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皮散

 学中医书馆 2014-01-15
五皮散 . 方剂来源 《华氏中藏经)(成书年代待考)。又名五皮饮。制丸,名五皮丸。 组成与用法 生姜皮 桑白皮 陈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 上药等分,共研粗末。每用9克,水煎,不拘时温服。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丸剂,每服9克,日服2次。 功效与主治 功能利水消肿,行气健脾。主治皮水,一身悉肿,肢体沉重,胸腹胀满,上气喘促,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沉缓。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以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如肝硬化、心力衰竭、妊娠等所致的水肿,又用于治疗羊水过多、荨麻疹等病症。例如: (1)肾炎 本方合四苓散,治疗小儿急性肾炎8例。结果。全部痊愈。服药后尿量增加、浮肿消退,见效最快者1天,最迟者3天,平均2 天左右见效,痊愈最快者4天,最迟者15天,6—12天最多。无副作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年第7期)。本方加减,并大剂量应用,治疗慢 性肾炎26例。结果:痊愈(自觉症状、浮肿完全消失,尿常规复查2次正常)5例,有效(自觉症状、浮肿消失,尿检查好转)16例,好转(自觉症状及浮肿消失或减轻)4例,无效1例((吉林医大学报)1959年第4 期)。本方合五苓散,治疗急、慢性肾炎而有中度浮肿者12例。结果:治愈4例,显著好转2例,进步4例,无变化1例,恶化工例.一般于服药后3—5日出现利尿作用,体重减轻。血压(收缩压)下降2.66千帕以上者]0例,尿检指标改善10例(《吉林医大学报}1959年第4期)。 (2)肝硬化腹水 本方加减,治疗2例。结果:服药后小便增多,腹水渐次消失,食欲日增,并能下床活动(《中级医刊}1958年第1期)。本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曾用各种疗法无效的肝硬化39例。理气行水,加厚朴、茵陈、鸡内金;行血逐瘀,加桃仁、红花、郁金;温脾固正,加党参、黄芪、干姜;疏肝解热,加柴胡、黄芩、青蒿。结果:有效率达 92.3%(<中华内科杂志》1958年第10期)。 (3)荨麻疹 本方加味改汤剂,治疗反复发作者9例。结果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80年第4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水肿。方中所用皆为皮类药物;且陈橘皮、茯苓皮健脾,与桑白皮泻肺相合,共奏利水消肿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水肿症情较轻,病在肺脾,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水肿于腰部以上,或兼有外感表证,可加苏叶、荆芥、防风;腰以下肿,加车前子、防己、薏苡仁;脾虚不足,加党参、白术;肾阳不振,加附子、肉桂、干姜;实热壅盛,加黄芩、黄柏;大便不通,加大黄、郁李仁。 七皮散(《济生方》),即本方去桑白皮,加地骨皮、青皮、甘草皮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相同,而行气之功较佳。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即本方去桑白皮,加五加皮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相同.以上两方均着重于治疗中、下二焦,与本方侧重上、中二焦有异。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皮散,即本方去桑白皮、陈橘皮,加五加皮、地骨皮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基本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