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年已至春节临近,高端白酒却依然黯然承受着降价和滞销的压力。 2013年对于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白酒企业来说,绝对是个“杯具”之年。 塑化剂事件、中 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限制“**消费”……从2012年11月开始,白酒业陷入了一个漫长的噩梦期。 飞天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仿佛在一夜之间跌下神坛,价格几近腰斩。已经出现批发价和出厂价倒挂的现象。 从2012年贵州茅台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净利润140亿元,在124亿元的成本和费用中,扣除广告推广费、管理费、税收、人员工资、折旧费、包装材料费等等之后,每瓶白酒实际成本只有几十块钱。 通常4到5斤小红高粱可以酿出一斤白酒,酿造一斤白酒的粮食成本只有十几块钱,人工费用是三四块钱,把储藏成本和酒瓶包材全部计算在内,一斤茅台酒的成本不会超过40块钱。 白酒本来应该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消费品,可是现在却变成了盛气凌人的奢侈品。价格虚高既有品牌自身的良心和定位问题,也有多环节销售抽成的原因,总代加分销”方式,层层加价的分食链导致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白酒价格过高。 传统的大经销商的模式是一次给酒企打款一两个亿甚至5个亿,买断它的一款产品,然后再去全国招商。按理说,任何一个行业都怕囤积库存,但唯有白酒例外。一直以来白酒不仅不怕库存,还以库存量大为荣,这是因为白酒每年都会涨价,一涨价,库存的商品就坐地升值。 中国人在商朝时代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祭神。到了唐代更是发扬光大,在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和书法中都能见到酒的影子。白酒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国酒’意味着什么 就是要为全体国民服务,供老百姓享用。可是茅台酒这么多年来早已成为特 权阶层、权 贵阶层的特供品,是名副其实的‘官 酒’。茅台的价格与定位存在严重的问题。 普通老百姓、纳税人是它的衣食父母,可是却只能买单,无法享用,八项规定正好是个契机,让它走出‘官 酒’误区,走下神坛,回到百姓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