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东市街的前世今生

 谁与争feng 2014-01-14

东市街的前世今生

     (赤松居士)

我国南北朝的《木兰诗》中写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在我们金华,历史上曾经有过繁华的东市街、西市街、南市街。南市街与整个五百滩一起拆除该造,新一轮的建设已经启动;西市街经过改造后,目前依然是金华江北最繁华的商业区;而东市街区块前些年也已经拆除,整体改造正在分步实施,若干年后,这里将成为金华历史文脉的复原地,一个以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圈。

说起东市街,我们要先去认识一下金华的山脉走势。金华北山,蜿蜒起伏,势如游龙,雄压万峰,左右分支回峦,连屏拱卫,面南,诸峰数重,山岭双峦对矗,一曰玉壶、一曰金盆,壶中有湖,名曰徐公湖。水分两派而下,泻乎山之阳者由山桥而达于溪;而注于山之阴者由鹿田而入于洞盆之中飞瀑泻出,为赤松涧,即黄初平(大仙)登仙处,自此过脉至芙蓉峰,郡治之主山也!芙蓉峰腾空驾云,高为潜岳,《方舆记》云:孤山独秀,状若芙蓉,故名,郡、县来脉,皆本此山。近者横如几案,远者环如城郭,郭处双溪寺带,众水合湾环流衍注于瀔水转浙江。        

北山南20里设金华城,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北山(玄武、坎位)是金华城的太祖少祖山,龙脉所含蕴的精气凝重,芙蓉山收纳精气,结敛山势过脉,是强大的靠山;东侧(青龙、震位)的积道山,为一浅山;西(白虎、兑位)是绵绵南山的延伸,青龙白虎有侍卫护持着;正南方(朱雀、离位)低矮的浅山为砂,相互缠绵,可谓托多、护多、缠多,为龙神大贵。婺江由东而西,至兰溪汇衢江而入浙江。该城北山南水、北高南低、左右有侍卫,符合把城郭建在巨型沙发里的理念,是个上等之城郭。

金华市区支脉有三条:主支脉是芙蓉峰市公安局市气象局齿轮大厦侍王府(老金华府)上浮桥的清风龙头;次支脉是和尚桥火车东站青春东区东关大桥;再次支脉是:凤凰山西峰山背(蒲松龄笔下的聂小青故事的发生地)--老火车站。

东市街区块处于金华主山脉的东首,位于胜利南街东侧;飘萍路以北;新东市街以西:人民东路南侧,北有望仙岭当靠山,从北山而来的通园溪由此注入婺江,北水归南,财旺也!

东市街曾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清道光《金华县志》载;望仙岭以南称东市街,有东市,因名。街长约600米,宽7米,南北走向, 北端通旌孝街,南端穿过拦路井直抵江岸。东市街三面倚坡一面临水,是婺城最早的古街之一。街上建筑向东西两侧山坡伸延,东坡上原有第五监狱、国立英士大学、东阳会馆、明月楼和赤松门(梅花门);西坡上原有三清宫、永福寺、万佛塔和子城。昔日东市街上牌楼高大,水井遍布,庙宇考寓林立,粉墙黛瓦的天井式四合院鳞次栉比,古朴的青石板路面上嵌着美丽的鹅卵石。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高楼越来越多,城市虽然变大了,变的更加年轻活泼,可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正在逐步消失。金华也不列外,曾经拆除大量有较高价值的古建筑与传统民居,西市街、东市街成了现代化城市进程的牺牲品。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1996年,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辟新区、保旧城,复风貌、保子城,继文脉、保重点”的18字方针,从保护古城风貌、历史街区、文保单位等各个层面破解城市建设与文脉传承之间的难题。

自从一九九五年金华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开始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漫长之路,历经十二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市委市政府根据18字方针,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今天,在东市街区块上,新东市街宏济桥连接环城南路的工程已经实施,北段连接环城北路已经排上议事日程,届时新东市街是金华三纵三横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交通十分便利;市博物馆已经开放;仿古的古子城初具规模;加上侍王府、三清宫等硬件设施,东市街区块已经初现原来的文化品牌。

随着一城三街三区四城门( 一城:太平天国城;三街:博物馆一条街、南宋风情一条街、近代名人文化展示街;三区:古代科举文化展示区、古婺文化产业与休闲区、万佛塔佛文化体验区;四城门:熙春门、保宁门、桐树门、金华门)总体布局的逐步实施,明天的东市街将是提升金华的城市功能,形成古城与金华城市的联动延续历史文脉,成为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强大动力。乾坤朗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历繁荣、被拆除、重振雄风的东市街 ,将以厚实、宽容的姿态迎接新的曙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