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力皋城 华丽转身——我市中心城市建设综述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4-01-14

六安市鸟瞰图

华灯夜晚如水

  古城六安展魅力

  “六安真美丽。”2013年9月25日,参加2013亚洲赛艇锦标赛的运动员选手,如此形容他们对六安市的第一印象。

  曾经的六安,城区面积仅为9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万人。进入2000年,六安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遽然加快。

  2010年,伴随着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河西景观大道及景观带、淠史杭大桥、中央森林公园等重点工程建成;“一河两岸”城市设计完成,皖西路、梅山路、人民路市容景观提升和柔性路面改造如期完工,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新增绿地面积197公顷。

  2011年9月16日,六安市第三次党代会召开,“青山绿水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成为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之一。中心城市滨水绿色等特色日益彰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全面强化,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蓬勃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和省级城市名片争创工作抓实见效,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新站在新一轮起跑线上的六安城,启动了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当年实施64项重点工程建设,淠史杭大桥、河西景观大道荣获“黄山杯”,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6%,绿化覆盖率40.8%,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淠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级湿地公园专家评估,淠河水利风景区跻身国家级风景区,中心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拿起一份2012年的六安城区图,对比着十多年前的那份六安城区图,六安城变化一目了然,地名多了、小区多了、商场多了、道路多了、公交多了,而公园,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如今,市民们走出家门,最多走上500米,就能看到一处公园。城区建成区现有各类公园、游园40座,市民可就近免费在公园内健身、游玩。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越发美丽的六安,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来此定居。2000年,居民小区不足20个,而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逐步增加到近百个小区,到了2012年,小区的数量又增加了许多。原先有些空白的城东、城南,居民小区数量迅速增加。

  年近40岁的李磊,前些年在市区天盈星城小区买了房,正式成为“新市民”,他略显激动地说:“如今城南的新城区,建得漂亮,有公园,也有连锁超市、大小餐馆,空气也清新。新修了柏油路,开车到哪都很方便。”如同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瓦房,搬进高楼大厦,居住条件改善了许多。

  近年来,一个个光荣的称号纷至沓来。六安却从未懈怠。2012年2月10日,从北京传来喜讯,住建部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六安为“国家园林城市”。

  2012年,实施凤凰河、大雁河综合治理改造和淠河城北橡胶坝、西部生态新区路网、亚艇赛场馆建设等7大类56项政府投资项目,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开展小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城区公厕改造并免费开放,巩固和扩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2013年末,全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热潮,更是奏响了“五城同创”的序曲。2013年12月30日,六安市被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安徽省卫生城市”。与此同时,全市“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启动。

  苏大堰和大雁河是贯穿六安市城区的两条主要河流,长久以来,河道淤泥堆积,垃圾漂浮,周边居民为此苦不堪言。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以来,代表委员们多次提交建议,希望治好“两河”。2013年10月26日,苏大堰、大雁河综合治理工程同时开工,市政府下定决心,要让六安成为生态宜居之城,要复活老六安人心中水色树影中的美好六安。

  2013年,第二轮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三年实施计划完成。当年实施7大类91项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政府性投资42亿元,苏大堰和大雁河综合治理、残疾人康复中心等89个项目快速推进,其中亚艇赛场馆、城北橡胶坝等47个项目建成使用。“五城同创”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如今的六安,完成了一幕华丽转身,秀美不失繁华,古韵悠悠不失时尚,古城六安迈着坚实的步伐,实现着蜕变与升华。

返回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