山建成世界黄大仙信徒朝拜的大仙圣地。

  智者寺复建项目是市、区政府和双龙风景区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项目。管委会拟作为景区新的主推品牌,做足做好“佛”字文章,努力打造中国禅学中心、茶学中心。智者寺项目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建设需8300万元。

  双龙洞景区积极开展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溶洞内的灯光布局,增强溶洞观光游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浙中凉都项目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有序推进,合理开发,真正建成休闲、养生、避暑胜地。该项目总投资6.8亿元,其中一期建设投入1.2亿元资金。目前,与该项目相关的大盘天景区详细规划和建设选址意见书已批复;大盘天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已动工建设,服务中心东区已完成设计。

  以洞前、鹿田、盘前为重点的特色旅游村规划。按照“统一规范、错位经营”的原则,加强与市旅游局的战略合作,编制核心景区特色旅游村规划,积极发展农民旅馆、乡村农家休闲游,鼓励发展旅游服务业。

  规划设计好金华山精品游线。根据金华山的品牌定位、资源特色、文化内涵等内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开辟金华山休闲度假游线路、溶洞观光游线路、黄大仙朝圣游线路、智者寺禅学文化游线路、黄大仙道教文化游线路。依托特色旅游村建设,设计金华山乡村休闲游线。依托徐霞客古道,规划新的休闲观光游线。连接黄大仙祖宫和赤松宫的道路,形成景区环线游。

  

  金华山“亮点抢鲜看”

  今后,我们将看到怎样的金华山景区?各种详细的论证规划和方案,叠起来厚厚一大堆,而且专业性非常强。记者请金华双龙管委会主任徐祝成帮忙解读,提出了几大市民和游客或许感兴趣的“亮点”。

  

  亮点一:景区入口的门面要做好

  经常外出旅游的市民可以注意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建有景区入口停车场和游客换乘中心,做到了规范统一管理,现在唯有双龙风景区还没建设景区入口配套设施,景区管理秩序混乱、形象差。

  当前迫切需要启动风景区入口处(前庄头)的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换乘中心和停车场建设,规范旅游管理秩序,提升风景区形象。目前,景区入口处建设已委托浙江城乡规划设计院做规划设计方案,现已完成入口处规划方案的平面图设计。

  

  亮点二:漫步古道旁建华东最长滑道

  通过开发游客漫步古道,把黄大仙、冰壶洞、智者寺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健身路线。古道边,还要建设一条华东最长的滑道,大约有3000米,这条滑道将极具观光性、趣味性和刺激性。

  

  亮点三:建拍照赏夜景的观景平台

  仙瀑洞到大盘天景区的公路外侧,将设计观景平台,让市民和摄影爱好者能在晴朗的夜晚观赏金华的夜景,在冬天也能在此看美丽的雪景。

  

  亮点四:黄大仙祖宫和赤松黄大仙宫要连接

  如果你想去黄大仙祖宫,又想去赤松黄大仙宫,现在有个让人很焦虑的问题。虽然两宫都在金华山的山系,但去祖宫,要从双龙走,去赤松黄大仙宫则得先下山,再从金东区赤松镇上赤松山。

  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打通赤松宫景区连接黄大仙景区的道路后,两个黄大仙宫,将不再是城区中分在两个方向的景区了。以后,在布局中,金华山黄大仙祖宫为上宫,赤松黄大仙道院为中宫,金华观为下宫,兰溪黄大仙宫为西宫,将这些文化载体形神呼应起来,构成黄大仙朝圣的综合体。

 

  【品牌】

  金华山三大品牌

  金华山洞奇、石怪、山幽、水秀、山水妙合,林洞掩映。自秦汉以来,金华山就被看做是一方灵山杰地,儒、释、道三教汇于一地,盛名远播。

  金华山最著名的是双龙国家风景名胜区,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双龙管委会的努力打造,金华山如今已逐渐形成了三大品牌:

  ———双龙胜景。“双龙胜景”是2004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双龙风景区时亲笔题下的。双龙胜景主要是以双龙洞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和岩溶景观,而“双龙卧舟”、“冰壶飞瀑”等则是最具特色的亮点。

  ———大仙圣地。“大仙圣地”是指金华山是海内外善男信女朝觐黄大仙的圣地。金华山是黄大仙得道登真之地,现双龙景区有诸多黄大仙仙迹遗存,被中国道教界名流评价为集“秀、幽、净、高、明、灵”于一体的风水宝地,目前景区建有黄大仙祖宫、赤松宫,称之为“大仙圣地”名不虚传。

  ———浙中凉都。“浙中凉都”是基于金华山独特的气候而给予双龙景区的定位。金华山地形复杂变化,山体海拔高差较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双龙风景区内盛夏的平均气温比山下低4~8℃,空气中水汽常年呈过饱和状态,山间云雾缥缈,常现云山雾海奇观。双龙风景区内的大盘天景区千米以上山峰有十多座,是浙江为数不多的平均海拔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台地,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有近5平方公里的可开发面积,如能科学合理利用,是绝好的清凉世界、避暑胜地。
 
 罗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