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东城的南锣鼓巷,历经元明清三代,穿越近800百年时空,她是元大都的同龄人,古城民居的活化石, 是城市历史的活档案。
南锣鼓巷在明清时期这里住着许多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是有名的富人区。巷的东西有16条胡同排列,如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黑芝麻胡同、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等,每个胡同都有它的历史。
记忆中,以前来这里次数并不多。十几年前骑自行车从鼓楼后海随便往里面穿行瞎溜达,当时的南锣鼓巷还是南锣鼓巷,一条普通北京老城区胡同。路过冷冷清清的文宇奶酪店,随便吃了一口又继续上路。再几年前,是去中戏的小剧院看“舞踏”演出。那天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初成气候的南锣游客还不算太多,随便逛逛小店,陪朋友买几身旗袍。演出就是一个日本老师带着几个学了没几天的学生就摆场子收钱,不似舞蹈,更像有一定套路的行为艺术。
再后来,从外地来的朋友会点名要来南锣鼓巷;晚上聚餐吃饭从南路口往北走300米需要随着人海走十几分钟;白天路过的时候,远远望着巷口,人头攒动,有旅行社的小旗子引着团员突破重围…… 南锣鼓巷已经成为一个披着小清新文艺外衣的商业味浓厚的北京新旅游景点。
我也说不清难过还是高兴。难过是什么东西在中国只要流行起来都会忽地涌上来变了味,高兴的是,比起之前的“游客景点”王府井商业街小吃街,好歹这还批了文化的外衣,不管真的假的也算是有了更高的价值取向。不过我觉得真正难过的还是这里的原驻居民吧--巷子再没有了往日的宁静,到处乱哄哄,甚至自家的小院也会被贸然的游客打扰来“感受下老北京原本的生活状态”……
礼拜天上午趁着人还不算多陪朋友再次来扫街试机,漂亮滴明基GH680F红色款,随便拍两张。看看现在的南锣鼓巷啥样儿了~
一个电影主题的咖啡吧。叫16mm。
南锣鼓巷有很多中国元素的小商品,色彩浓烈。快过年了,看着很喜庆。每家的商品都差不多,不过大体还算精致,比小摊儿上的强一些。GH680F对色彩的表现力还是满强滴。

素雅精致的狐狸毛滚边白暗花旗袍。橱窗外正好有时髦的姑娘路过,交相辉映,赶快按下快门。

喜剧元素的装饰品。

吹糖人儿的手工艺者。正在给别的客人吹葫芦。
我拍完照的功夫,师傅非跟我说,姑娘别光拍照啊,来一个吧,就当支持传统手工了。
我问多少钱,他说有20的,有30的。
说话间刚才同样围着拍照的众人赶忙散去了……
我寻思着支持就支持个吧,不能白拍了啊。砍了砍价,20块钱吹了个猴儿抱葫芦。不过还是念叨着:小时候买才几毛钱一个。

阳光下糖人儿还挺漂亮。相机的微距表现力还不错。

一家专卖兔爷的小店。
胡同里照例有“老北京游”的三轮车。车夫见我拍照跑一边躲着了。 GH680F广角端畸变效果挺明显,更有冲击力。

兔爷店~

荧光色的石狮子~

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也是一条显赫的胡同。3号、5号和7号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3号是祠堂,5号是住宅,7号是花园。往后,7号做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原为寺庙……今天时间紧,就没一一进去看。
其实,南锣相接的胡同里可逛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帽儿胡同37号婉容故居,雨儿胡同13号的齐白石旧居纪念馆,,秦老胡同35号的绮园花园,棉花胡同39号的中央戏剧学院,后圆恩寺胡同13号的茅盾故居……但遗憾的是,南锣鼓巷作为政府扶植的文化街项目,除了原创商品、酒吧街、餐饮之外,并没有太多地把它骨子里的文化历史带出来。宣传上没有突出,路口也没有标示…… 不过写着写着我转念又一想,也许游客不知道,对它们也是种保护吧……

小装饰品店里放满了各种小清新摆件。

玩具熊们~

启动微距功能拍的仙人掌中的断耳狗。

“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是的。
本篇中出现的第一个排队最长的小店。
过去看看,果然是“文宇奶酪店”。
文宇奶酪店已经成了南锣的金字招牌。可以说是南锣鼓巷常年屹立的最具人气店铺。从一开门就排了长队,据说每天下午三四点就卖光了关门。很多外来的朋友,到这里路过时一定会买几个尝尝。
记得十几年前来的时候,旁边没什么商业商铺,奶酪店里也没有人。店里似乎挂着主人的显赫历史与来历,我们照例要了在三元常吃的原味奶酪和大奶卷,结论是跟三元差不多。
再后来,南锣火了,文宇也火了。看电视报道的时候,我还惊讶地说,这不是当年那间店吗……
刚在搜到了@我思故我在北京鼓楼 在08年的一篇文章。也是讲述了文宇曾经的故事:
南锣鼓巷里面有一个文宇奶酪,这是北京一个有名的所在,说他有名是因为在十几年前,乳制品领域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那时候文宇奶酪就开门了,起初是个老大爷,岁数不小,后来慢慢的儿子儿媳妇都帮忙。我记得第一次看见他们家儿媳妇是他儿媳妇怀孕以后,估计怀孕以后在家呆着就干这个了。
文宇奶酪当初生意不是特好,就靠给后海酒吧还有北海仿膳以及一些周边的饭馆送奶酪,上门食客没几个。我还记得文宇奶酪旁边是一个新疆馆,我们哥几个还在那边吃过饭,我还记得有一次跟DD还在那边一起吃炖吊子。当然,现在那个小饭馆也变酒吧了。我还记得我们那时候经常喝到夜里11点多,然后去文宇奶酪吃奶酪醒酒,继续在那边高谈阔论,老板每次看见我们喜忧参半,喜的当然是今天没卖出去的奶酪都有人包圆了(没准也有昨天没卖出去的),忧的是不知道这帮祖宗会折腾到几点。我记得我最后一次和ray兄喝了很多以后我推着车跑到这拍门。老板都上门板了,看见我们还是很高兴。我还记得有一次有个不知道那的土大款带着俩中戏的姐姐在这吃奶酪,一个劲夸好吃,说要投资办加盟连锁,老板是个老实人,唯唯诺诺的赔着笑,老板儿子岁数比我也不小,也没说什么,老板的儿媳妇挺着肚子出来和这哥们聊了两句,说2万就包交包会,但是不能转让品牌不给加盟,北京城就这独一号云云。一切都像过眼云烟,就跟IN3唱的北京晚报里说的是的,这里越来越热闹,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以前的味道。深有体会。
今天我故地重游,难得休息一礼拜天,我还是喜欢回鼓楼这边溜达溜达,本来吃完麻辣烫打算去文宇奶酪买点奶酪,没想到这地方人山人海,排队都排到门口。东西又贵到惊人,我记得当年双皮奶才5块,普通原味的都4块,现在普通原味的都6块了。至于东西好坏,那还没品尝上,不是我不想买,而是人家实在是太牛,做生意低三下四的真不成,北京这边的生意,尤其是鼓楼这边的生意,都透着一股北京味,别管是卖奶酪,卖炒肝,卖麻辣烫,都有一个基本态度,就是“你们丫爱来不来”。伙计跟您特客气,但是就是支使不动。文宇这边更绝,您想买得自备零钱,我们这跟地铁一样,不找钱,而且一天就做300碗,下午卖完就关门。就靠这点拽劲,生意现在越来越好了。

“创可贴”,也是南锣鼓巷最有名的一间服装店。买些创意T恤什么的。

卖藏传佛教用品的店铺。

两边的小摊卖了伪老北京商品。

花式棉花糖。五颜六色的好几层,中间是个花朵形状。样子很是惹人喜爱。
小朋友们拢过来,问多少钱。说10块。
一个说陶然亭才卖5块,嫌贵。另一个忍不住还是想吃,说要不咱们四个一起吃一个吧! 照片右边带猫耳朵的姑娘,大声地说“好!” 之后就开始叽叽喳喳地商量起谁多吃一口的问题。
我心想,孩子的快乐来的可真简单。

其实大人的快乐有事来的也挺简单的。
纵观南锣鼓巷,排队排最长的都是各种小吃。只是大人们不会兴高采烈地喊出来。但是还是会因等食物的执着在捧到食物有所回报的时候而开心吧。
这张是店里偷拍的。翻转屏就是偷拍利器。
很有个性的咖啡吧。我刚看见名字叫69,呵呵。
最近很火的小黄人~
这家门口写着“胭脂水粉”。我立马想到周星驰《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名妓李若彤进院搅局时满屋飘香仿若花开的嗅觉视觉的双重美艳。进去看了看,原来就是“鸭蛋粉”。
临近中午,人渐渐多了起来。

试了试GH680F最引以为豪的875mm超级长焦大炮功能。左边是广角端呈现效果,右边是最远端效果,是左边中间的那个红色方框。打鸟神器,十分震撼。

老北京的冬日味道。
“我们和热爱艺术的人在一起”。
拍摄时间:2014年1月12日
摄影器材:明基GH680F红色款