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5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又名苓桂术甘汤。 组成与用法 茯苓12克 桂枝9克 白术6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主治胸闷纳呆,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或心下痞闷,呕恶纳呆,苔白滑,脉弦滑。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血压,胃炎,幽门梗阻,胆囊炎,肝实质性包块,肝硬化腹水,便秘,慢性肾炎,睾丸鞘膜积液,癫痫,黄斑区水肿,耳聋,克山病等病症。例如; (1)高血压合并心脏病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1月余,头晕、胸闷、心悸消失,双膝以下浮肿消退,血压也从26.66/13.33千帕降至 18.66/10.67千帕,并呈稳定趋势。随访工年余,未再复发(《四川中医》1986年第9期)。 (2)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工2剂,尿量增多,咳喘减轻,浮肿渐消;再进24剂,心力衰竭得到控制,病情改.善(《辽宁中医杂志净198 3if-第8期)。本方治疗。结果;服药5剂后. 浮肿消退多半;再随症加减,治疗4月,服药8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5 年未见复发(《云南中医杂志}1985年第6期)。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6剂后,心率增至 58次/分,再以本方加附子、干姜、仙灵脾,心率增至72次/分,且精神健旺,如常人(《中医药学报,1983年第6期)。 (4)肥厚性心肌病伴完全性右束支及室内传导阻滞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9剂后,胸部闷痛显著减轻,心悸气短,浮肿等症好转,复查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及室内传导阻滞均消失((辽宁中医杂志》1983 年第8期)。 (5)眩晕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2剂后,胁脘稍宽,眩晕仍作;继服3剂,顿觉神清气爽,眩晕消除(《四川中医》1986年第9期)。 (6)肝实质性包块 本方加味治疗。结果。服药2剂后,腹胀呕吐消失,但胁下包块仍有压痛,续以上方加活血化瘀、化积软坚之品,5 剂后,包块缩小,压痛消失;再以本方合参苓白术散续服3剂后,包块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包块;随访3年无异常变化(《陕西中医》1985年第3期)。 (7)慢性肾炎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10剂后,小便增多,浮肿渐退,尿蛋白从“+++”降至“+”,再以原方加减,续服20剂,全身浮肿尽退,尿常规检查阴性(<四jI!中医)1984年第5期)。 (8)多涎症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3剂后,口涎减少,食欲增加,续进3剂,告愈(《四川中医》1989年第8期)。 (9)黄斑区水肿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2剂后,头晕目眩消失,且由原来视物不清,变为在2米内可识别人和物;续服6剂后,诸症悉除,视力恢复至1.2(《四川中医》1989年第10期)。 (10)神经性耳聋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3剂后,患者自觉耳中作响,顿时双耳听力恢复正常,余症渐平。经随访未复发(《新中医> 1986年第6期)。. (11)便秘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2剂后,大便稍畅,头晕心悸略减;续服3剂,大便通畅,余症亦除(《四川中医)1986年第4期). (12)睾丸鞘膜积液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6剂后,阴囊肿大略缩小,肿胀减轻;续进9剂,阴囊肿胀消退大半;再进工2剂后,症状悉除而治愈。随访2年未复发(《新中医>1985年第2期)。 (13)克山病 本方加茵陈、山楂、远志、柏子仁等,治疗工6例儿童患者。其中坚持服药1个月以上者13例。结果:服药半月后,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浮肿消失,1个月后心音增强,肝肿大也有不同程度缩小 ((新医药学}1971年第3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中阳不足之痰饮病。茯苓健脾利湿与桂枝温阳化饮同用,一利一温,化气以行水,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生姜;头晕较甚,加胆南星、石菖蒲,胃纳不香,加厚朴,麦芽等;浮肿较甚,加泽泻、车前子;腹痛,加白芍等。 本方偏于辛温,阴虚火旺者慎用。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伤寒论》),即本方去白术,加大枣组成;功能温通心阳、化气行水;主治伤寒汗后,脐下动悸,欲作奔豚。茯苓甘草汤(<伤寒论)),即本方去白术,加生姜组成;功能温阳利湿;主治伤寒汗出不渴,或厥而心下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